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价值,平凡孕育伟大。六十载风雨兼程,“农科劳模”辈出,为我院的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两期和大家一起回顾他们的事迹——
一、投身恢复和发展的热潮(-)
我院成立于年,前身是年由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创办的中山大学稻作试验场及年成立的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我院成立之初,正值共渡经济难关,加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时期,全院干部职工也积极投入到大力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建设热潮中,涌现了以*耀祥同志为首的一大批扎根在农业科研与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在年,我院就有11人获得“广东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耀祥
原副院长,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年“全国劳动模范”、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培育出世界第一个水稻矮化品种“广场矮”,开创矮化育种新途径,引领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使我国矮化育种走在世界前列。“以农立国,振兴中华”是他一生的志向和追求,孜孜不倦追寻育种梦想的精神,依旧照亮了一代代育种人前行的道路。
中国现代蚕业科学家:刘仕贤
原院长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曾先后获得国家及省科学大会奖、全国发明奖,多年在家蚕育种、蚕病防治和养蚕技术等研究领域创新突破,被评为“中国现代蚕业科学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水稻矮化育种先驱:*继芳
原副院长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毕生从事水稻等农作物的育种研究,年起领导水稻矮化育种研究工作,为我国水稻矮化育种创始人之一。
水稻育种栽培技术专家:潘玉燊
水稻所原所长、研究员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在水稻所同志们眼中,他是踏实勤勉、谦逊务实的老专家、老所长。在水稻耕作和高垄技术领域潜心钻研,研究成果“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水稻抛秧及其配套技术”分别获国家及省科学进步奖。因其在提升育种栽培技术和提高水稻产量的突出成果,在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记功奖。
消灭牛瘟作贡献:冯广仁
动卫所原所长、研究员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无论是担任技术骨干还是所领导,一直认真刻苦,工作踏实,面对困难有韧劲、敢挑战,积极带领兽医技术人员开展动物瘟病防疫诊治工作,为我省消灭牛瘟作出重要贡献;主持研究的鸭瘟疫苗研究(石井系鸭胚化鸭瘟弱毒疫苗等)也大大抑制了鸭瘟的流行。
立志育出高产水稻:洪群英
水稻所原副所长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数十年来勤恳工作,奉献水稻种植事业。当他还是一名普通农村青年时,就立志要培育出高产水稻。多年苦心栽培,以田间为家,与稻苗为伴,终选育出中国第一个矮秆高产水稻良种“矮脚南特”,最高年种植面积达多万亩,开创了我国乃至世界水稻矮化选育先河。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梁乃池
水稻所原工人组长、副处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身边的同志总说,他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风吹日晒,凡是最艰苦、最困难的工作,他总是带头干,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梁同志。不论是担任工人组长还是行政秘书,都能在保证搞好试验的前提下安排生产,使各试验所需的物资得到及时供应,做到真正为职工群众服务。
花生栽培技术骨干:李景开
水稻所原行政科长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曾是工人组长,长期从事花生选种试验工作,田间地头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作为花生试验的划区、田间调查、杂交、选种和栽培管理技术骨干,参与做出的花生综合性高产栽培技术成果,在全省得到大面积推广。而他总是说,成果都是大家的,自己只是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能为科研工作贡献力量、做好服务是最满足的事情。
动物疫病防治专家:郑锦兰
动卫所研究员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主持研究的牛O型口蹄疫弱毒疫苗"“猪五号病高免血清”曾获得省技术改进二等奖,对控制牛、猪五号病在国内的流行起到了很大作用;研制的O型猪口蹄疫鸭胚化疫苗、猪五号期O型胰酶鼠化弱毒疫苗也对相关动物疫病防治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园艺工人组长:*贵签
院原园艺组工人组长、高级工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他是勤勤恳恳,甘于奉献的园艺工人,凡事亲力亲为,不计个人得失,吃苦总是冲在最前头,带领同组工人同志团结协作,用心守好农科院这个“大家”。
司机班班长:谢新正
院司机班原班长、高级工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年轻时,是技术娴熟的拖拉机手;后来,成为了司机班班长,但不变的是他身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者:钟祥萱
院办公室原行政科长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曾参与我院农业试验场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60年代初积极组织水稻矮化品种的试验和繁育,并推广应用到省内外各地农村。
后勤服务工作者:陈仕武
院原后勤中心副主任科员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当过蚕种场工人,也当过食堂炊事员,在平凡的后勤服务岗位上默默奉献,耐心用心做好服务。
农业微生物研究专家:陈砺廷
资环所研究员
年“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长期从事农业微生物研究,主持研究课题包括野生豆科绿肥与花生根瘤茵选种应用研究等,曾获年广东省农牧业技改成果三等奖。
二、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我省农业科技也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我院科技工作者秉承前人之风,敢为人先、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在推动我省科技进步创新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贡献力量。
花生育种专家:郑广柔
作物所研究员
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数十年如一日,致力花生育种研究,在育成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花生良种道路上不断攻关。“粤油”(及其品系)的选育成功,成为我国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的一个新突破,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年获得“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称号。
水稻抗病育种专家:伍尚忠
原院长
年“广东省先进工作者”
在水稻病害、品种抗病性和抗病育种研究领域探索创新,成果卓著。“新农用抗菌素井岗霉素的土法生产技术及应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原菌系类型分布”等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全国及省科学大会奖等多个奖励。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
植物病害防治专家:周亮高
植保所研究员
年“广东省劳动模范”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获得多项成果奖励,其中“花生锈病预测及防治”“甘薯瘟病的研究”获省科学大会奖。受聘担任印度国际半干旱作物研究所花生病害研究的顾问,在国际科学界也享有一定的声誉。出色的科研成绩,也使他从年起,连续三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记功奖。
有一种奉献叫劳动,有一种力量叫开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他们用奋斗书写历史,用实干推动发展,为农科事业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回顾峥嵘岁月,传承劳模精神,向他们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