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蚕歌声声养蚕忙 [复制链接]

1#
北京湿疹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590082.html

蚕歌声声养蚕忙

文/范树立

?

丰子恺先生的家乡江南水乡浙江省崇德县(今桐乡市),是盛产水稻、蚕桑的农业地区。千百年来,当地农民一直十分重视养蚕种田的农事活动。俗语道:“用钱靠养蚕,吃饭靠种田”“上半年养蚕,下半后种田”。在水乡蚕桑地区蚕宝宝要养得好,先得从培育桑树开始。一般在上一年的秋冬季,就要对桑园精耕细作,施足肥料,特别是“专桑地”更是要施上河泥肥。每年清明过后,蚕农们就要开始忙着清洗蚕匾,蚕室消毒工作,紧接送便是购买蚕种,开始着手饲养蚕宝宝。蚕农十分辛苦,日夜忙个不停。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深情地把农村养蚕的生产场景,用漫画形式惟妙惟肖生动地描绘出来,让读者看后倍感亲切和敬佩,下面略举几篇为例:漫画作品《三眠》,描写的是农村里养蚕的真实场景。养蚕是农妇最辛苦的农活,养蚕好比看管宝宝,日夜不能休息。下雨天采来的桑叶,要一张张晾干揩净后再喂食。小蚕时,桑叶要用叶刀切碎喂养。种蚕饲养地区的农妇,每天要给蚕宝宝喂食桑叶十多次,晚上几乎是没时间睡觉,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漫画《话桑麻》丰子恺先生家乡的茶馆店很多,清晨天麻麻亮就有农民进城来喝茶。他们来茶馆店休息谈天说地,家里养蚕种田的事无所不谈。有的农民还捎来早点心,边喝茶边慢慢享用。还有的带来几棵青菜、几个鸡蛋,放在店门口出售,换几个茶钿。《三娘娘》画的是农妇拉绵线的情景。拉绵线是把一个个丝绵,放在“绵叉梗”上(一根红漆木梗子,上面装有铜叉头,下面有个放有铜钿的锤子)。她们用手将锤子旋转,把丝绵拉成细细的绵线。锤子上的绵线积多了,就可以拿到土织机上去织成绵绸。用绵绸做成的衣裳,穿在身上十分柔软舒服。丰子恺老家“缘缘堂”的座落位置,就在石门镇上与蚕桑有关的“绵纱弄”内,由此可见当地的蚕桑生产和日常生活早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崇德古代诗人描写蚕桑的诗歌很多,其中以清代诗人吴曹麟为最。他在《语溪棹歌》五十首中有不少精彩的的描述,其中写道:黍酒鸡豚拜佛后,祈蚕祈谷话从来。夕阳满地人扶醉,白社墩前报赛回。白社墩在瓜宅村,是元代卫富益书院的原址地。诗人生动地描写了村里的农民置米酒以及鸡猪羊叩拜佛像,祈求蚕桑稻谷丰收。同时诗人还写出了村人酒醉回家的真实情景。亭子庵连西竺庵,香时最闹月重三,村娃底事忙如许,为过清明便育蚕。诗人写到农历三月初三香事最为热闹,蚕农烧香请愿接二连三。可是一过清明,蚕农们就要忙于采桑养蚕了。埭头纵使画师名,好景还愁画不成。一经桑阴连柳浪,夕阳天气鹧鸪声。在崇德北门外有个自然村坊名叫画师埭,这里养蚕时节鹧鸪声声叫,桑树绿叶连片,柳树细丝成荫,风景十分秀丽,画家随手就能绘成美丽的画作。赛会芝村远近闻,各装双橹载如云。来随阿母龙船庙,讨得蚕花廿四分。诗人描写清明时节,崇福镇芝村龙船庙的蚕桑盛会情景。蚕农们争先恐后摇船前来参加庙会,观看精彩的高竿武术表现,还要讨蚕花廿四分,望今年蚕茧有个好收成。插柳檐前天正晴,关心今夜是清明。愿将藕祝看蚕眼,几股连泥送与卿。诗人描写清明时节,蚕农趁着天气晴朗,许愿祝福今年蚕茧收成好。今年蚕好价应低,出火村村渐捉齐。何处四眠眠最早,客船又放到前溪。诗人生动地描绘出养蚕过程“出火”和“四眠”时已有好兆头,祝愿今年蚕茧丰收的欢快情景。缫手红颜赛出奇,大姑稍快小姑迟。出庄船到西乡买,争买侬家七茧丝。这是诗人描写蚕茧丰收后,家家蚕姑争先恐后煮茧缫丝的情景,大家都想要缫成上等蚕丝,然后卖个好价钱。