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共享单车有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铺遍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时间赤橙黄绿青蓝紫各家公司纷纷进场,并打出“绿色出行,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宣传口号。
事实上,这些口号并非空穴来风,城市住宅区建在公交、地铁周边上的毕竟上少数,大部分还是沿这些交通线路分布在数公里之内,不是每个人都有车,出行只能够人力“长途跋涉”,而共享单车这时候也就应运而生了。
绿色、健康、减排等优点助推了共享单车口碑的累积,一时间,电视、纸质和电子媒体纷纷报道,共享单车也就成为了时髦和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名片之一。
野蛮生长的共享经济
口碑的累积的结果就是,引爆了资本家们兜里的钞票,高通、红杉资本、滴滴相继参与了这些共享单车的天使融资,连国内的绝对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分别投资了摩拜、OFO。
共享单车野蛮生长的背后,也开始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上海一位11岁男孩在骑用OFO的过程中与客车碰撞,被卷入车底致使死亡,死者家属随即将OFO告向法庭,并索赔高达万的赔偿金,死者家属因为此事遭到了网友的炮轰,网友大部分认为死者家属贪财,主要原因还是男孩在没付费注册的情况下私自打开车锁,所以要负主要责任,哪怕他是未成年人。
我的屁股呢?
这件事谁对谁错,我们暂且不论,但小黄单车车锁在没密码的情况下容易打开也是众所周知,这件事的发生,并未能阻止资本大鳄们和新的创业公司进场的疯狂。年是共享单车的发展到顶峰的一年,继而相继催生了其他共享经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和共享马扎相继诞生,甚至有共享充气娃娃这种奇葩的出现。
盛极而衰的共享单车
坐上来,治好你的便秘
年也是共享单车走下坡路的一年,6月13日,悟空单车率先倒下,敲响了共享单车倒闭潮的第一声丧钟,随后3Vbike单车、小鸣单车、町町单车、酷骑单车和小蓝单车等相继倒下,宣告破产。
这些共享单车创业公司的倒下的主要原因都指向了资金链断裂,在共享单车盈利模式还没完全摸索出来的情况下,单车的生产、投放、维护都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而这时背后站着多家资本巨头的摩拜、OFO又疯狂烧钱蚕食、占领市场份额,致使二三线队列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压力倍增,明眼人都看得出,摩拜和OFO是想用金钱砸死其他竞争对手,最后两分天下。
毫无疑问,这两家公司成功了,结果就是前面说的,二三线队列的创业公司相继宣告破产。
清场完毕,本以为摩拜、OFO会再次迎来一次大发展,但两家独大的结果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反而爆发了更强的竞争,都想搞倒对方,两虎相争,两个都伤,OFO随后被爆出资金链紧张,而摩拜更惨,被美团直接收购,更可笑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哈罗单车竟然不知不觉一家吃下了大部分的二三线城市,今年爆出日订单总量超过前两者之总和。
帅哥,我是单车,不是美女,不用掰开我的腿
监管问题尚需完善
当然不管是摩拜、OFO还是哈罗单车,目前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监管和维护问题,共享单车正逐渐变成了新型的城市垃圾,被抛下河沟里的,静静躺在绿化带深处草丛里面的、横七竖八倒在大街小巷边的,各种各样。
共享单车最初出现的理念就是绿色出现,方便大众,而今随着发展,渐渐变成了占据人行道路的新型垃圾,继而被大部分人所厌恶,这背后既有这些共享单车公司的监管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国民素质问题。
遭到人为破坏的单车
每一辆被摧残的共享单车,就像一篇文章里的错别字,被摧残的越多,错别字也就越多,而这篇文章是摆在诸多老外面前的。
共享单车率先在我们国家出现并蓬勃发展,我们是希望它能够良性的发展下去的,只是在野蛮发展之余,这些企业是否能够做好监管工作呢?
杂乱堆放的共享单车
优灵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