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修路到云端,翻朋友圈帮贫困户图片,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偏方有效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408.html

年国庆节,李鲲在花椒村督导施工进度时接连崴了两次脚,还成天一瘸一拐地往工地上跑。有一天,腿实在肿得厉害,医院一照片才发现,右腿腓骨不但早已折断,还错开了不小的距离

在此之前,县里还有一位从佛山来挂职的副县长摔断了胳膊

年底,当雷波县脱贫攻坚通过省级验收时,有同志说:“咱们的脱贫真的是一‘手’一‘脚’干出来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吴光于、李力可

初见李鲲是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公安局的局长办公室。椅背上挂着一件厚重的公安制服,茶几上放着半个又干又硬的馒头。

采访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办公室不时有人进来,他的电话也总是响起。“实在不好意思,今天一大早出去下乡,还要赶着把好多事处理完。”他带着歉意说道。

脱贫攻坚攻城拔寨之年,这种“多线程”的工作状态,在凉山干部中很常见。对于一个“外来”的公安局长来说,难度更大。

有人曾把人一生的每个月都画成格子,一辈子大概能有格。从年9月至今,已在凉山划去44格的李鲲,每一格都有独特的风景。

▲年3月5日,李鲲(右二)在八寨乡瓦扎村为集中安置点选址后,从悬崖上下山。照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浮云村庄”里的“村长”

去年瓦扎村路终于修通的时候,李鲲第一个开车上去,半路遇到老百姓放牛。第一次看到汽车的黄牛眼睛瞪得老大,一溜烟儿跑了

“我父亲在川藏线上干了20多年。男人一辈子总要有点值得说道的事情,他选择了高原,我选择了凉山。”从雷波县城出发,越野车沿着金沙江边弯弯曲曲的山路行驶,我们和李鲲聊着天,不知不觉来到八寨乡瓦扎村的山脚下。

年9月,作为四川省委组织部选派的17名援凉干部之一,李鲲离开了工作近20年的成都市公安局,来到金沙江边的这个偏僻小城,任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这里是凉山的东大门,既与四川宜宾市、乐山市交界,又与云南省永善县接壤。自上世纪初,毒品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这里。当地彝汉等多民族聚居,文化相融,民俗却不同,公安工作压力重重。同时,这里也是凉山州11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摘帽任务繁重。

去瓦扎村的路,李鲲走过许多次,村里人对他和他的扶贫警察车队很熟悉。即使是喝醉的老汉和不懂事的孩子看到他们,也会挺直身板,笑嘻嘻地敬个礼。

“在这儿,我更像个‘村长’。”李鲲说。

县公安局的人都管瓦扎村叫“浮云村庄”——村子坐落在海拔米的高山上,山顶与山脚的垂直高差超过米。这座山像一只手背向上拱起的手掌,每一垄高悬陡峭的山棱就像手指,6个村民小组就分布在不同的山棱上。

过去村里没有公路,村民去趟集镇走羊肠小道,单程至少4个小时。一到雨季,山脚下的西苏角河的水涨得老高,会把村子困成一座“孤岛”。

村里的女人生孩子,几乎都在自家床上。头疼脑热的小病基本靠扛,实在病得厉害了,才找壮汉背下山去……

▲年12月20日,李鲲(左二),在八寨乡瓦扎村四组集中安置点建房工地测算工期建设进度。

年3月,帮扶这个村子的任务,交给了县公安局。

第一次进村,当李鲲满身泥泞地站在破破烂烂的村委会坝子里时,村委会主任吉巴呷呷连声告诉睁大眼睛看稀奇的老百姓:“这是来过我们村最大的‘官’!”

那天,考察完安置点选址后,李鲲小心翼翼地顺着70度的羊肠小道下山,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步子不自觉加快了。头天山上刚下过雨,路又陡又滑,当他意识到刹不住时已经太迟,整个人直奔着悬崖而去。

幸好,崖边有个考察组的老同志看见他冲过来,迎着他使劲一抱,俩人一起翻进了侧面山坡上的垃圾堆里。

“那个滋味酸爽啊,一身都是垃圾。”他笑着说,“要是没那位老同志,那天我就算‘交待’了。”

这件事坚定了李鲲要以最快速度在瓦扎修条快速路的决心。可是,最初没有村民相信汽车有天能开到村里来。

冬天山上下雪,夏天山下涨水,一年安全施工期不足6个月。过去县里也尝试过往村里山上修路,最终都因施工难度过大、安全系数低,要么叫停,要么进展缓慢。

▲年9月20日,李鲲(右一)在八寨乡瓦扎村脚下西苏角河查看通村临时便道的施工安全情况。

如今,沿着建好的通村路进村,危险仍可见一斑。车身外不到半米就是悬崖,不时有碎石落下。遇到急弯,方向一次打不过去,还得多回几盘子。

“这么陡的山,工程机械难道是直升机吊上去的?”记者很好奇。

“不,我们没那么大的本事,但是有‘特工队’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片约60度的山坡上,清晰地留着之字形痕迹。

“当时找了两位技术好、胆子大的挖机师傅,从山脚开始,挖一铲爬一步,最后走之字形上到了山顶,然后再从山顶开始,把路倒着修下去。”李鲲说。

去年,瓦扎村路终于修通的时候,李鲲第一个开车上去。半路遇到老百姓放牛,第一次看到汽车的黄牛眼睛瞪得老大,一溜烟儿跑了。

顺着这条路进到村委会,副局长张坤拿出手机给记者看照片。“刚来的时候这里破破烂烂,地上全是泥坑。用了天,变成了现在的白墙黑瓦。修房子的时候,我们就住在帐篷里,只要人一走,耗子就钻进去。”

穿过篮球场,山坡背后是一片寂静的村庄。29户人家的新居依山而建,像一只蝴蝶在云海山川间展开双翅。

当初,为了给安置点选址,李鲲徒手爬了五趟瓦扎,后来建安置点去得更多了。

“砌小红砖要‘马牙错’‘逢五进五’,混凝土和泥沙的比、钢筋的粗细、结合部弯曲的角度、女儿墙的构造柱、防水的材料、每道工序材料的用量,我全部都搞清楚了。”精准扶贫把这个中文系出身的老民警逼成了“包工头”。

中午,我们循着香味来到一户人家的小院,揭开锅盖,干辣子烧腊肉正咕噜噜冒着热气。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种着蔬菜,蚕豆花香阵阵扑鼻,畜圈里的小猪白白净净。

村主任吉巴呷呷说,自从有了路、搬了家,村里的人都变讲究了。

走在村道上,不时碰见穿着红背心的保洁员打扫卫生,一家小卖部门口还贴着“精准扶贫有关工作人员一律免费提供开水”的提示。

小卖部老板曲比干田过去是贫困户,如今一家五口住在两层楼的新房里,开起了小卖部。加上养鸡、养猪,生活蒸蒸日上。“看到扶贫帮扶队总吃方便面,心里过意不去,就用这样的方式说声‘卡莎莎’(谢谢)。”

来到凉山4年,李鲲联系的不止瓦扎一个贫困村,还涉及三个乡六个村。

在大堡村,当他发现贫困户老杨有返贫风险时,为他家两个孩子申请了慈善组织的助学金,还把对方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