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炎医治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529/9004454.htmlSPRING
春蚕·变
你认识蚕宝宝吗?
你知道蚕宝宝一生要蜕几次皮吗?
你知道蚕丝的作用吗?
你了解丝绸之路的故事吗?
……
南外仙林分校宿迁学校附属幼儿园中一班的孩子们,将告诉你所有问题的答案。
陪伴并参与蚕宝宝的整个生命历程,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最后通过情景剧《春蚕·变》,将他们与蚕宝宝的故事呈现在了舞台上!
故事起源
隔壁班自然角的一盒蚕宝宝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
“这是蚕宝宝,好可爱啊!”
“我见过蚕宝宝,它会慢慢变成蝴蝶的。”
“不对不对,是它穿上漂亮的衣服才变成蝴蝶的。”
“不对,蝴蝶是彩色的,蚕宝宝长大后会变成白色的飞蛾。”
……
那蚕宝宝究竟会变成什么呢?基于孩子们对蚕宝宝的兴趣和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起寻找答案吧!
调查篇
在讨论中,孩子们产生了各种疑问:“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喜欢吃什么?”“蚕宝宝成长的过程是怎样的?”“如何饲养蚕宝宝?”...…
于是我们决定就孩子们的问题设计一张调查表,通过家园共育,让孩子们与家长一起调查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同时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支撑和铺垫。
蚕
喂养蚕宝宝
了解了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后,孩子们开启了新的篇章——喂养蚕宝宝。
每组幼儿认领一盒蚕宝宝,他们将负责蚕宝宝的所有事宜:装扮蚕室、采桑叶、清洁桑叶、喂食、清理蚕室等等。事实证明,虽然过程繁琐,但他们乐此不疲。
我把蚕宝宝放在怀里为它取暖。
我为蚕宝宝造新家。
我为蚕宝宝采摘新鲜的桑叶。
我为蚕宝宝擦干桑叶上的水珠和灰尘。
让我来看看蚕宝宝是不是又长大了一些。
区域篇
对蚕宝宝的探究,已然贯穿在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以感兴趣的事物为媒介,以丰富的区域游戏为载体,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本年龄段应有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
01
美工区
当超轻粘土遇上孩子灵巧的小手,当一颗爆棚的爱心和兴趣相撞,一条条形态各异的蚕宝宝和一个个童趣的故事诞生了。
02
科学区
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会动的蚕宝宝》中,孩子们学会了长短比较、物体测量与实验过程记录等技能,并从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通过科学认知《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规律后,孩子们还要负责照顾蚕宝宝。
03
益智区
想要送蚕宝宝回家可不是这么容易哦,颜色、大小、数量要一一对应才可以找到蚕宝宝正确的家呢。
孩子们自己设计蚕宝宝飞行棋,从画稿、制作到设计陷阱和游戏规则,他们俨然一个个小小设计师,成功地扮演着主人角色。
04
建构区
建构区的孩子们忙着给蚕宝宝建构新家呢!先设计,再搭建,一层两层三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每一个功能里都包含着孩子们暖暖的爱。
05
阅读区
除了阅读绘本外,四个小组经过激烈的讨论、推选,他们选出代表进行小组故事创编讲演活动。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让一个个生动有趣、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慢慢浮现在大家眼前。
孩子们为四个小组的故事进行投票,决定选出最受欢迎的故事并参与艺术节的表演。
最后第四组小朋友带来的《春蚕·变》一举夺冠。
我们在进行自己的故事表演呢!
探究篇
快看啊,我的蚕宝宝怎么不动了?
它是在睡觉吗?
它怎么淌水啦?
快给它擦一擦!
孩子们似乎不愿意说出蚕宝宝已经死了的实情,看着孩子们低落的神情,我们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
在谈话讨论中,孩子们总结出了蚕宝宝的死因,并概括出应该如何正确养育蚕宝宝。
·
蚕宝宝的葬礼
我们把它埋起来吧!
