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蚕之初遇,幼之初知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会扩散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11/4255046.html

蚕之初遇

幼之初知

Part.1初见蚕宝宝:

天气逐渐转暖,小杰带来了一个小盒子,里面有一动一动的小虫子。孩子们围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观察、讨论起来。

墨墨:“这是什么虫子?怎么黑色的,还会动。”

小杰:“这是蚕宝宝小时候,慢慢地就会长大,蚕宝宝在家没人照顾,所以我带来了。”

檬檬:“哈哈,太好了!我们一起来照顾蚕宝宝!”

孩子们在小杰的带动下,对蚕宝宝产生了兴趣,一起来观察,饲养蚕宝宝。

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记一记走进了蚕宝宝的世界。指南中指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观察蚕宝宝的过程中,他们充满了好奇,交流的话题也在不断深入,对蚕宝宝产生了更多的疑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对蚕宝宝的观察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应该让他们互相交流各自的发现,让他们通过思维的碰撞,进行经验的分享。

Part.2探索蚕宝宝:

1.关于蚕宝宝我想知道

蚕宝宝有脚吗?它的嘴巴在哪里呀?它怎么睡觉?……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把问题记录下来并开始找寻答案。

我们一起查看了“我的自然科学实践书——蚕”。通过师生共读,孩子们不仅知道了蚕宝宝嘴巴的位置,还了解到蚕是单眼。看不见东西,只能感觉光线,这种眼睛叫作单眼。

2.蚕宝宝大调查

蚕宝宝全身上下都是宝,通过查阅资料及观察。我们知道了蚕蛹、蚕砂、蚕蜕、蚕茧等不仅能吃,还能入药。

孩子们还感受了蚕宝宝吸盘的力量。

小杰:看蚕宝宝吸在我的手上了呢!

琪琪:我的蚕宝宝在筷子上也不会掉下来呢!

墨墨:我看到蚕宝宝的脚能牢牢吸在树叶上呢!

Part.3照顾蚕宝宝:

1.蚕宝宝吃什么?

阳阳:蚕宝宝没有吃的怎么办?蚕宝宝喜欢吃什么树叶呀?

小杰:它喜欢吃新鲜的桑叶,我们要每天准备新鲜的桑叶给它吃。

希希:蚕宝宝还吃别的树叶吗?

小杰:它只喜欢吃桑叶,不喜欢吃别的书树叶,我之前给它吃别的树叶它都不吃。

是不是正如小杰所说?有的孩子同意,有的孩子摇头。孩子们懵懵懂懂。

2.蚕宝宝只吃桑叶吗?

桑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周边有桑树吗?在小杰的帮助下在散步过程中,偶然在树丛中找到了几颗桑树,孩子们摸了摸桑叶,感觉一面毛毛的一面滑滑的,同时还摘了其他树叶验证蚕宝宝吃不吃其他树叶的猜想。

孩子们提出“蚕宝宝每天吃桑叶,会不会吃腻?它吃不吃别的叶子”,这将是孩子们实验与探索的极好的契机。依据《指南》科学领域:5-6岁幼儿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我们在饲养区提供了实验盒,让孩子们验证自己的猜想。

3.我的发现

经过孩子们几天的观察及照顾蚕宝宝,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新的问题……

希希:为什么蚕宝宝小时候黑黑的,长大了就变成了白色的了?

淼淼:蚕宝宝长大后还会变成其他颜色吗?

孩子们通过每天的观察,了解到蚕宝宝会经历不同阶段的变化,小时候黑的是幼虫,渐渐的会变白了,那蚕宝宝还会变成其他颜色吗?孩子们又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下去……

我的发现

我的问题

纲要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食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幼儿通过自己照顾蚕宝宝,了解蚕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Part.4蚕宝宝不见了:

1.我的发现

这天早晨,希希在盒子的角落里看见了一个椭圆形的,摸起来软软的的东西,

希希:咦?蚕宝宝去哪里了呢?

苗苗:是不是躲起来啦?我们去问问老师吧!

询问了老师后了解到原来这是蚕宝宝结的茧,变成黄黄的蚕宝宝可能要吐丝了,我们需要重新给它做窝。

我们设计的新窝

2.给蚕宝宝做“新家”

孩子们通过分组行动寻找材料为蚕宝宝做“新家”……

同时,在搭新家的过程中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希希:咦?这个用筷子搭的窝怎么老是动来动去,会掉下去啊?

墨墨:把一头变成一个尖尖角,盒子四个边都放一点,这样就不会掉下去啦!

……

老师的思考与支持:主动为蚕宝宝搭建“房子”,表明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关爱。指南中指出: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养蚕活动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我们及时将班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反馈给家长,家园同步,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3.结茧啦!

希希:咦?这个蚕宝宝结的茧怎么是黄色的?

檬檬:哇!这个橘黄色的茧好好看,比白色的茧好看!

小杰:是不是这个茧是什么颜色,做出来的衣服也是什么颜色?

檬檬:我好喜欢这个彩色的茧呀!

我的问题

指南中指出:能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孩子们带着问题查阅资料了解到原来蚕茧颜色有黄有白,可能是由蚕丝表面含有的色素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变化造成的。蚕宝宝的基因中,有控制蚕茧颜色的基因,导致蚕茧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还有淡黄色和金黄色的。

4.飞蛾宝宝出生啦!

孩子友们心心念念着教室里的蚕茧,每到散步、晨间活动的时候,他们就围到蚕茧旁边,讨论着飞蛾什么时候破茧而出,过了一个周末后孩子们有了惊喜的发现。

淼淼:咦,这个黄黄的是什么?

小杰:哇!是飞蛾,蚕宝宝破茧出来啦!

孩子们赶紧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Part.5蚕丝用处大:

蚕丝的用处:通过查阅资料,孩子们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告诉了我很多的答案。蚕丝可以做成衣服,面膜,蚕丝被,棉衣。我们对孩子们不知道的事情进行了补充,蚕丝还可以制成医疗用品,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有好处,在工业上还可以制作电线包皮、绝缘绸、鱼网等,在国防上可制作火药袋、手榴弹拉线、降落伞、飞机轮胎内芯等。

Part.6思想碰撞(复盘与闭环)

《指南》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本次活动,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蚕宝宝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蚕宝宝的生长变化,感受到自己行为与蚕宝宝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同时,这也是一次快乐的科学探究历程。在观察蚕宝宝时,孩子们在思考中一次次调整,探究中一次次收获,教师的支持让孩子们行走在观察探究之路上,彼此相伴共成长。

面对着一个个毛茸茸的蚕茧,大家又有了新的疑问,我们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并制定简单的观察计划。围绕着孩子们的这些困惑和计划,我们还将和孩子们一起,继续发现蚕茧与飞蛾的秘密。

伴随着蚕宝宝的成长,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方面的知识,还在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得到了学习。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了怎样去关爱身边的人和物的情感,感受着生命教育的意义。

蚕变成飞蛾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与蚕的故事,未完待续……

撰稿:丁慧

图片:新龙中四班

排版:陈瑛

审核:王小莉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