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需要忌口吗 http://m.39.net/disease/a_6064851.html老来喂蚕子
作者:方成
没想到老了,还要经佑蚕宝宝!
小时候,没得啥子耍哩,不象现今的娃儿,各种玩具堆起没得地方捡;早先只能把旧书扯来折符、吹纸烟盒、挼(rua)黄泥巴,用木棍削个牛牛(儿)抽,或者抽半截生红苕……。喂的宠物则是洋虫、灶鸡子、蚕子……
说起喂蚕子(现叫养蚕),小时候几乎人人喂过。
远古时候,蚕是桑树的害虫,把桑叶啃得只剩叶脉,就象现在啃莲花白的菜青虫一样。
远在四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人就已把野生蚕驯化成家蚕,开始利用蚕丝了。考古学家不止一次地在商代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的用玉石雕刻的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而且出土有丝绸残片,养蚕在生产上已占据着重要位置。
在《诗经》篇诗歌中,与蚕桑有关的就有27篇,如:"蚕月条桑,取彼斧斤,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田蚕织作”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传到了朝鲜,2世纪后,又经过朝鲜传到日本。中国也曾直接将蚕种和养蚕技术传到日本。6世纪后沿着丝绸之路经波斯传到阿拉伯和埃及。8世纪时传到西班牙,以后传遍地中海各国。15世纪传到法国,16世纪后传到今日苏联的欧洲部分。中国是养蚕的祖师爷。
四川是桑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传说五千年前,第一代古蜀国王“蚕丛”就开始教导人民种桑养蚕。四川盐亭县至今还保存着嫘祖陵,敬祀发明了养蚕、织绢的伟大女性嫘祖。
古时的成都,温江、郫县、新都、黄龙溪等地,家家养蚕,户户栽桑。
宋人《五国故事》中说:“蜀中每春三月为蚕市,至时货易毕集,蜀人称其繁茂。”清明之后的农历三月,成都的青羊宫、大慈寺会开启“蚕市”,集中售卖养蚕、丝织相关的工具和产品,兼及花木、果品、药材杂物。整个春天里,“蚕市”在成都和周边属县循环开设,往往能有十几处之多。在养蚕的“黄金三月”里,蚕市就是以促进农桑为中心的物资交易会
四川是桑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传说大约在五千年前,蜀人的祖先、第一代古蜀国王“蚕丛”就开始教导人民种桑养蚕。四川盐亭县至今还保存着嫘祖陵,香火缭绕敬祀这位发明了养蚕、织绢的伟大女性嫘祖
养蚕缫丝本是产业,唐诗《咏蚕》诉说了这一产业的辛劳: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但小娃儿喂蚕子,纯粹为耍。那时每到春天,总有某个小朋友会带一版蚕子蛋到学校来。那是一张巴掌大的绵纸,上面密密麻麻铺满了一层蚕子蛋,就象麻饼表面的一层白芝麻一样。
同学们瓜分这一版蚕子蛋,一家撕一小块绵纸,把细哩揣到内衣包包头,用体温孵蛋。有事没事摸出来看一下,快孵出的蛋,颜色转青,肉眼能看到盘在蛋壳内的幼蚕。
幼蚕称蚁蚕,约两毫米长,黑色,有毛,吃嫩桑叶。有时找不到桑叶,曾用莴笋尖叶子顶替,但只能短时,必须赶快换成桑叶。
自打蚕子孵出,采桑叶就成了硬任务,一放学,就约起到处找桑树。爬树,把一身弄得兮脏;吃桑果,把嘴整得黢黑。
蚕的一生蜕皮四次,然后吐丝,结茧自缚。一般是催青期(保温孵化期)十一天左右。幼虫期二十五天左右,(包括一龄期四至五天;二龄期三至四天;;三龄期四天;四龄期六天;五龄期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三至五天。雄蛾完成交配后即死,雌蛾下蛋后亦亡。
同学间常把蚕装小盒里带到学校,互相比大小,比谁的先结茧、先出蛾下蛋。
蚕蜕皮时,进入“眠”中,昂首不食,象睡着一样,直到完成脱皮,进入下一龄期。
蚕丝的成分是蛋白纤维,蚕茧是由一根长度为米~米连续的蚕丝绕成的。
通常雄蚕比雌蚕吐丝量多,而消耗的桑叶比雌蚕少。
结茧后还可以耍抽丝。把未出蛾的茧泡到热水中,不断翻动寻找丝头。好不容易找到丝头,就将丝轻轻绕到小纸板上,茧在水里滚动,运气好可以把整根丝全部绕上纸板,最后剩下蛹。
蚕,一身是宝。丝用于织绸,蚕和蛹是高蛋白食物,蚕砂(蚕屎)是药物。蚕砂的提取物具有消炎抑菌、降血糖、改善贫血、抗氧化、祛风燥湿、清热活血的功效;蚕蜕也是中药,治崩漏,带下,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牙疳,口疮,喉风,目翳,血风病。
娃儿喂蚕,容易被大人视为没得名堂,上纲上线就是玩物丧志。
其实整个喂蚕过程是娃儿认识自然界的好机会;几乎所有的蛾类和蝶类,与蚕的一生极其相似。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应试教育使娃儿们只管“语数外”,娃儿的“生存能力”堪忧。
最近几年,“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小学的课外活动变成了一个产业。例如“养蚕”,专门机构向学校提供从蚕种、养植盒、结茧格、回收蚕砂(蚕屎)及每周一包桑叶的整套服务,学生只管喂蚕;不需要娃儿、更不需要家长拿着竹杆满小区跑去找桑树。当然,家长得出钱买这服务。
这不,娃儿喂了蚕,但每天上学,蚕的一天三顿饭,起码早、午两顿得家人喂,多半落在老人身上。
结果是:家长买,老人养,娃儿放学来欣赏。
不过,娃儿总有参与和观察,也获得了相关知识,比未养过蚕强。
我也增加了小时喂蚕不知道的事情:原来蚕子身体两侧各有一排黑点,共九对;这黑点是蚕的气孔,用于呼吸。
类似的科普活动,都有对应的“套件”卖给学生做实践,虽然要家长出钱,但对娃儿认识世界、锻练动手能力,多有益处,还是好事。
老还小,喂蚕宝,不亦乐乎。
勘探旅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