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是时候来顿烧烤了 [复制链接]

1#

我想与你一起,尝遍人间美食

《人生一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有人说,这句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一提起夜宵,脑海中最先冒出的食物,烧烤一定跑不了。“吃点饭,喝点酒,说的都是往事。”烧烤,总与夜生活、朋友等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

中国烧烤流派众多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帮派,“烧烤江湖”当然也存在各种流派。

从食材上分:有肉食派、素食派、海鲜派……

从烤制方式上分:有炭火炉烧烤、火盆烧烤、窑炉烧烤……

从地域上分:有东北流派、新疆流派、四川流派……

南北流派有着大大的不同

北方的烤串讲究量大实惠,大块大块的肉,普通人一般吃个十几串就饱腹了。

南方的串则相对精致,讲究入味,串都是一把一把地吃,一口撸完一整串,吃上几十串才过瘾。

这种南北烧烤流派的差异在烤玉米上展现地淋漓尽致。

在北方,烤玉米论个,啃起来才有感觉。

在南方,则是把玉米粒穿成串来烤。

再细分起来,你会发现,就算是同一省份、同一城市,烧烤的流派都大不相同。

以四川为例,烧烤流派还要分出宜昌派、乐山派、峨眉派等。

宜昌派是有名的“把把烧”,不按串计价而是按“把”。串在烤前很少腌制,在翻烤过程中加上各种重口味调料,且火势要旺,不断翻转,这样烤出来的肉才外焦里嫩。

峨眉派则大为不同,是烤前先用调料将肉腌制好,烤制过程中则不再加入其他佐料,烤熟后刷上一层油就可以上桌,讲究原汁饱满,味道清淡。

乐山派则是根据不同的食材,变换着不同的烤法。有的是生烤,有的食材则需要烤熟后再抹上一层油,进行二次加工烤制。

从食材上分,流派就更是五花八门了。除了常见的肉食、素食,在沿海地区,还先兴起了海鲜派。

在我们广东地区,生蚝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烤品。生蚝本身肉质Q弹,放到烤架上经过加热,蚝肉渗出汁水,再配上最佳伴侣蒜蓉,别具风味。

除了生蚝,烤大虾、烤皮皮虾等也备受食客喜爱。在上面撒上椒盐、孜然、辣椒面,嗦一嗦外壳,海鲜的鲜味儿掺杂着各种调料的味道,令人神往。

除了这些常见的食材,还有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暗黑”烧烤。

天底下,就没有中国人不敢烤的东西。在东北,最有名的就是蚕蛹。

东北人说:“一个蚕蛹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三个鸡蛋。”咬开皮后,一股咸香的味道流入嘴中,别提多香了。

emmm原谅我不懂得欣赏你的美......

在广西,烤猪眼睛是一道特色烤品。把几颗完整的猪眼睛串在一起慢烤,保证其不爆裂。

烤好的猪眼睛一整颗塞入嘴中,一口咬下去,滚烫的浆汁喷薄爆出,那口感,撒尿牛丸都不能比。

这个没吃过,反正看着挺爽的,嗯

而在川渝地区,最特色的当属“烤脑花”。

一小盘脑花里,放上配菜,加上调料,麻辣鲜香。入口鲜嫩软糯,口感介于豆腐和豆花之间,可又比它们更香更鲜更软糯。

流派太多,汇成一起,成就了中国的烧烤文化。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烧烤的烟火气让人喜欢,就是因为它一点架子都没有。

深夜觅食,烧烤不会因为太隆重而拘谨,也不会太随便而失去味道。它总是正好在最容易饥饿和脆弱的深夜,恰到好处地给人肉体和心灵的安慰。

吃烧烤的人,也不用顾忌太多。加班结束后西装革履的也好,大裤衩子配拖鞋也罢,没有应酬酒桌上的虚伪,没有同学饭局上的较劲,能在深夜一起撸串喝酒、哭过笑过的人,一定都是真心的伙伴。

…更多美酒小知识

进群分享和了解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