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做好蚕种浸酸工作的指导意见 [复制链接]

1#

蚕种浸酸是蚕种生产中一个重要技术处理环节,是保证蚕种质量的重要步骤。近几年来,新蚕品种用种比例增幅较快,也时有孵化率不稳定的反映。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农村安全用种,现对做好秋季蚕种浸酸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希各相关单位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同时,落细落实工作举措,确保蚕种浸酸工作顺利完成。

浸酸前准备

(一)制定制度。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施全过程管理和监管。按浸酸任务和用种时间制订计划,安排好技术力量和劳力,人员分工科学合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制定浸酸操作规程。浸酸过程建立传票制度,以防品种、批次混杂。建立防病消毒、值班制度。做好全员上岗培训。

(二)盐酸生物试验。从市场上购买的盐酸中可能含有杂质,对蚕种孵化有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蚕卵死亡,因此,采购回来的盐酸要经过生物试验证明无害后才能用于蚕种浸酸。

(三)用具配备。检查调试好库房、保护室、浸酸灶、脱酸池、脱水机、温度计、比重计、棒状温度计等,核算添置浸酸用尼龙袋、量杯、量筒、比重漏斗及蚕匾等易耗用品,用具按每日计划浸酸最大量准备。

浸酸过程和技术要求

(一)蚕种出库和散冷。根据浸酸计划,对拟浸酸的蚕种做好场、批核对工作,填好蚕种出库传票,记好帐目,并按同一蚕品种归类,顺次出库。浸酸前将蚕种逐批平摊于蚕匾内,使其接触自然温度,充分散冷。

(二)毛种卵面检查。组织人员在蚕种散冷时逐张检查卵面,剔除异色卵、不良卵等,有利于提高蚕种杂交率及匀整度。

(三)蚕种装笼、浸酸和脱酸。一代杂交种的装笼数以蚕连纸不倒伏、不挤压为适宜,以批为单位用色牌做好标记。蚕种浸酸前将预先配好的盐酸溶液加温,使酸液温度高于47.8℃的目的温度0.2~0.3℃,盐酸比重达到1.~1.浓度要求。二化性品种浸酸时间一般以6.5分钟为宜,达到浸酸时间后应马上提出蚕种,滤尽酸液,放入清水池内逐级脱酸,尽量脱尽酸液。

(四)脱粒、过筛、漂冼。将浸酸后的一代杂交种连纸放入盛水的脱粒槽内,用手轻轻抹下蚕卵,洗出连纸。逐批将蚕卵放入过筛器内,加水轻轻搅拌,滤下蚕卵,除去纸屑、蚕蛾等杂物。再将蚕卵放入盆内,用清水漂冼,漂去蛾灰等细小杂物。

(五)脱水、干燥。将漂净的蚕卵置于脱水机内脱水,脱水机转速以~转/分钟为宜。脱水后蚕卵置干燥器内轻翻摊匀,用风扇吹干。

(六)蚕种保护。蚕卵干燥后,应及时送保种室平摊保护,避免积压。保护室温度以23~24℃为宜,以有效控制蚕卵胚胎发育。

(七)盐比选卵、脱盐、风选。浸酸当天因不良卵不易淘汰,盐比选卵宜在浸酸次日进行。浸酸种一般先重比再轻比,盐水比重开差控制在0.以内为宜。经比重的蚕卵装袋放在清水池内逐级脱盐,直至将盐味脱尽。盐比后的蚕卵经干燥后,即可风选。

(八)抽样备检。每批蚕种经风选后,充分搅拌均匀,从中随机抽取样卵,以备成品卵质量调查和检验。

(九)称量装盒。称量前,要用天平校对卵量,称量过程中随时校对,防止称量误差。蚕种装盒后粘贴标签、合格证。

(十)入库冷藏。蚕种浸酸后置于23~24℃中保护。称量结束后要及时入外库保存,尽量缩短常温保护时间,以浸酸后20小时入库为宜。中间温度中保护4~6小时,再入内库用4~5℃冷藏。有效冷藏期限可达45天,最长不超过60天。

蚕种的包装和运输

(一)蚕种的包装。装盒后要检查是否有漏盒、空盒及通盒等。扎盒、包装箱要牢固、整齐。散卵盒上贴附合格证和标签,标签内容应注明生产者名称、地址、品种名、生产期别、批次、执行标准、卵量等内容。包装箱也应贴附相关信息。

(二)蚕种的运输。秋用种运输途中温度以22~25℃为宜。运输时宜用清洁湿布覆盖,防止阳光直射及雨淋。应避免剧烈振动、减少卵粒间互相摩擦。避免接触一切有害物质。

其他要求

(一)抓好安全生产。蚕种浸酸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又值夏秋季高温,且浸酸使用的浸酸池、盐酸加热棒、脱水机等设备因接触酸、水、电等,易出现安全隐患,要高度重视,重点设备由专人负责操作,加强浸酸设施维护和保养,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二)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有关市蚕桑技术推广单位,应严格按照蚕种质量管理要求,督促生产单位淘汰检验不合格批蚕种,加强对冷库及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指导服务,监督指导蚕种浸酸、包装整理等工作,保证蚕种安全供应。

END

全文来源:苏蚕〔〕18号免责声明: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