我可以给它造一个家,让它住在里面。
我想给它画幅画,我想告诉蚕宝宝我会想念它的。
我想给它造一个房子,里面铺上沙子,因为沙子可以吸收水分,这样它就可以舒服地住在里面了。
就像当初为新生的蚕宝宝造家一样,孩子们依然为一个小小生命的离去用心付出、绞尽脑汁。
结茧篇
从最开始黑色如蚂蚁大的小蚁蚕到现在身体又白、又胖、又长的熟蚕,蚕宝宝已经完成了四次蜕皮的变化,现在,它即将步入一个最重要的阶段:结茧。
关于结茧环境,孩子们又开始了一段探讨。
我要把它的家做成方格子形状,每个格子里放上一只蚕宝宝。
我要把它的家做成圆形的,这样它就会结出圆形的、大大的茧。
但我奶奶说直接把蚕放在扫帚上就行了。
我刚才问了幼儿园的张奶奶,她说蚕结茧需要一个草笼,就是用稻草编织的。
孩子们通过网络查询以及询问自己的家人之后,形成了自己对“蚕的结茧环境”的认识。他们设计、制作,并了解草笼的编制方法,通过不断地尝试、探究,最终编织出适合蚕宝宝结茧的环境。
等待蜕变
蚕结茧已经两周了,孩子们每天都在期待破茧的那一刻,当迟迟未出时,孩子们的问题来了
/p>
“为什么还没有破茧啊?”
“它是不是睡过头了?”
“是不是生病了呢?”
“或者是太害羞了吧!”
“怎么能知道它快破茧了呢?”
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和焦急,我们一起查阅资料,发现当晃动时如果能听到“砰砰”的声音,就表示它已经准备好了。
茧
抽丝篇
在探讨蚕丝的作用时,孩子们疑惑蚕丝从哪里来?
“蚕丝是从蚕宝宝嘴巴里吐出来的,难道要从它们嘴巴里抽出来吗?”
“蚕丝都变成蚕茧了,硬硬的,怎么变成丝啊?”
在思考良久后,我们决定带着孩子们一起体验不一样的生命价值,感受生命的有限性和无限性,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奉献”。
抽丝要把蚕茧放在滚烫的开水中才能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一阵阵的心疼,不由得感慨:“蚕宝宝太伟大了。”
这就叫奉献,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生命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牺牲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生命存在,才有我们如此安定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这是一种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破茧成蛾
一天清晨入园,孩子们在自然角活动时,突然听到Leo喊道:“蚕宝宝变飞蛾啦!”孩子们欣喜若狂,这一刻他们等待了太久,看着这只神奇的小生命,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说话,生怕自己的一个举动打扰了它。
生命轮回
早上Leo观察蚕蛾时,突然蚕蛾拉了一堆黄色的粑粑在手指上。正当Leo不知所措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蚕蛾开始产出黄色的卵宝宝,Leo更加着急了,这时候孩子们赶紧拿来了养育仓,并在里面铺上了大片的桑叶,让Leo把蚕蛾妈妈放在桑叶上……
孩子们看着这神奇的一幕,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看着一枚枚可爱的卵宝宝,第一天黄色,第二颜色变深了……渐渐地就像回到了两个月前,孩子们期待着它孵化成蚁蚕,一龄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然后吐丝、结茧、化蛹、成蛾……
一场生命的更迭与延续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进行着,希望在某一个瞬间可以给予他们对生命的一点触动,或者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对新生充满期待,对离去也能坦然、不再畏惧。
与蚕宝宝相遇、相处的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若干年后,他们是否记得养蚕的这段经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曾为一个小小的生命积极探索过,用心付出过。倘若这段经历为他们看待生命的意义播下了一颗善良和敬畏的种子,那便是我们莫大的成功。
撰稿:程国芝
编辑:张玉和
审核: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