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育分期被消费贷,教培机构蒙冤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需要忌口吗 http://m.39.net/pf/a_7007742.html

曾响铃

来源

科技向令说

在全民学习充电的年代,“互联网+教育+金融”的教育分期已经是一个被验证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

但是,-年,许多教育培训机构过度使用分期产品招生,随后大量机构跑路,年又出现学霸1对1跑路、学员退费无门……教育分期总是与“退费”如影随形。

在聚投诉平台上对互联网教育领域的投诉中,“教育分期”中退费问题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恰好“消费贷”这两年“名声在外”,与“退费难”不良印象叠加,教育分期频频出现在舆论聚光灯下。

然而,某些教育机构应该为自己的作为负责,但整个行业却不应该被过分指责,甚至,在舆论聚焦的退费这件事上,教育机构也有自己的委屈和无奈。

教育分期的A面:退费纠纷蚕食双向信任关系

大众在舆论中直接感知到,教育分期正与退费纠缠在一起,而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机构在坑用户”。

类似学霸1对1这样的跑路平台更是已经成了负面典型,平台通过分期大肆扩展用户,后期在运营跟不上的情况下,难以兑付的退费浪潮是必然的结果。分期只是一个工具,它既可以让一家好公司跑得更快,也可以让一家坏公司更快地走向疯狂和死亡。

“李*”只求快速圈钱甚至直接跑路,在教育分期市场上形成了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越来越损害着整个行业的利益,让所有人“陪绑”。

但与此同时,用户对机构利益的某种有意或无意的损害,也是可见的A面。

先来看两个案例:

7月,“上游新闻”(隶属重庆商报)报道,某高校学生刘明投诉其在一家名为高顿财经的教育机构报名CMA学习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网贷”。

在弱者有理的舆论环境下,不用说,舆论声浪肯定要声讨机构的不是。

但事实却有些不同。

根据调查,在高顿教育的正常支付流程中,合作方百度有钱花(BAT金融科技三巨头之一度小满旗下平台)一定会提示分期,且会显示“不给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等警示字样,而事情发生后,高顿学管老师也通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