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林辉
对于面瘫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如果一不小心得了“面瘫”这种病,不仅影响颜值
,还可能出现耳鸣、疼痛、做不出表情等症状。
进入夏季后,小张经常熬夜看电视剧到凌晨两三点,因为天气闷热,彻夜空调大开。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小张刷牙时发现嘴巴有轻微漏水现象,吃饭塞饭、鼓腮漏气。
刚开始小张并没有重视,认为得病后说话交流、生活工作都可以照常进行,贴几次膏药就能解决问题。
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非但没有得到缓解,小张反而出现心烦意乱,咽干口苦,夜睡不宁,失眠多梦。
经朋友介绍,小张慕名找到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院脑病马云枝教授就诊。
马云枝教授诊断小张是左侧面神经炎,处于面瘫恢复期,即面瘫发作后两周到三个月之间。
恢复期是治疗面瘫的关键期,应采取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小张的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通络法,逍遥散加牵正散,常用方药有: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荆芥穗、炒牛蒡子、炒僵蚕、全蝎、蜈蚣、炙甘草等。
此外,马云枝教授建议小张适当进行患侧面部抬眉、闭目、耸鼻、示齿、鼓腮和嘟嘴等功能锻炼,使神经传导恢复,加强肌肉收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在马云枝教授的帮助下,小张最终恢复如初,再次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马云枝教授坐诊资料图
“像小张这样的案例不是个例。夏季炎热,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易导致面瘫,医院就诊的患者也日益增多,且大多数是无基础病的年轻人。”马云枝教授说,这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失眠、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再加上昼夜温差大、空调使用不当、运动出汗后凉风侵袭等因素致使面瘫发作。
据马云枝教授介绍,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每个季节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和炎热的夏天发病率最高。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一般表现为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面瘫症状因性别、患者体质、发病原因的不同而表现各异。”马云枝教授说,中医认为,面瘫属于中风范畴,风邪直中,侵袭面部经络,“中医治疗讲究内外合治,本着疏通经络气血的原则,根据面瘫发病特点,将其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时间不超过两周,起病迅速、风邪入侵、入里化热,侵犯面部经络,造成面部肌肉麻痹不协调。
恢复期是指面瘫发作在两周到三个月之间,此期为治疗关键期,应采取内治、外治相结合的方式。
后遗症期的患者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三个月,治疗时应强调养血除风、柔筋止痉,以养血通络法为主。
△马云枝教授查房资料图
马云枝教授还提倡内病外治。比如,红外线疗法可配合针灸以温热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面部走罐疗法和闪罐疗法,可扩张面部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状况,荣润筋脉;电针疗法,在针灸的同时通以一定强度的直流电可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改善气血循环,消除炎性水肿,从而减轻受损神经的压迫。
最后,马云枝教授提醒,面瘫患者应少说话、忌大笑,以免频繁牵扯面部肌肉、刺激面部神经,加重病情。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注意面部防护,忌用冷水洗脸,忌吹风,恢复期可每天进行患侧面部抬眉、闭目、耸鼻、示齿、鼓腮和嘟嘴等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