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桑树浑身都是宝 [复制链接]

1#
桑树浑身都是宝有一种说法:前不种桑,后不种柳,院子里不种“*拍手”。其实是因为树木的名字谐音不好,桑与丧同音,种在门前,每天进进出出都会看到桑谐音即见丧。后院不种植柳树,原因和前不栽桑一样,都是因为谐音,柳与流同音,有财运外流之意,谁也不希望从前门迎进来的好运、财运从后门流失。院中不栽*拍手,*拍手也就是杨树,杨树树叶茂盛,风吹过发出的声音就像拍手的声音因而得名。如果在院中种植,夜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极有可能影响睡眠,也会给宵小之辈带来很好的掩饰,不利于宅院安全。但载种在村庄里就不一样了,我村巷(hang)廊子东西走向栽一排桑树,大约二三十棵一直延伸到S湾的底河畔,却是村里的生活帮扶树、前村后庄的风水树,前后村的石尖子,圪峁沟岔都被这巷(hang)廊子的一排桑树遮挡住,前后川刮进来的冲沟风到这里被格挡、调和,使村庄内始终保持风平浪静的环境,对整个村庄的大风水起到了保护作用。巷(hang)廊子的桑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树上所生长的桑叶是喂蚕必备品,因为有桑叶村里人基本都养蚕,在清明左右,桑树开始长嫩叶,蚕蛾子破茧而出,养蚕人给铺上一张白纸,蚕蛾子就开始在纸上产卵,蚕卵在恒温的条件下逐渐变成蚁蚕,这时,养蚕开始了,先把蚁蚕放在养蚕的簸萁、簸箩里,用桑叶盖在蚕蚁上,蚁蚕就会自己爬的桑叶上,桑叶一铺,就听见莎莎的吃叶声,蚕宝宝食桑量极大,正肥蚕食饱。因此,蚕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一般是二十多天的时间就成熟蚕,这个时候就要给蚕准备干草、掃芊,熟蚕就会爬上干草或掃芊上吐丝成茧。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人们把蚕茧采集后放开水里煮,然后抽丝,抽出来的丝是白色的,日后用来做鞋面鞋绑子用,也有的用墨水把白丝线染成黑色的了。蚕的生命虽短却贡献挺大全身都是宝,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穿衣吃饭都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抽完茧的家蚕虫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功效,用灶莲把锅里蚕蛹捞出来炒的吃,是道佳酿好菜。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五十多天的时间。蚕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湿度、食物等都有关系,一般是催青期十至十一天。幼虫期二十五天左右,(具体为一龄期四至五天;二龄期三至四天;;三龄期四天;四龄期六天;五龄期七至九天。)蛹期十四至十八天。蛾期三至五天。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北部,主食为桑叶,也可用鹅菜补充。白胖胖的蚕宝宝着实惹人喜爱。这不仅仅是它洁白干净,更重要的是它能将桑叶转化为洁白的蚕丝。养蚕人喜欢多养雄蚕,是因为雄蚕比雌蚕产丝量多,而消耗的桑叶又比雌蚕少。为什么雄蚕吃的少却吐丝多呢?这还要从蚕的特性说起。雄蛾在成虫期生活的时间比雌蛾短,它们一般在与雌蛾交尾后就会死亡。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桑叶即可以养蚕又可以食用也可以喂牲口,桑叶是食草动物最爱吃的树叶。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树除桑叶养蚕外,它还有其他多种用途。首先,它的木材质地坚硬,又耐腐蚀,而且具有独特的黄色,是制造乐器,家具等的理想用材。第二,桑树树皮纤维细柔,可供作人造棉、人造丝及造纸原料。第三,桑树的果实为桑椹,不仅生食美味可口,而且可以酗酒,并入药,有滋养补血、明目安神的功效。第四,桑树的根皮即是桑白皮,可利尿镇咳;其叶有祛风、清热及明目的功效。可惜村里巷(hang)廊子的桑树在八十年代被砍伐掉了,现在只留下几颗枣树孤零零的遗立在巷头,巷廊子也因常年的风吹土埋变的没以前那么深了,但绿茵茵的桑树叶却留在脑海的记忆里,成了回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