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走进工业遗产浒关蚕种场 [复制链接]

1#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地区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历史、科技、社会、艺术价值的工业遗存。苏州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工业遗址遗存,强化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力度,对于彰显苏州城市定位、提升苏州文化品位、助推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就随着小编的视角一起走进浒关蚕种场看看这个古老的工业遗址在新时代苏州人的努力下如何焕发新的活力苏州自古就是丝绸之乡浒关蚕种场曾经是全国最大的蚕种场在行业内有“铁种”称号“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创立年,浒墅关“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创立,科学养蚕兴起,特别是蚕业界先辈郑辟疆、费达生、邵申培等人对桑蚕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郑辟疆,年起任校长“浒关大有蚕种场”诞生

年,“浒关大有蚕种场”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于年通过公私合营,浒墅关25家私营蚕种场合并为苏南公私合营吴县蚕种制造场,年更名为江苏省浒关蚕种场,直属江苏省农林厅管辖。

年大有蚕种场办公楼

改革开放以后

苏州各地开始大办缫丝厂,原料茧紧俏,桑蚕生产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江苏省浒关蚕种场有1个原种分场、4个普通种分场、1个蚕种冷库、1个试验组、职工多人、桑田余亩、年生产杂交种最多达80多万张。

然而随着浒墅关地区经济的发展原有桑树场地面积不断缩小最终蚕种场已被闲置这些民国建筑经历过风雨的洗刷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雍容和气派也不再承担办公、教学等功能但是苏州从未减少对这些工业遗产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