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古代养生家讲究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的四时规律是相通的。
进入小暑节气,全国多地纷纷开启“暴雨模式”。
天气闷热且潮湿,就像在火炉上蒸煮一样。
人体出汗多、消耗大,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
01
吃好三样
黄鳝猪肉煲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
小暑时令,黄鳝最肥美。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食之可补天地阴气。
其性温味甘,粘液丰富,常吃能厚脾胃、养肠胃、壮体力。
鳝鱼血还能通络治疗口歪眼斜,具有药用价值。
从成分上看,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
红枣6个,黄鳝克,猪瘦肉50克
食盐适量,生姜3片(此量可供一家三口食用)
红枣去核,用清水浸泡片刻。
黄鳝用食盐或热水擦去黏液,洗净。
猪瘦肉洗净,切块。
所有主料一起与生姜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毫升(约10碗水量),武火滚沸。
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食盐调味即可。
蚕豆炖牛肉
《本草纲目》记载,蚕豆“味甘微辛,性平无毒。能快脾胃,和脏腑。”
中医认为,蚕豆具有补中益气、涩精实肠等功效,在营养上面也十分突出。
小暑湿热出汗多,容易浑身乏力、没精神,食欲不振吃不下饭。
随着汗液,大量钾元素流失有关,此时尤其要注意补钾。
夏吃豆,胜吃肉,蚕豆富含膳食纤维,也是最好的补钾菜。
鲜蚕豆或水发蚕豆克,瘦牛肉克
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沥干水分。
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
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酱烧三宝
民谚有言:“天热吃苦,胜似进补。”
中医认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于夏季养心。
天气炎热易上火,吃些苦味蔬菜,还能帮助消暑提神。
苦瓜性味甘苦寒凉,能清热、除烦、止渴,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
其苦味主要来源于苦瓜苷,有辅助降糖、促进消化、抗菌消炎的功效。
苦瓜,茄子,杏鲍菇,甜面酱,花雕酒
苦瓜去除白瓤,在冷水中泡30分钟切条。
姜去皮切末,杏鲍菇、茄子切条。
苦瓜、杏鲍菇、茄子入锅煎制,炒熟盛出。
锅中加两勺香油,大量姜末煸香。
加入两勺甜面酱,两勺生抽,适量花雕酒调味。
把炒好的菜回锅,加水盖上锅盖,烧制三分钟,调少许老抽即可出锅。
02
喝好三样
莲藕排骨汤
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食疗本草》记载:“藕养血、补气、养神,久服轻身延年。”
藕性寒,有清热除烦、消瘀凉血等功效。
小暑吃藕,可调理上火、身心烦热等症。
尤其是藕段连接的地方,叫做藕节,它凉血止血的效果更好。
上火流鼻血的人,吃点生藕有助于止血;
便秘的人,吃点生藕可帮助大便通畅。
莲藕克,排骨克。
酒一大匙,盐一大匙,葱段、姜片、绍酒适量。
把排骨剁成块,汆水备用。
莲藕切成普通块,葱姜洗净切片。
凉水下锅,放入葱姜、排骨,大火烧开,转小火炖30分钟。
最后放入莲藕,炖20分钟。
放入其他作料调味即可。
绿豆薏米粥
小暑时节阴雨连绵,空气湿黏,很多人都会“伤暑”。
薏米健脾利湿,绿豆清热泻火、滋阴。
这时吃些绿豆薏米粥,可以起到消暑益气、利尿消肿、清心除烦的作用。
绿豆g、薏米g、带芯莲子一小把
薏米、莲子泡2小时,加水煮开,小火闷至莲子软烂。
加入绿豆,大火煮十分钟,煮到绿豆稍微破壳就好。
汤放凉,当水喝,可根据口味加冰糖调味。
剩余食材可以加白米煮粥吃。
陈皮乌梅饮
夏季雨水充沛,可很多人依然会觉得口干舌燥。
这是因为脏气虚弱,三焦气化能力不足,导致津液缺失。
出汗太多,吃的食物过于燥热,或者呕吐、腹泻等,就会造成津液损耗。
津液不足的典型表现:就是口干口渴、小便稀少、大便干燥。
乌梅和甘草搭配能酸甘化阴,麦冬养阴生津,陈皮可以防止太酸伤胃。
酸甘化阴,喝完以后不仅能生津止渴,还让人神清气爽。
乌梅、甘草、麦冬、陈皮适量
以上材料用水煎服,代茶饮。
用量根据个人口味加减,不宜太浓。需注意,脾胃虚寒、水湿停聚的人不适合喝太多。
03
做好三样
不贪凉
《黄帝内经》中说,脾胃为“仓廪之本,通于土气”。
脾主长夏,夏季六月也称为脾月。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阳气浮于体表、散于四肢,脾胃相对比较薄弱。
一旦腹部受凉,要么往上逆,要么往下泻。
消化力弱,不想吃饭,只想吹着空调吃冰西瓜。
等于打开门,让外邪长驱直入,白白消耗了自己的阳气库存。
身体本是外热而内虚的环境,故天气越热越不可以过于贪凉。
以免伤害脾胃阳气,寒邪内伏,遗留病根。
不坐木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小暑时节,地下冷气上升,天上热气下降,寒热相搏。
热盛则燥、寒盛则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露天久置的木料,如椅凳一类,经过暴雨冲刷,非常潮湿。
表面看上去是干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建议夏日在户外的人,尽量不要坐在露天的木椅上,尤其雨后。
带个薄垫子垫着坐,可以暂时隔开湿气,但也不要坐的时间过长。
不出门
小暑节气,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大雨倾盆。
天气极端,不宜出门乱跑。
面对湿浊闷热的小暑,古人选择是避其锋芒。
清代文学家李渔说:“应夏藏,闭门谢客。”
《易经》64卦中,小暑卦象是“遁”。
遁卦,是退避、隐居的意思。
只有让心遁而后藏,避而后隐,才可以不为外热所惑,心定身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