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话二战一寸山河一寸血意义重大的淞沪会 [复制链接]

1#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http://www.txbyjgh.com/m/

年7月7日,日军发动平津地区的作战,中日战争的规模全面升级,战火从东北地区蔓延至华北地区,日本方面着手在华北地区继续建立傀儡政权以维持在华的统治与利益。从年开始,日本方面先后建立了不包括伪满洲国的10个傀儡政权,其中至少有6个都建立在晋察冀地区以巩固其利益,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在蒋百里所著的《国防论》中,他提出了三条主要论点,即拒绝与日军讲和、全面开展抗战、在上海与日军作战。这三点内容被蒋介石采纳,坚定了发动上海地区战役的决心。

战前纠缠

时任京沪地区警备司令官张治中总结了年以来对日作战的经验,他认为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军败战的原因为每次都是被敌人抢先一步率先发动攻击,才会使得中国军队面临着巨大的劣势,如果决心在上海地区发动战争,那么中国方面完全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蒋百里认为上海地区不利于日军大部队的投入,因此建议中国方面可以采取快速作战的思想,而持久作战的思想,应被适用于华北地区。

7月30日,张治中向中央发电,表示若日军有以下行动之一,便意味着是要发动战争,我军应先发制敌:1.日军派陆军在上海登陆;2.日军派航空母舰抵达上海;3.日军的舰队在上海地区会集;4.日军在上海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限期进行答复。南京政府同意了张治中的说法,但攻击的时间要等中央的命令,张治中在上海地区积极备战,构筑工事。8月1日,张治中发布《告京沪区民众书》,淞沪地区的战火已经无可避免。

张治中,图源:百度百科

8月9日下午5时30分,日本派遣队大山勇夫中尉和驾驶员斋藤要藏驾驶军用汽车冲入军用的虹桥机场,这一情况被报告给了张治中,张治中下令格杀勿论,二人方被击毙。在淞沪会战备战时期,中国军队身着宪兵服装,身份是虹桥机场保安人员,以掩盖向上海地区增兵的行动,但最终这一行动还是被日军发现,这被击毙的二人则是被派往虹桥机场进行调查。

虹桥机场事件发生之后,日中双方想要不扩大事态,但日军要求中国方面拆除防御工事,并要求保安队撤军,这一无理请求只不过是为了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登陆争取时间。直到8月12日,30余艘日本军舰已抵达淞沪地区,登陆的日本军队已有1.5万余人。

八一三事变

8月11日,南京政府要求第87师、88师和第2师补充旅向上海推进,日方以这一行动违反了年签署的《淞沪停战协议》为由,要求英美代表介入调停,蒋介石遂下令中国军队停止攻势。但是8月12日的会谈上日中双方相互指责,使得这次会谈无果而终。8月13日,日军军舰和轰炸机对闸北地区进行狂轰滥炸。下午3时,日本陆军方面向宝山路、八仙桥和天通庵在海空火力支援和坦克的掩护之下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成功在这三个方向上粉碎日军进攻。同时,第88师突击日本海军陆战队本部,但是被阻挡在日军坚固的要塞阵地之上。

淞沪会战在8月13日这一天彻底爆发,而在8月14日,中日双方的作战强度再次升级。在这一天,苏浙边区部队被改编为第8集团军,由张发奎负责指挥;京沪警备部队被改编为第9集团军,由张治中负责指挥。国军在上海部署的2个精锐步兵师和2个德式重炮团,在空军和装甲部队的配合之下主动出击,而彼时的日本在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士兵不足,但国军的这次主动出击遭遇了苦战。在数日的激战之后,国军成功拿下了上海的部分重要据点,但是日军依然依靠坚固的工事进行防御,并对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淞沪会战打响,图源:中学历史图册

虽然陆地上的进攻进展缓慢,但是中国空军却占据了优势,在开战3天内,日军损失超过30架飞机,而国军损失不超过10架。日本方面在8月15日决定继续向上海方向增兵,并任命松井石根为上海派遣军司令。8月20日,国民政府成立第三战区,冯玉祥为总司令,顾祝同为副司令,蒋介石继续向上海方向补充增援。8月22日,中日双方增援部队在宝山、罗店地区展开激战,国军因配合失当陷入被动。8月23日,陈诚率第15集团军在罗店继续作战,与此同时,日本空军、海军均得到增援,中国军队开始失去空中优势。

8月29日,在日军主力的进攻之下,罗店失守,国军向闸北地区撤退。8月31日,日本海军轰击吴淞并在这里成功登陆,国军伤亡惨重,张治中为吴淞补充了一个师的增援,但是却始终无法驱赶在吴淞登陆的日本陆军,9月1日,吴淞被日军攻陷。

血肉筑长城

淞沪会战最为惨烈的战场非罗店莫属,第15集团军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伤亡过半,中日双方在罗店反复争夺,担任主力的第11师和第67师都遭遇了巨大的伤亡。8月29日,松井石根攻陷罗店,但中国军队对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松井石根无法完成从罗店继续进攻、迂回包围上海的军事任务,而且国军依然持续着对日军阵地的猛烈攻击。