桐乡是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据方志记载,早在唐宋时代,这里的蚕桑及丝绸业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孕育了反映蚕事活动,表达蚕农情思的蚕歌。桐乡民间所流传的蚕歌,涵括蚕桑生产、蚕农生活和蚕乡习俗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丰富。蚕歌是流传于蚕乡的一种特殊的民间歌谣。它是蚕乡人民在从事蚕桑生产活动中创造的语言艺术。古时候在江南蚕乡流传着不少蚕歌,但是很少有人用文字记录下来。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桐乡有位资深的文化干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俗专家徐春雷先生。他经过多年努力,搜集到一批原生态蚕歌,为保存江南蚕乡原生态的蚕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徐春雷先生在年冬天,从一位民间老艺人那里采录到一首蚕歌。歌词这样唱道:日出东方红堂堂,姑娘房中巧梳妆,双手挽起青丝发,起步轻匀出绣房。娘见女儿出绣房,叫声阿囡去采桑,来采桑,去采桑,采满叶篰送蚕房。徐春雷先生在年采录到的一首《蚕花谣》,歌词唱道:清明一过谷雨来,谷雨两边要看蚕。当家娘娘手段好,蚕种包好轻轻焐在被里面。隔了三天看一看,布子上面绿茵茵。当家娘娘手段好,鹅毛轻轻掸介掸。快刀切叶金丝片,引出乌娘万万千。头眠眠得崭崭齐,二眠眠得齐崭崭。火柿开花捉出火,楝树开花捉大眠。这是旧时民间艺人上门卖唱时演唱的蚕歌。全歌共有60多行,唱的大多为养蚕生产,从催青、收蚁、喂叶,一直唱到采茧、缫丝,每一生产过程都介绍得形象生动,俨然是一篇养蚕生产经验总结。表现蚕农生活的蚕歌,内容更为丰富。从衣、食、住、行,到婚嫁、丧葬,均有所反映。有一首民谣是这样唱的:黄鱼软糕肉,梅子加枇杷,吃了还想要,明年头蚕罢。这是旧时春蚕采茧后唱的一首童谣。过去,每年春蚕饲养结束之后,蚕农们总要买一些猪肉、黄鱼、糕点、枇杷等菜肴果品奉神,名义上说是敬谢蚕神,实在是为了自我慰劳。这叫“借神待人”。年徐春雷先生还采录到的一首《撒蚕花》蚕歌,歌中唱道:新人来到大门前,诸亲百眷分两边,取出银锣与宝瓶,蚕花铜钿撒四面。蚕花铜钿撒上南,添个官官中状元。蚕花铜钿撒落北,田头地横路路熟。蚕花铜钿撒过东,一年四季福寿洪。蚕花铜钿撒过西,生意兴隆多有利。东南西北撒得匀,今年要交蚕花运,蚕花茂盛廿四分,茧子堆来碰屋顶。这是旧时桐乡农家婚嫁时唱的一首蚕歌。那时,新娘接至新郎家门口时,新郎家须向四周撒一些钱币。撒者边撒边唱这首《撒蚕花》。通过这一举动,喻意新娘嫁过来之后,养蚕定能取得好收成。如今这种习俗则演变成撒糖果或彩纸等。徐春雷先生采集的蚕歌有短有长,最短的仅4行,最长的有多行。这些蚕歌,有些已被收入《中国歌谣集成》和地方《蚕桑志》,有些经音乐家谱曲后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这些蚕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综合

范树立笔名小林,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担任《崇福镇志》编辑工作,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崇德古韵》《小林童趣》等多部著作。

往期文章回顾

嘉兴,荐桥河街

宝藏在哪里,在桐乡的新河里

春雨中的翔厚村

海宁的日军侵华炮楼,民间的抗日杀敌往事

聚桂文会小助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