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机制护航集约用地
□本报
刘巍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讲过,廊坊最宝贵的是土地,一定要为将来京津冀都市圈崛起时承接更重要的功能预留空间。廊坊市也认识到了自己最大的优势是区位,最大的卖点是环境,最珍贵的资源是土地。他们在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廊坊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容挥霍,也不容低效使用。
廊坊市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科科长陈辉告诉:“自国务院28号文件下发以来,为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廊坊市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把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落到了实处。”
该市2004年结束的地价体系研究不仅在国内领先,也为廊坊市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的地价体系。据了解,这项制度对全市城镇进行了统一分等,对基准地价统一更新。在此基础上,他们制订了《廊坊市城镇土地分等、基准地价和最低出让价格标准》、《廊坊市地价管理办法》,建立了地价评审制度,成立了市、县两级地价评审委员会。这项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土地出让(租赁)价格集体决策制度,有效防止了出让土地造成的国有土地资产流失问题。
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也为该市集约用地提供了保障。6月21日,某县报批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项目,经过专家论证,拟占地面积由原来的20公顷合理压缩到10公顷,一次就被砍去了一半。省国土资源咨询研究(廊坊)中心的专家王永瑞告诉:“通过专家咨询认证,为不少重大项目、限制类项目、占地面积大以及相关控制指标和用地定额没有具体规定的项目,提供了土地审批的有益参考依据。”据了解,近几年,廊坊市已累计咨询论证项目50多个,节约用地52.27公顷,节约超过了8%的土地。
该市还不断强化控制指标管理。今年,他们已对原制订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进行了调整完善,原则上,各省级开发园区工业项目投资不得低于150万元/亩,工业集中区不得低于100万元/亩,总投资低于100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单独供地,全部入住多层标准厂房。除生产安全和工艺流程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不得建造单层厂房。
廊坊市通过存量挖潜、严格控制新增用地,已取得明显效果。2005和2006两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29052亩,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25万元/亩,有效拉动了全市建设用地投资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