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字,阅读需要8分钟。
您将看到中国虫生真菌菌种保藏现状以及与国外的差距,国内外虫草消费及产业发展的区别,虫草品种鉴定及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有关世界虫草论坛的全方位报道。
来源|《中国食品报》年9月5日头版
原料资源丰富健康需求旺盛
“我国虫草类新食品原料资源丰富,但菌种保藏还有待加强和规范开发,而深加工更需迎头赶上。未来,需要系统地将虫草领域上游的资源基础研究、中游的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下游的技术推广和市场开拓有机结合起来。”世界虫草论坛日前在浙江平湖举办,来自美国、韩国、泰国、英国、尼泊尔以及国内的专家及企业相关人士共余人参会,交流探讨了国际微生物组学背景下虫草类真菌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虫草类真菌资源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会上,国内外专家分别围绕虫草分类、命名和鉴定,虫草菌种培育和保藏,虫草的基因组研究,虫草的开发应用等内容作了报告。此次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平湖市人民政府、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主办,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虫草博物馆承办。
差距较大
虫生真菌保藏国内还需形成合力
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增智长期从事虫草分类学、生态学及虫草工业化应用的研究。李增智强调,生物资源是每个国家极其宝贵的资源,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拥有未来。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虫生真菌保藏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今年5月,李增智前去考察的美国农业部虫生真菌保藏中心目前保藏的菌种达1.5万株之多。他认为,美国农业部虫生真菌保藏中心之所以能够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虫生真菌保藏中心,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府在经费上给予足够的投入,并且设置专职岗位。相比之下,在我国,仅安徽农业大学、云南大学、浙江泛亚生命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建有几个零散的虫生真菌保藏中心,保藏虫生真菌数量和品种仅几千株。我国这些中心皆缺乏政府支持,无专项投入,仅靠自我维持,既困难也无序,无法做大做强,不利于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美国农业部虫生真菌保藏中心主任、国际知名虫生真菌系统和分类学家、菌种保藏专家理查德·韩伯尔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农业部虫生真菌保藏中心始建于年,经过几十年的收集,目前保藏有全球品种和数量最多的虫生真菌。美国政府主管并资助该中心。理查德·韩伯尔强调,该中心拥有的所有虫生真菌资源是开放式的,全社会共享。
英籍虫生真菌分类学家奈杰尔·海沃尔-琼斯博士在调查亚洲虫草菌方面贡献突出,多年来,他找到和发表过的虫草新种35种,其团队发表的虫草新种有近百种。从年就来到泰国从事虫草真菌资源考察和基础研究的奈杰尔·海沃尔-琼斯告诉记者,与中国相比,泰国的虫草产业还远未形成,目前产业规模小,未开发虫生真菌产品且无大型生产企业。但泰国近年来对虫生真菌的资源搜集、基础研究及人才资源的培养十分重视。目前,奈杰尔·海沃尔-琼斯已在泰国组建BIOTEC虫生真菌菌种库。他透露,近期将在我国蝉花虫草生产企业浙江泛亚公司考察和学习虫生真菌的产业化经验。
应用各异
各国虫草食品市场接受度均在提高
各国虫草文化和公众消费观念的不同,让虫草产业的发展各异。理查德·韩伯尔介绍,虫草菌在美国的药用和食用少,远不如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目前,美国市场的虫草产品大多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直接进口,极少有本土企业专门生产。近年来,随着虫草菌越来越多的功能被人们发现,虫草产品在欧美的市场接受度正在逐渐提高。
相比之下,韩国的虫草产业化应用则成熟得多。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前院长朴镐用博士介绍了雪花冬虫夏草在韩国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情况。朴镐用介绍,细脚拟青霉又称大孢虫花和日本虫花,由于其头部多由珊瑚状白色的分枝和大量分生孢子组成,很像白色的雪花堆积,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雪花冬虫夏草。韩国出版的《韩国食品公典》于年和年分别将其和蛹虫草列为可使用的食品原料。在韩国政府推动下,雪花冬虫夏草的产业化开发始于年,目前,已开发出系列食品和功能食品。此外,奈杰尔·海沃尔-琼斯介绍,欧洲正越来越意识到传统中医药的价值,对虫生真菌功能食品的
走进中国虫草博物馆
借世界虫草论坛在浙江省平湖市举办之际,记者探访了坐落于这里的中国虫草博物馆。
据了解,中国虫草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虫草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虫草类专业博物馆,以“展示全球虫草标本、还原虫草生长环境、传授虫草科普知识、播扬虫草养生文化”为主题。博物馆展示的包括冬虫夏草、蝉花虫草、蛹虫草、蜂头虫草、金龟子虫草等在内的余种虫草,打破了记者对“虫草只是冬虫夏草”的片面认知。博物馆里,记者感受到了虫草世界是五彩斑斓且生机盎然。
博物馆分为虫草森林和虫草世界、透明工厂、虫草酒窖几大展示区。其中,虫草世界展示区包括虫草地球馆、虫草历史馆及冬虫夏草馆等10个主题展区。升级后的虫草博物馆最大的变化是新增了昆虫展示馆,填补了虫草博物馆对演示昆虫与虫生真菌关系的空白。
更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馆内新增的“生命树”。这棵由馆长李增智教授历时一个半月的时间,根据生物分类和系统学的最新进展设计绘制的“生命树”,不仅完整地体现了各类生物的亲缘和进化关系,而且直观地揭示了虫草菌的真菌本质以及与昆虫和蜘蛛等动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具有独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中国虫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李增智告诉记者,之所以花费许多精力用于博物馆的完善和建设,就在于要发展我国的虫草产业,科普的力量不容忽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