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国的兄弟姐妹42亚东图书馆主人汪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亚东图书馆主人汪氏叔侄

亚东图书馆是上世纪20年代私人开办的一个小型出版社,在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学史上,起过无可取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大革命时期(年—年),亚东曾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的印刷和发行地,以及中共中央出版局的办公地。陈独秀、胡适、陈乔年、毛泽东、罗家伦、许德珩、张国焘等都与此地有过联系。

亚东图书馆的老板汪孟邹(~)正名邦伊,学名炼,安徽绩溪人,20岁中秀才。23岁进南京江南陆师学堂。他的哥哥汪希颜(~)与陈独秀是好友,介绍孟邹与陈独秀相识。后人评价汪孟邹是一位文化战士。从戊戌到辛亥,从五四到五卅,从“国民革命”到共产革命,从共产党到托派,他始终跟着历史前进,而且还常常跑在时代前头。

年冬,汪孟邹在芜湖长街开办芜湖科学图书社。这是一个既卖图书又卖文具的新书店。此时,陈独秀在安庆与房秩五、吴守一筹办《安徽俗话报》,交给科学图书社编辑和发行。《安徽俗话报》仅办了23期,于年停刊。辛亥革命前,柏文蔚曾在图书社躲避清廷追捕,刺杀端方的吴樾也是从图书社出发去行刺的,

辛亥革命成功后,安徽成立都督府,柏文蔚为都督,陈独秀为秘书长。汪孟邹来到安庆找陈独秀找个事儿做,陈独秀要他到上海开一个书店,就叫亚东图书馆吧。并出主意,书店兼卖文具。

汪孟邹接受陈独秀的建议,将汪希颜的儿子汪原放(.6~.4,学名家谨,乳名麟书)从芜湖召来上海,办起亚东图书馆,年初,亚东图书馆因经销北京大学书籍而经济状况渐好。二次革命失败,陈独秀来到上海,帮助汪孟邹经办亚东图书馆,起草《亚东图书馆开幕宣言》,并编写《英文教科书》和《字义类例》,交给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在汪梦邹的帮助下,陈独秀等人创办了《新青年》杂志。

年,与陈独秀同在北京又住在一起的汪孟邹在日记中记录了蔡元培“数顾茅庐”邀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过程。陈独秀高卧旅店不起,蔡元培坐在门外小板凳上坐等。而陈独秀到北京,把《新青年》也带到了北京,由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人组成的《新青年》作者群渐渐形成。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上刊载启事,把《新青年》改为同人杂志,由同人们轮流编辑。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司令部,也就这样形成了。

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后,给亚东图书馆带来新的气象。北大委托亚东图书馆为其在上海的总经销,专门销售北大出版的新书。当时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如杨敏曾、钱玄同、程演生、杨昌济、梁漱溟等的著作,也都由亚东经销。亚东图书馆因此而扬名。《新青年》也一直由亚东销售。陈独秀为了使亚东尽早打开局面和市场,还编写了《英文教科书》《字义类例》等交其出版和发行,还把《每周评论》以及《新潮》等都交由亚东销售。“亚东”还出版过章士钊从事反对袁世凯的《甲寅》杂志,出版过胡适中国白话新诗的第一本开山之作《尝试集》,“五四”时期各位新锐的《文存》——《独秀文存》()、《胡适文存》(年)、《孟和文存》《吴虞文录》,以及郭沫若、宗白华、田寿昌三人的通信集《三叶集》(年),钱玄同、杨昌济、俞平伯、朱自清、康白情等人的著作,也是亚东出版的。亚东图书馆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传播阵地。亚东的口号是:多出高尚的书,略牺牲商业主义。汪原放在《回忆亚东图书馆》一书中提到,当时有人说:“与其出版一些烂污书,宁可集资开设妓院好些。”此话说得虽然有些偏激,但是话糙理不糙。在书店买书读书的,总比去妓院的多,去妓院的没有未成年的孩子,书店却是孩子们进进出出的殿堂,坏书会害了孩子。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出好书吧。

