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喜报华佳集团董事长王春花荣获 [复制链接]

1#

在第7个全国扶贫日

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

近日(10月17日)

江苏省举行了年全省脱贫攻坚奖

表彰大会

我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华佳集团董事长

王春花荣获扶贫济困奖

一丝一叶总关情迎春花开扶贫路

“将一粒茧做精、做美、做强、做优”是王春花的毕生追求。早年王春花在西南地区收购蚕茧时,发现这些地方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和种养基础。为此,华佳集团产业链前移,发挥西南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发展桑蚕产业,助推脱贫致富,开创了在西南连片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模式。

在云南曲靖,华佳集团通过建设亩示范基地带动周边亩桑园,促成户贫困家庭脱贫,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带动蚕农致富,助力茨营镇摘帽。在广西象州,华佳集团建立“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带动当地20万亩土地种养蚕桑,农户年均收入增加5万—8万元。在四川凉山,华佳集团通过发放蚕种,形成8万多亩的桑田种植规模。去年华佳集团在贵州印江共建蚕桑农业产业园,助力印江农村产业革命、实现稳定脱贫。

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为了让扶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王春花心系一户(农户)一叶(桑叶)一蚕(桑蚕)一丝(蚕丝),每年一半的时间耕耘在桂、滇、川等地,把真丝产业链扎根于广阔的西南山区,做到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在扶贫实践中,华佳集团逐步形成了订单式农业、种养一体“返租倒承包”“专业化种养分离”三种产业扶贫模式。华佳首创的种养一体“返租倒承包”方式,让有能力的家庭做农场主,每户承包50亩桑田,年收入即可达到20万元。有一对夫妻承包了亩桑田,年毛收入达万元。在广西象州,王春花以“公司+茧站+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农业模式,新建蚕种场和现代化缫丝厂,解决了当地余农民的就业问题,上万蚕农受惠得益。

“该我们这一代丝绸人来解决桑蚕产业的效率问题了。”王春花看到了传统种养模式的艰辛和低效,大胆地提出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让蚕桑作为朝阳产业,成为新型农民创业致富的乐园。年起华佳集团投资万元,在茨营镇成功流转承包了亩连片山地,以此为基础,带动周边建立亩桑园,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华佳(茨营)蚕桑基地,通过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售价等措施,带动蚕农不断提高收入。

现代蚕桑示范基地的建成,形成了蚕桑综合利用生态产业链。通过研制有机桑叶茶、桑葚酒、桑枝菌棒、蚕沙有机肥等农副产品,建立蚕桑生态特色观光旅游景区,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建设也为新型农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一批专业化科技养蚕大户成为创业人才,带动了当地大学生毕业回乡创业热情。去年,华佳(茨营)蚕桑基地被商务部定为现代桑蚕示范基地。三年来,公司直接支付收茧资金.7万元,二次补贴万元,土地租赁费.5万元。78户建档立卡贫苦户直接受益,数万名农民脱贫致富。

为解决人才培养难题,华佳集团与西南大学合作在云南曲靖创办丝绸蚕桑学校,为当地培养丝绸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为脱贫攻坚注入持续的新动力。华佳集团还在象州县和大瑶山建设两所华佳希望小学,方便学生就近上学。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王春花都会给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给学校更新办学设备,给图书馆新添书籍。多年来,王春花个人直接资助20余位贫困学生,为他们解决就学经费。目前她资助的学生中已有5位大学毕业并成功就业,实现“一人上学,全家脱贫”的目的。

为解决特殊贫困户救急解困,王春花发起设立华佳慈善基金会,几年来累计投入多万元,专项用于救急解困和助学帮困。

所获荣誉

王春花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苏州市劳动模范、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经贸导刊、吴江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