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东坡的一生给人的启示 [复制链接]

1#

记得周国平说过这样的话,他读书不会与一位作家、一部作品厮磨太久,因为他担心因为喜爱、吸引而不能自拔,所以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跳出来的,要保持一个相当距离才能有更好的认识。

我深以为然。

我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可谓很久了,开始也是泛泛读,后来又在喜马拉雅APP上听了一遍,然后又细细读了一遍,这期间真到了爱不释手,读到精深处物我两忘的境地。卒读掩卷,心中怅然,应该和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告别了。再好的书,也总有个终结的时候,纵然你全篇谙熟于胸,耳熟能详,胸中激荡的感动、感悟、赞叹也难以言表。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外在环境的塑造和磨砺;内在的心性和悟性。胜利的荣光背后往往是饱经风雨,通达的人生其实是屡遭拂逆。

一、外在环境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足以用“穷达多变”来概括。

苏东坡天赋秉异,才气纵横,当年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作品不禁赞叹:“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此人,使之出人头地。”后来他又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苏东坡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年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神宗)在位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哲宗)即位之时遭受最严厉的贬谪,在一个治国无能的绘画高手(徽宗)年间赦免北返,途中病逝,时年六十四岁,二十五年之后北宋灭亡。

仁宗在位时,激扬清议,广开言路,朝堂上良臣能将众多,我们熟悉的欧阳修、司马光、范纯仁(范仲淹之子)、吕公著都光彩夺目,国家富足昌盛。

神宗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开始变法,但偏听偏信,过在失察。无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怎样评说,那次改革在当时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历史证明,改革的结果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苏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反对王氏一*对持不同意见的老臣的排挤,多次写诗、撰文直抒胸臆并直言上谏,才有了“乌台诗案”和贬谪密州、*州。

哲宗即位,朋*之争愈演愈烈,朝堂上能臣悉数尽去,庸妄之辈大权在握,苏东坡遭受了最严厉的打击,从官居三品,贬谪岭南惠州,后又到荒蛮炎热的儋州(海南岛)。

二、内在心性

苏东坡天纵大才,却命运多舛,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于温和厚道,并没有变成尖酸刻薄,我们不禁好奇,为什么?

因为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达观的人生哲学,不允许他失去人生的快乐。

在*州他处境十分险恶,生活困苦,但他仍旧坦然乐观,他植桑种田,完全变成了一个农夫,他脱去文人的长袍,摘去方巾,穿农人的短褂子,好使人不能辨识他士大夫的身份。耕作之余,他到城里喝得小有醉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时好心的农人把他叫醒。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他的写作,讽刺的苛刻,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的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苏东坡政治上最失意的时刻,恰恰成就了他文坛上不朽的威名,在*州留下了最璀璨的诗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

在儋州,荒蛮困顿的海岛生活让他几度陷入绝境。他说:“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而他一向不会屈服的性子又来了,他说:“尚有此身付与造物者,听其流转运行坎止无不可也。”苏东坡从未失去那份诙谐和快乐,这也许是天性,也许是固执,像在*州一样,他与读书人、农人等身份高低的各色人等相交往。一次他对弟弟苏辙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里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在儋州完成和陶潜诗一百二十四首和为《尚书》的作注,当他回顾一生他说:“唯有密州、*州、儋州。”

苏东坡的一生多受奸佞之人陷害,但是他却不记恨于心,他已经对人生有了更高的认识,这取决于他的内心,他的天性,他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三、精神世界

苏东坡是易于接受达观的心态的。他深研佛学和道家,以他的天赋,对佛学一通百通,或许这给了他很多视野和安慰,但是他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担、是苦难的说法——他认为那不尽然。至于他本人,是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时光。

在玄学上,他是佛教徒,但是在气质上,他却是道地的中国人的气质。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使这位作家在内心产生混合人生观,他以儒学为准绳,骨子里却是纯然的道家。对于他这样的人,人生的困顿恰恰令他深入思考人生,从而豁然顿悟。我们说达观和超然,一定是在经历了生活拂逆,认清了生活的本质,最终放弃什么、改变了什么,就像一棵幼苗,当它长成参天大树,一定是放弃了很多枝枝丫丫,使主干充足旺盛的生命力得以直插蓝天。

我们去看苏东坡,根本上是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人的。这种伟大的思想与心灵,是通过苏东坡的一生,在这个人世间偶然呈现。

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他的诗文书画,他元气淋漓的创造精神,他饱经忧患却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带给我们的快乐、启发和激励将历久弥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