亚东为胡适叔侄都出过诗集。胡思永系胡适三哥胡洪駓(嗣秠)之子,生于年。胡思永于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因肺痨病及失恋之刺激,年仅21岁就去世。他与绩溪人汪静之一样,皆属五四新诗人,其遗诗后由好友、同乡程仰之辑录,共成首,名为《胡思永的遗诗》,于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胡适曾为之作序,并声称:“如果新诗中真有胡适之派,这是胡适之的嫡派。”

亚东在图书出版方面的开创性的工作,即为中国古典小说做新式标点和分段,以方便青年阅读。汪原放年在胡适家里经胡适指导,标点了《水浒传》《红楼梦》,后来又最早用年教育部颁布的《新式标点符号》陆续标点了《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水浒续集》《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海上花》等16部古近小说。点校《红楼梦》的时候,在汪孟邹的反复催促下,胡适动笔写出了胡派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及《水浒传考证》。

亚东出版物形式上、质量上几无可媲比,亚东版的书籍,校对特别仔细,错字也不太多,版本形式特别优美,在当时颇有口碑;亚东出版认真,不肯苟且,有“亚东本”之称。至今,孔夫子旧书网都平台上,都还有亚东版图书珍本在售卖中。

亚东的出版事业,得到鲁迅先生的赞扬。年1月24日,鲁迅在《晨报副刊》发表文章说,汪原放的“标点和校正小说,虽然不免小谬误,但大体是有功于作者和读者的”。又说,标点要让汪原放,作序要推胡适之,出版则只能由亚东图书馆。鲁迅还曾误会,将在亚东工作的汪原放姑表兄弟章洪钟(洛声)的去世以为是汪原放去世,在《热风》集的跋文中写了一笔。

李季翻译《达尔文传及其学说》

纪德作品,被认定为托派作品。

五四运动后,在陈独秀引领介绍下,各地进步青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纷纷建立文化书社,这些文化书社都与亚东图书馆建立了业务联系,如,恽代英创办的武昌利群书社,毛泽东创办的长沙文化书社等,陈独秀都曾为他们作了经济担保。毛泽东就曾拿着陈的保单,来亚东联系过书刊业务。

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在上海创刊。亚东图书馆承担了它的印刷、发行工作。与此同时,亚东图书馆抓紧赶排《独秀文存》,并印行了第一集。

汪孟邹,人称孟翁;陈独秀,字仲甫,人称仲翁;章士钊,字行严,人称行翁,汪和陈还是安徽同乡,三人早年结拜三兄弟,是上海滩有名的“三翁”。陈独秀的第二个儿子陈乔年和汪原放年龄相仿,成为亲密的朋友。在陈乔年介绍下,汪原放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安徽地下党组织、皖南游击队通过汪孟邹,找胡适的关系,买到了一台能够收到延安电台广播的短波收音机。

年5月,汪原放来到汉口,明里是国民党军队的少校参谋,暗里任中共中央出版局局长(中央出版局,张太雷担任局长,后由汪原放接替),管理长江书店、长江印刷厂和宏源纸行,负责《向导》的印刷、出版和发行。

随着形势的变化,汪原放遵照陈独秀的意见,又回到亚东图书馆,重操旧业,当起编译。这期间,汪原放协助汪孟邹,使亚东在五年的时间内,出版了73部书,其中汪原放的译著便有《仆人》《伊所伯的寓言》《印度七十四故事》和《一千零一夜》等。汪原放从亚东一次一次地预支《独秀文存》的稿酬,资助了穷困潦倒、入狱、生病的陈独秀和他的家庭。年,陈延年和陈乔年相继牺牲后,陈独秀长女陈筱秀来上海奔丧,医院,其丧事也是委托汪孟邹妥为办理的。左翼作家蒋光赤病故后,亚东将他的图书版税一分不少地支付给了他的家属。