第15集团军司令陈诚,图源:百度百科

除了罗店,在吴淞、宝山、以及众多车站仓库等地,国军都对日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双方的战线每天都有巨大的变化,阵地一天之内几度易手,除此之外,在空中、长江、黄浦江,都有中国军队消灭日寇的身影,但随着日军援兵的与日俱增,中国军队逐步失去优势。9月15日,防线从江边后撤,将上海北站作为新的作战重点。上海的舞厅、戏院、医院收容伤员,妇女自愿加入护士的行列,儿童收集金属残片制作简易手榴弹,工商行会募捐筹款以购买补给,文艺工作者为伤员提供娱乐节目,学生则为文盲战士写家信。而日本方面也进行了全民动员,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9月20日,薛岳的第19集团军投入到左翼战场的作战,日军5个师团共10万余人在北站、浏河地带展开攻防战,但被中国军队击退。9月22日,65架日军飞机发动对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空袭,同日,日军突破国军第18军的阵地,另有日第、9和13共3个师团于9月22日到10月1日间在吴淞上海地区登陆,国军形势急转直下。9月26日,国军退守大场、新泾桥一带,蒋介石将赌注放在了保卫大场的作战之中。除了薛岳的第19集团军外,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廖磊的第21集团军和刘湘的数个师也先后在10月中上旬增援到了上海。

八百壮士

松井石根在8月29日攻陷罗店之后遭遇了苦战,一方面是中国军队在罗店周围持续地进行包围作战,另一方面则是松井石根在推进至内陆地区会使得日军失去来自舰队的支援。从9月11日至10月6日的作战中,松井仅仅向内陆地区推进了5公里,直到10月7日,他才推进到大场地区。蒋介石也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除了桂系川系的精锐部队之外,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税警团都投入到填补防线的作战之中,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税警团第四团团长孙立人,他多次反复攻击,身先士卒而身负重伤。

松井石根,图源:百度百科

10月17日,第21集团军来到了上海,心急如焚的蒋介石着急地把这个集团军投入到了淞沪战场,但是由于作战计划制定得过于仓促,援军与战场里的国军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导致攻势受挫,日军发动了对大场的总进攻。10月19日,15万日军、余门大炮、余架轰炸机向大场发动决定性进攻,由于失去了制空权,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是没有人撤离阵地,惨烈地向日军发起反击,国军第13师的每个连只剩10余名士兵,而日军第65步兵联队的每个中队的兵力不足一个小队。

10月25日,大场被日军突破,蒋介石命部队全线后撤,以避免日军的合围,并在四行仓库留下了一个营的兵力以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这个营共有余人,媒体宣传为壮士,这个营打退了数十次日军在飞机、坦克、火炮掩护的进攻,经历了3个整天的血战,他们依然守卫着阵地,最终主力部队后撤之后,他们方撤出了阵地。

金山卫登陆

日本大本营对上海地区的作战大感不满,因为数次的增兵依然无法取得确定性的胜利,而且虽然日军在罗店、吴淞、大场等多个据点有所进展,但上海城区依然牢牢地掌控在中国政府手中。日本大本营认为上海地区已云集了超过五分之三的国军兵力,因此华东地区已然应当取代华北地区而成为中日主力决战的战场,因而日本方面决定从华北地区抽调部分兵力支援上海战场。早在10月18日,国军军事委员会就得到了日军将在金山卫登陆的情报,但是军委会预计日军登陆的兵力不会超过1个师团,导致这一项情报未得重视,事实上,日军准备增援的兵力超过了4个师团。

而中国方面,蒋介石已对上海战局失去信心,他现在唯一指望的就是西方列强对中日战局的调停,而淞沪地区作战的主要目的已经从之前的军事目标转变为了政治目标,中国军队惨烈的作战变成了国民政府在谈判桌上的筹码。10月末,蒋介石接受了白崇禧和陈诚的建议,放弃上海,但是将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令蒋介石决定继续作战,以换取更多的谈判本钱,促使列强对中国事宜进行促和谈判。最终,本以为将要撤退的士兵被迫留在阵地之上继续作战,直到11月5日。

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地区发动了令国军意想不到的登陆作战,蒋介石没有想到日军竟会将华北地区的军队调至淞沪战场,中国军队被日军的强大攻势击溃。11月8日,松江被日军攻陷,中国军队的后路已有被日军包抄的危险,慌乱的情绪在士兵之中蔓延,蒋介石接受了白崇禧再度提出的撤退建议,然而,这时的撤退命令下的过于仓促,指挥出现混乱,加上日军发动了意想不到的攻击,撤退变成了溃退。

淞沪会战全局,图源:国家人文历史

溃退中的国军全无章法,建制混乱,毫无战斗力,命令也根本得不到执行,加上日军的穷追不舍,飞机的狂轰滥炸,中国军队又遭遇了巨大的伤亡。蒋介石本计划将败兵收拢在常熟-吴县-嘉兴一线,依托原有的工事继续抵抗,但是溃退中的士兵只知道四处逃窜,根本无法进入工事继续作战,因此工事被完全废弃,南京城就此门户洞开。11月11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的大幕就此落下。

根据日本防卫厅的著作,日军在此次会战的伤亡人数接近10万,而中国的伤亡人数大约在18.7万左右。淞沪会战再一次让中日战争的局势升级,也让77事变之后日本想要从华北地区逐步蚕食中国领土的计划转变为了对中国的全面战争,日本的侵略计划被全部打乱。中国军民在抵抗外敌所迸发出的能量,让日本也不得不重新对侵华战争进行重新评估。虽然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落败,但是粉碎了日军提出的“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之言,这场战役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民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所展现出的韧性和可歌可泣的精神,国际社会为之震动。

参考文献: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王秀鑫、郭德宏著

《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民政府发表

《国防论》中蒋百里著

《八年抗战之经过》中何应钦著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日本日本防卫厅编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日本日本防卫厅编

《冈村宁次回忆录》日本冈村宁次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