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229/4776790.html向上滑动阅读
身边如果有来自四川、湖北、云南的小伙伴,你可以问下“猪儿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其实“猪儿虫”是四川的一种土话,是四川的老家的土话。“猪儿虫”的原型就是一种差不多五厘米的虫子,因为外表长得肥嘟嘟的,身体带着墨绿色,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胖胖的猪一样。这样的描述是不是很形象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一下“猪儿虫”背后的文化故事吧!
猪儿虫到底是什么虫呢?
猪儿虫是害虫,还是绝佳的美味?
猪儿虫,学名叫做“豆虫”,是豆天蛾的幼虫,它们长大成熟后,长约90毫米,嫩绿色,头部较深,尾部有尾角,从腹部第一节起,两侧有七对白色线。如果小伙伴在野外看见猪儿虫,应该很容易认出来。
猪儿虫的杀伤力很大,会危害黄豆叶,啮成孔洞,严重时植株尽成光杆,不能结荚。猪儿虫的衍化是豆丹蛾(豆天蛾)、豆丹籽(卵)、豆丹(豆虫)、豆丹果(蛹)四种形态。这四种形态都可以食用。
竟把豆丹吃成了一种文化特色
现在,豆丹已成为“全国少有,江苏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佳肴,誉满海外,而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猪儿虫文化。
灌云人吃猪儿虫始于黄海边的“龙王荡”,那里原是荒凉滩涂,芦草丛生,是昆虫的乐园,后被开发成大豆之乡,极具猪儿虫生长的条件。
于是,猪儿虫就成这方土地的一种食物之源,久而久之形成猪儿虫文化。
关于猪儿虫背后的文化你知道多少呢?
当地人民也通过一些儿歌、歇后语和民谣来表达对当地美食猪儿虫的喜爱。
猪儿虫的儿歌有:海燕海燕,飞来一片,吃饱猪儿虫,飞回海面;猪儿虫没眼,吓你狂喊:穷小三,拿猪儿虫,半天拿一个,转眼拿十三等等。
歇后语有:猪儿虫爬树,软就;猪儿虫爬到脚面上,瘆人;猪儿虫尾巴一条线,看不见自已的短处。
民谣有:小竹竿,豆叶翻,拿猪儿虫,一上午,半歪篮,换工分,纳纳馋。民谣的词反映出农业合作社时,社员拿猪儿虫的情形,用小竹竿翻动豆叶,找到猪儿虫抓进背的篮子里,半天抓十几斤,先到社场上过称,记工分,然后将猪儿虫拿回家烹制莱肴。
这些歌谣简简单单地记录当地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更体现了食用猪儿虫已经完完全全成为百姓们生活的一部分。
为什么猪儿虫在地域文化里出镜率这么高呢?不如来看看与猪儿虫有关的美丽传说。
相传有一天,灌云龙王荡突然来了一个身穿破衲头,肩背枊簸箕的老太婆。她一不讨饭二不卖艺,每到人家门口就问“你家有粮食要簸吗?”开始人们以为她是痴子,不肯理她,可她并不生气,仍是挨家挨户的问。后来,有人好奇,真的拿来脏粮食给她簸,她将粮食去枇,弄得像水洗一样干净,而后笑笑就走。
日子久了,家家都愿意请她簸粮食。她不吃人家一口饭,不喝人家一滴水,不贪人家一粒粮,当地的男女老少都很尊重她,亲热地称她为“簸箕奶奶”。
秋收了,人们都在田里忙,簸箕奶奶也来到了田里,孩子们围上去请她簸豆子,她说:“等会再说,我先做点好吃的给你们尝尝。”簸箕奶奶端起簸箕朝豆茬地一簸,顿时刮起一阵风,旋来一堆枯豆叶子。她再一簸,呜噜一声,枯豆叶烧了起来。待火停了,扒开灰堆,里面有不少黄灿灿的‘米果’一样的东西。簸箕奶奶让孩子们一尝,喷香透鲜,实在好吃。
后来,人们才发现手中吃剩的“米果”竟然是烧熟的豆虫。这时,突然有人问道:“簸箕奶奶,您莫非就是神仙风婆婆?”话音刚落,只见簸箕奶奶端起簸箕又是一簸,随之刮起一阵旋风,簸箕奶奶踏上风头,冉冉升起,被卷起的那些豆叶子尾随其身下,就像彩色的长裙旋转在半空,簸箕奶奶微笑地向大家挥手道:“你们需要我的时后,我就来了!”
至此,大家才知道,簸箕奶奶原来就是“风婆婆”。百姓们认为豆虫就是神仙赐给的仙丹,就称之为“猪儿虫”,而且争着去吃,致使吃猪儿虫的人越来越多。
这则神话,既说明“猪儿虫”名称的来历,也反映了人民对改变口味、增加食物种类和大量消灭害虫保丰收的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和追求。
不仅仅灌云有食虫文化
中国是利用食用昆虫最早的国家之一,古代食用昆虫十分普遍。
关于食用昆虫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记载的蚁卵、蝉、蜂等3种昆虫在秦朝以前就是帝王食品,是贡奉皇室的珍品。可见,古人早就发现了昆虫的美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虽然食用昆虫在我国食物结构中变得不再重要甚至微不足道,但到如今我国的许多地区,食用昆虫的习俗仍然十分普遍,常以山珍、民族特色食品、地区食品、土特产的方式被人们食用和接受。
食用蚕蛹在我国南北方均十分普遍,辽宁、山东等地食用柞蚕蛹,湖南、贵州、广西等地饮用虫茶,广东等地食用龙虱,浙江等地喜食知了等。由于地理、气候、民族习俗等,中国南方对食用昆虫的接受度相对更高,在一些较偏僻的山区和少数民族集居区,保留有丰富的食用昆虫习俗和文化。
要说到食虫文化可少不了云南。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可能是我国食用昆虫最普遍的地区,食用昆虫的种类繁多,占中国食用昆虫种类的80%以上。在云南各个地区,食用竹虫、蚱蜢、蚂蚁、白蚁、蚁卵、蜂蛹、蜚蠊等多种昆虫,几乎在每个季节都能在餐馆中吃到。云南名菜“虫草汽锅鸡”、“油炸竹虫”、“油炸蜂蛹”等已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昆虫佳肴。
来源:恩施新鲜事儿综合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家乡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