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417/7064742.html夜幕下的严家桥村。
“娘说我有十样好,日后定能伴当朝;娘说我胸宽肩阔志气高,日后定穿大红袍”……伴随着咿咿呀呀的丝竹声,韵味十足的《珍珠塔》唱腔悠悠响起。没错,听到这个,你就来到了被誉为“锡剧”发源地的无锡羊尖镇严家桥村。
沿永兴河的长廊商铺。
地处锡、澄、虞交界处的严家桥,肇始于商周时期,村落沿河而建,呈现“一河四桥六街”的空间格局,共有6条格局和尺度较为完整的传统街巷。
万善桥因是众人善举集资建桥,故此得名。
永兴河上的永兴桥。
永定河是严家桥的母亲河,穿越整个村落,河上有4座桥。沿着永定河信步闲游,你会看到,在江南氤氲的水气中,粉墙黛瓦的枕河人家别有一番意境。村里现存传统民居多为晚清和民国时期所建,以院落式布局为主,开间宽阔,院落方整。
严家桥村永兴河纵贯全村。
景溪亭,名源于始祖唐世勋的字“景溪”,由羊尖镇人民政府年筑。
作为锡剧的发源地,严家桥至今保留着锡剧史上的几个“第一”。锡剧初名滩簧,由吴歌小调演变而来,最早就发端于严家桥一带。这里走出了锡剧史上的3位名人:第一个剧作家严廷初是严家桥的落第秀才;出生在严家桥巷门头舍上的袁仁仪,被称作“锡剧进上海第一人”;锡剧史上最早的滩簧女艺人青宝姑娘也是严家桥人。
严家桥村的锡剧纪念馆。
历史的荣光,不能湮没于新时代。为此,严家桥专门建造了约平方米的锡剧博物馆,除了介绍严家桥的戏剧衍化历程,同时还设置一个小型戏台,让锡剧流传下去,将锡剧打造成严家桥的一张“人文名片”。
严家桥的一些老年村民一直延续着学唱锡剧的传统。
就像是精美的“双面绣”,一面有锡剧作为古村的“音乐背景”,一面则是唐氏家族带来的“经济实力”,一精神一物质,虚实相生,互为辉映。
保存完好的唐氏粮仓。
唐氏家族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之先驱者,在严家桥,处处可见唐氏家族的“旧影”:唐氏仓厅、唐家码头、春源布庄、翼农蚕种制造场、利家砖瓦厂……唐氏家族已成为严家桥扬名海外的又一张“名片”。
无锡籍爱国实业家唐翔千铜像年4月在家乡严家桥落成。
如今,以唐英年为首的唐氏家族成员,依然惦念着家乡的发展,扶助家乡的教育、老年和残疾人等福利事业的义举持续不断。
本文转载自《交汇点》
·end·
—如果喜欢本文,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