年10月11日,陈独秀建议亚东印行《今古奇观》、章士钊《诉状》。后来又建议印行章士钊《论衡》及李季译《马可波罗》等好销书,帮助亚东读过最困难的时期。陈独秀还提出集资合办的方法,并让汪孟邹邀约章士钊、黄仲等,请他们集资五六万元,出任董事。

年,亚东图书馆遵照陈独秀的建议,拟订了一个新的出版计划,其中便有编辑《民族革命家丛书》一项。陈独秀推荐王文元担任编辑,王文元没有编辑这套丛书,却化名译编了《苏联党狱之真相》和《苏联党狱之国际舆论》,交由亚东出版发行。这期间,亚东还出版印刷了法国作家纪德所著《从苏联归来》和《为我的〈从苏联归来〉答客难》。亚东一发不可收,又印了托洛茨基的几本书,还印了陈独秀和彭述之的几本小册子。

……

年2月13日,上海市军管会决定,亚东图书馆停业,所有陈独秀及托派书籍一概没收、销毁。至此,创业于年的亚东图书馆,走尽了40年的风雨历程。几乎与此同时,它的创办人汪孟邹也病逝于上海。

汪原放晚年先后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文献资料编辑所担任编辑,后来出版了《回忆亚东图书馆》(学林出版社版)、《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学林出版社年版)两本书。著名电视连续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陈独秀每月留给儿子十元钱、乔年帮图书馆做事崩断腰带的情节,即来自汪原放的回忆。书中还说,因为经营思路相左,且在汪原放的婚姻问题上想包办而不成,汪孟邹还曾要求汪原放从亚东图书馆退股,并且脱离叔侄关系。但章律师(章行严)认为叔侄有血统关系,不可做。

汪原放有兄弟汪乃刚,又有二子:无积、无功。这两兄弟的名字是胡适给起的。网上资料显示,汪无功的名字出现在育才中学退休教师、上海静安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采编人员的名单中。年9月,育才为90岁的副校长汪无功祝寿。

亚东名编——汪乃刚,汪协如之兄,“亚东”核心编辑,曾点校《宋人话本七种》,胡适作序。点校《醒世恒言传》,徐志摩为之作序。

此书完成于年,“文革”结束后出版。王子野为之作序。

王子野(~原名程敷铎,王子野是他到延安后随母姓起的名字)的父亲程健行保存的照片。年程健行35岁即去世,王子野进入亚东当学徒4年。后来成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领导人之一。

胡适长袍马褂立于正中,前排左起为汪乃刚、洪范五(历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兼图书馆长,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长任上逝世,是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胡广平(安徽师大教授)、胡建人(后曾任香港中山图书馆董事长),后排左起为章昭煌、胡培翰、程宗潮。

“亚东”名编、蚕桑专家——汪协如(女,~),蚕桑专家、杭州桑庐(杭州拱墅区运河边小河路西,原和睦路。拱宸桥西小河路西侧前后昼锦里之间)主人。汪孟邹的侄女,与汪原放、汪乃刚为兄妹,都曾经是亚东图书馆的核心编辑。她点校过《缀白裘》等。汪协如在杭州建筑“桑庐”,其目的就是为了兴办一个名叫“新光蚕种厂”的蚕桑养殖机构。桑庐,又名“新光蚕种厂”,它是杭州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近代工商业建筑实例之一。汪协如当年在“桑庐”培育出的“三高一好”蚕种,至今还在为杭嘉湖一带丝绸业的发展做贡献。

桑庐楼房。

桑庐平房。平房与楼房之间是长方形的庭院。

汪协如与胡适的表妹、女友曹诚英是好友。胡适在年春赴美前与曹诚英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就是汪协如促成的。汪协如和叔叔汪孟邹帮助胡适与曹诚英传递书信,被胡适夫人江冬秀怀恨,40年代在亚东经营不善的时候,江冬秀大张旗鼓地追讨亚东所欠胡适的版税。曹诚英后来在沈阳农学院工作到退休,回故乡定居,死后葬在绩溪县旺川村头公路旁一块背靠青山面向绿野的山坡上,俯瞰着乡人回乡必经的道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