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哈哈桃花源
大家好,我就是你们千呼万唤的蚕宝宝,宝宝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叫的哟,嘻嘻,毕竟只有长得帅的蚕才叫宝宝(偷笑),我这个宝宝可是名副其实的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上都有哪些宝贝:
1、白僵蚕
——
这里要说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准备好你们的手帕),白僵蚕是我们的同胞在幼时不幸感染了白僵菌,死亡后的尸体发硬僵化,长出白色的绒毛,虽然我们的同胞牺牲了,但是它们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留下来的躯体可入药助人哦。
在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白僵蚕叫做乌烂死蚕,其记载到:乌烂死蚕,有小毒。毒疮有根者,亦主外野鸡病,并傅疮上。在簇上乌臭者。白死蚕,主白游。赤死蚕,主赤游。
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出现过: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黯,令人面色好。治男子阴痒病、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
简单地说其功效就是化痰清热、息风定惊,适用于头痛、喉痛、牙痛和皮肤发痒等。
——
2、蚕纸
蚕纸是蚕蛾妈妈辛辛苦苦产下的卵粘在纸上,小蚕儿孵出后,遗留卵壳在纸上,如果用的是布而不是纸,则称为蚕布屉。其主要功效是止血;止痢;解毒消肿。南宋王孟玉的《百一方》中记载道:治风癫悲泣呻吟,以蚕纸作灰,酒水任下。
在南朝姚僧垣的《集验方》也有记录:治缠喉风及喉痹、牙宣、口疮并小儿走马疳。
3、蚕茧
蚕茧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茧壳,现在许多人都用它来化美美的妆,殊不知它也可以入药,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药材哦。《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其功效是:烧灰酒服,治痈肿没有头,次日即破。又疗诸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煮汁饮服,止消渴反胃,除蛔虫。
蚕茧还可以用来提炼名贵的焦氨酸和酪氨酸,应用于关节炎和神经痛等方面。
4、蚕蛹
提起白白嫩嫩的蚕蛹,你的口水有没有流下来?你可知它不仅美味而且还可以治病吗?蚕宝宝就为身为吃货的你补一补知识吧。古代医书里蚕蛹的主要功能是:治小儿疳热,消瘦,消渴。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炒食,治风及劳瘦。研成末饮服,治小儿疳瘦,长肌退热,除蛔虫。煎汁饮服,止消渴。现在用蛹油或蚕蛹提制而成的产品,已经逐步应用于医药卫生事业,可以降低胆固醇,其丰富的核酸对肝炎、某些白细胞减少症及贫血等有一定的疗效。
蚕宝宝友情提示:过敏的吃货们最好不要尝试哟。
5、蚕沙
很多人好奇蚕沙是什么,宝宝悄悄告诉你,嘿嘿,其实那是我们的便便(脸红)对!你没有听错,那就是屎!你可不要小瞧了这蚕沙,它可是一大宝贝,它有祛风化湿的功效,可应用于风湿痛及急性呕吐、泄泻、腹痛等病症,将蚕沙炒炭研细后,用黄酒送服,有止血的功效,常用于子宫出血。蚕沙在现代可用于提取有防腐作用和抑菌作用的叶绿素。
听完宝宝的介绍有没有觉得宝宝浑身是宝呀?
有没有很崇拜宝宝呀!
(骄傲地扬起小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