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荣县撑好基层社会治理之ldquo伞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四川荣县,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这样一把无形的基层社会治理之“伞”。


  在城市里,这把“伞”既“精细”又“体贴”,在它的守护下,邻里纠纷更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社区大院也愈加和谐;在乡村里,这把“伞”既“全面”又“结实”,这把“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和“红色堡垒”,号召老百姓一起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基层活力,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安逸。


  近年来,四川荣县致力于撑好基层社会治理之“伞”,创新基层党建引领发展治理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让群众最大限度享受发展成果和改革红利,不断提升民众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望景楼社区“兼合式”党委:

“小楼长”化解“大隐患”精细中更见人情味

荣县财富中央小区展示墙。邹红摄


  “这次火情能够快速得到控制、把损失降到最小,真是多亏了杨丽楼长、李志英副主任和其他兼合式党委的同志。”“就是,如果没有他们及时的发现和处理,火势继续蔓延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近日,荣县财富中央小区12栋的业主们谈起前不久的那段经历仍然心有余悸。

究竟是何事让他们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他们口中的杨丽楼长和李志英副主任又是谁呢?


  近日,小区“兼合式”党委委员、业委会副主任李志英突然接到了12栋楼长杨丽的电话,电话里传来她急促的声音:“快找人去11栋2单元看看,黑烟都从那家的窗户里冒出来了,可能是发生了火情!”接到报告后,李志英立即电话通知物业公司值班室,报告业主委员会并向消防、公安部门报警,所幸业主家门没关严,物业值班队赶到后得以及时将明火扑灭,这时公安,消防也都相继赶到,向业主了解相关情况。


  原来,当日下午该户业主的母亲在客厅艾炙完,随手将艾炙灰丢入了垃圾桶,未彻底熄灭的艾炙灰将垃圾桶、茶几引燃,发生浓烟并产生明火。万幸的是,此次火情仅烧毁业主家茶几周围的物品,由于报告、扑救及时,火情没有进一步扩散,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在小区“兼合式”党支部书记但堂军的带领下,记者沿着两行新树中央干净平整的沥青路走到了小区的党员活动中心。“李志英副主任和杨丽楼长都是小区‘兼合式’党委的一员,从去年5月小区兼合式党委成立之后,我们就号召居住在此的党员们参与到小区的治理工作中来,实现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小区党委两个地点的‘双报到’,让党员们携起手来为建设宜居家园发光发热。”


  路过党务公开栏时但堂军停下脚步,示意记者
  在不远处有一面嵌上了红色党徽的展示墙,记者看到,在展示墙的“心愿征集”板块,居民们贴上了一些对小区建设、管理的意见纸条,但堂军在一旁补充道:“居民们都可以将自己的心愿、意见贴在这里,我们会定期收集,尽可能地把这些心愿落到实处。”展示墙的另一板块满贴着小区开展的各式主题活动的照片,有法律知识宣讲沙龙、爱心义诊站、进行矛盾调解的“U+党员志愿服务站”……手指滑过一张张洋溢着笑容与温暖的活动照片,但堂军感慨道:“我们小区的治理工作从一开始的诸多繁杂与摩擦发展到今天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小区’,真的非常感谢居住在这里的党员们无偿无私的‘发光发热’,看到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大家就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记者还了解到,“兼合式”党委的制度优势不仅体现在“7.04火情”中,更是在年初的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展现。比如,财富中央小区专门设立了30人志愿者服务队,重点
  在荣县县城里,“兼合式”党委着力多方联动、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红色·法治物业”体系在财富中央小区“落地生花”,社区居民与物业的关系缓和了,邻里纠纷变少了,治理“小区病”初见成效,率先在全市甚至全省起到了示范标杆作用。

青阳街道刘家庙村:

“小村庄”内藏“大乾坤”产村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荣县青阳街道刘家庙村新居一角。自贡日报记者宋姿熠摄


  在距荣县县城约6公里的青阳街道刘家庙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地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行“横向到业,纵向到户”的组织体系,通过产村融合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每年可收入78万元,人均纯收入可达1万1千元,刘家庙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


  走进刚建成不久的刘家庙增减挂钩项目新区,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整的沥青路、排列整齐的“新绿”和鳞次栉比的居民楼……看到现在的新农村社区,让人很难再想起刘家庙村昔日的模样。


  “我们家从去年11月搬进新社区,觉得在这里的生活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我平时就经营这间小卖部,还参与社区的一些保洁工作,我丈夫也在林书记的帮助下在参与一些社区的日常工作,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充实也很安稳。”往社区里走,临街的路旁有一家便民小卖部,小卖部的老板娘和丈夫杨开金以前都是在刘家庙村务农的贫困户,去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搬进了新社区,他们的生活也因此有了新的转机。


