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去根吗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huanzhetiandi/xinqinggushi/35290.html早晨带宝宝出门的时候,不知谁家养的两条狗蹲在门口。宝宝用力扯着我的衣角往后躲:“妈妈,妈妈!”我把他抱起来护在怀里。
被人喂熟的大狗围着我们绕来绕去,还伸过鼻子来嗅,呼哧呼哧的喘气咫尺可闻。宝宝从我背后探出头,扭来扭去的挥手:“狗狗,走开,走开!”
我安慰地拍拍他:“没事的,狗狗是喜欢你,我们悄悄走开,不出声它就不跟着我们了。”
宝宝乖乖的伏在我的肩头,我强作镇定的“突围”了狗群,边走边“轻松”地和宝宝聊狗狗的趣事——它是一种友好的动物,但是它有尖尖的牙齿和爪子,我们需要和它保持距离。
回家和老公大肆渲染了一下我的“英勇”,老公一脸诧异:“你不是很怕狗么?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胆大了?居然敢从狗跟前走过去!”
(crow作品)
我有个特别怕虫子的朋友,用她的话说,“看到彩色的、软软的、一扭一扭的毛毛虫,整个人都要不好了。”曾经有次相约踏青,一条毛毛虫从“天”而降,她硬是换了条要多绕两公里的路!
结果生了个对虫子天生热爱的儿子,从开始试图探索世界开始,就不断的给他妈制造着“惊喜”——抓到各种虫子都兴奋的送给妈妈,比如蚂蚁、西瓜虫、以及——蚯蚓……
于是该女子朋友圈画风突变:今天发现了只“鲜艳美丽”的毛毛虫,明天养了几只“可爱”的蚕宝宝又长大了,周末偶尔还会放个大招——小树林里居然抓到了罕见的闪闪发亮的甲壳虫!
我很纳闷地向她求教,她说:还是很害怕啊!但是专家说,要充满爱意的引导孩子认识世界,妈妈对事物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呢!
听起来很有道理!我崇拜之心油然而起问她哪位专家?
她说:不要在意这种细节,重点是领悟精神。
又说:以后你就懂了。
……
“以后你就懂了”,这个万用金句曾经让我心塞不已——什么“以后”?不就是懒得解释、推搪塞责的借口吗!
但当我“穿越大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真正要战胜的并不是眼前的狗,而是内心已经固化的恐惧——我对狗之类的带毛的动物是避之不及的。远远看到狗要么就绕开,要么不仗义的把老公推到前面,同时义正言辞:开路还得靠老公!
是要把这种阴影延续给宝宝,还是用另一种方式带他认识世界,才是我真正要面对的问题。当平静的告诉宝宝不怕的时候,只有自己知道,我的腿在以怎样的节奏打颤。
即使这样,从代表“危险”信号的狗面前走过去时候,我依然下意识用绷紧的臂弯和后背对着它——就算真的有突发的危险,也能够尽可能以我的身体给予宝宝的保护。
于是“你以后就懂了”,更多的深意呼之欲出——有些事情除非你被赋予“身份”参与其中,才能真正体会这种难以言传的心境。在此之前,任何解释都苍白多余。比如本能,比如母性,比如有些看起来不可思议总是被人质疑的“奇迹”。
前几天有个新闻让很多人潸然泪下:温州一次惨烈的楼房倒塌事故中,一个6岁的小女孩被爸爸妈妈手臂环抱保护着、从死神手里为她夺回了一息生机。这一场景与年前地震考古现场发掘,发现一位母亲在地震瞬间紧紧把孩子护在身下的化石何其相似!
人世间最多的“奇迹”莫过于此:一位母亲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爆发力接住了坠楼的儿子;为救儿子妈妈突生神力托起一辆汽车;儿子遭遇病魔,母亲捐肾救子……如果说世界上真有神迹,距离神最近的身份一定是“母亲”。
我也曾经都是红颜绿鬓、懵懂爱娇的少女;也曾以为生活可以被诗意的歌颂诠释,以为那只是“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的虚无感慨。也许你以为我歌颂的是母亲的伟大——然而并不是,真正觉悟内心、温柔岁月的,是孩子小小的身影。他用柔软的小手牵引着我,一步一步去探索更广阔的爱与生命的真谛。
如果说少年时候,文字开启了我对浩瀚世界的广袤视野;那么孩子则让我从灵*深处聆听到了生命的伟大震撼。我因他而慈悲、因他而无私、也因他而无所畏惧。才真正明白了,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个小小的人儿,会让你突然有了不可触碰的软肋、也生出对抗一切恐惧的勇气。
当孩子小小的手臂软软圈住我的脖颈、无比信赖的依靠着我。这世间所有的荣耀,都抵不过他为我“加冕”身份时候、轻轻喊出的一声“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