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8岁蚕农放蚕50年,绕地球走了两圈儿未 [复制链接]

1#

辽宁东港。抓着春天的尾巴,蚕农老郭上山了。5月28日这天,老郭在蚕场忙活“破蚕”。老郭这样解释:破蚕,就是把幼蚕从被吃光了树叶的柞树上,转移到枝繁叶茂的柞树上。

这是柞蚕大约40天的样子。公开资料显示,辽宁省的柞蚕产量占到全国份额的80%和世界份额的70%,而辽宁丹东,则是柞蚕的主产地。柞蚕产业最兴盛的年代,在丹东地区,凡是柞树成片的山岭,几乎就有蚕农的身影。年秋天,18岁的郭长友初中毕业,成为当地最新一代蚕农的一员。

68岁的老郭,50年放蚕路。从家到蚕场,从蚕场到家,早上出门太阳还没升起,下山的时候头上是星星月亮,一天两个往返全靠步行,每年春蚕秋蚕5个月的周期,他走了相当于绕地球2周的放蚕路!老郭年轻时很难接触到自行车,人到中年买得起自行车却怎么也学不会。当第五十一个年头儿来到开始绕地球第三周的时候,老郭说:我走不动了……

走不动了就停下来自行退休不行吗?在丹东地区,蚕农虽然不是高收入职业,但放蚕50年,一年两季,手上有十几万甚至更多的积蓄应该没问题。但老郭说:十几万不行,至少一两百万呢,两个儿子就是我50年的积蓄。上学、娶媳妇、在城里买房,好几百万造进去了。

老郭的家就在山下的堡子里,被大山和城市用水的水库包围。早些年出村只能翻山越岭,走出大山看世界几乎是奢望,近些年修了柏油路通了车,老郭已经没了年轻时的那种渴望。68年人生,老郭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还是因为卖大茧或者赶集,至于娶媳妇迎亲,就在邻村,他的足迹一直没有到达过大山之外的地方。

走不出大山的老郭,成了大山的坚守者——蚕场中的窝棚,蚕农戏称为“蚕农别墅”。“别墅那是开玩笑,但是,放蚕搭窝棚是看山守山必不可少的。”老郭说,放蚕的活儿要求风雨不误,窝棚主要供蚕农雨天干活儿累了的时候临时歇脚,一些放蚕用的工具之类也会放在里面。“早些年,每个蚕农都有枪,窝棚也是放枪的地方。”

鸟类是柞蚕的天敌。早些年不禁枪的时候,柞蚕上山,蚕农就放鸟枪驱赶嘬食幼蚕的鸟类。后来禁枪,蚕农就放爆竹驱鸟。但老郭驱鸟却用这种脸盆。“放爆竹费钱,春秋两季怎么也得几百上千的,我敲脸盆吓唬鸟,一个脸盆十块二十块,春秋两季用坏一个,第二年再换,省钱。”

两个蚕场,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目测距离米左右。一天当中,老郭要?着或扛着满载的蚕筐走将近20个来回——事实上,他50年放蚕路远远不止绕地球2周。闲聊的时候跟老郭说起父亲节,老郭听说过父亲节,但不知道是哪天,因为没过过。“4月初备茧种,4月末出蚕蛾,一直到9月末把蚕场的大茧清理干净,接着就是旱田秋收,出大力的哪有精力扯那些?一年当中,也就过春节的时候不忙。”

老郭吸烟。早年吸盒装卷烟,老郭叫烟卷儿。从大儿子娶媳妇开始,老郭改抽老旱烟。邻居们发现这个变化就问:你怎么抽上旱烟了?老郭说:烟卷儿呛嗓子。但私下里老郭承认自己撒谎:我可不想让邻居笑话我不舍得抽烟卷儿。抽烟卷儿浪费钱,上山放蚕我还戒不了烟,不抽旱烟怎么办?

老郭扛着破下来的幼蚕送往米外的蚕场去放养。3年前,老郭的老伴儿做了脚骨手术,从此之后,偌大的蚕场只能靠老郭一人独撑。老郭累了,却不敢停下来。“人这一辈子啊,轻易别停,一旦停下来,各种毛病就来了,不挣钱反而要倒搭钱。再说俺们家,老伴儿现在只能做点家务,两个儿子彻底指望不上。干不动我慢点干,一年三万五万的,好歹能把年吃年用的挣出来。”

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老郭不知道这个,也不知道下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但老郭和其他的蚕农有自己的认知——“蚕农不是蚕,蚕农是柞树,一个春天、一个夏天,叶子被蚕吃个精光,这一辈子也就过去了。至于第二年春天柞树长新叶,那就是下一辈子的事儿了……”(棋簿紫/图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