  据驻村第一书记林安洁介绍,刚到村里时,她走村入户,吃透村情民情,在众多贫困户中,“一瘸一拐”的杨开金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候每次看到杨开金,都感觉他满脸愁容。”通过一步步的接触,林安洁才了解到杨开金从小就因为小儿麻痹症而导致左腿残疾行动不便,时间久了就堆积了很多负面情绪。


  “‘扶贫先扶志’,我和村干部三番几次到他家中积极为他做心理疏导,还积极为他寻求政策方面的帮助。”在交谈中,林安洁得知杨开金想利用自己家的鱼塘养鱼但因为资金短缺无法实现,于是她通过多方咨询为杨开金申请到了元产业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还帮助他争取到了一份公益性岗位的工作——担任新社区的门卫,他成为了小区物业管理的“主任”。从那个时候开始,杨开金脸上的愁容才渐渐散去,笑容也越来越多了。


  住进舒适新家的杨开金今年养鱼有了不错的收入,妻子的小卖部生意也蒸蒸日上。在他新房里,他感慨地说到,“比起在农村老屋,安置小区这里的生活条件好太多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感谢党的好政策!”


  杨开金一家向好的转变并非个例,刘家庙村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了3.8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安置小区,安置了像杨开金这样的农户户,通过网格化小区管理与服务,实现了虽不改变村民的身份,但村民的居住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家的权益有了保障。


  刘家庙村的良好发展态势离不开驻村扶贫书记的努力,还有赖于村党支部精细务实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刘家庙村的产业资源。


  农民们集聚在一个小区,如何住得舒心,有前途,有奔头,首先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挖掘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将产业发展基础打牢,把乡村产业搞活,让广大农民通过产业兴旺致富,收获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刘家庙村采取了由村党支部牵头带领聚丰专业合作社、共育户、基地和农户4方共同参与运行的“1+4”运行模式和“保底+分红”收入机制,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通过发展反哺治理,提高了农村社会治理水平,形成了发展与治理的良性互融互促,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


  “具体而言,我们村的组织管理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横向到业,纵向到户’。从横向来说,村党支部平时除了领导指挥村委会、村团支部、村妇联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外,还统筹了村经济联合社、益荣专业合作社、安置房物业委员会及小区业主委员会协调管理村中产业及新社区的各项事务。”青阳街道的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朱建波介绍道,“纵向来看,村党支部还引领着由19名党员组成的党小组,我们将71户村民划分为4个网格,分别由4个党小组负责,以达到落实到户的效果。”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走进刘家庙村的蚕桑产业基地,集中连片、郁郁葱葱的桑叶点缀着碧水青山。走进蚕种繁育室,虽不见幼蚕,但是几个月前,这里可是全村幼蚕的“孵化基地”。朱建波在向记者形容繁育室的功能时说,“这里就是在桑蚕幼小脆弱的时候采取集中养殖的方式来保护它们生命的‘托儿所’,等到它们长大一些后我们再送还给村民们分散养殖,这样的好处就是把专业的事情先交给专业的人做,减少幼蚕的病死率,也让村民在后期养育蚕的过程中更加放心安心”。


  据朱建波介绍,依托村里原有的蚕桑产业资源,刘家庙村积极开拓人才兴村、科技兴业之路,已在中科院及西南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发展了7万余亩桑园,建成了标准化蚕桑基地5万亩,在建设标准化蚕桑基地60亩,修建小蚕共育室平方,年可育小蚕张,经营收入达55万元。此外,他们还积极向外寻求合作,与“白雀牌”“桑之籁”“旭阳聚丰”等省知名蚕桑丝绸商“联姻”,形成了集蚕种养殖、蚕桑生产、蚕茧收烘、丝绵加工为一体的产供销产业链,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拓宽了销售渠道,产品畅销国内外。


  据记者实地走访了解,除蚕桑业外,刘家庙村还有汽修厂、砖厂和污水处理厂,三家企业工人都是本地村民,解决了本村余人的就业问题,每月务工收入可达3到4千元。村党支部对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扮演着“娘家人”和“孵化皿”的角色,以乡镇企业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为根基,进一步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盘活了乡村经济,为着力建设“有业态、有颜值、有底蕴、有秩序、有活力”的“五有”新乡村,全力推动产村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村民自家的鱼塘到规模化的蚕桑产业基地,再到红红火火的乡镇企业……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该村聚集各项优势资源,带领农民们一起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扶持农民创业就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基层活力,拓宽乡村经济发展空间,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城市小区“兼合式”党委到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治理,到党员楼栋长、网格长的治理网络体系,再到县级干部包保机制……荣县不断致力于强化党建对基层治理的核心引领作用,采取一系列创新的政策和举措,撑好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之“伞”,让老百姓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安全感与幸福感的提升。

来源:人民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