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泉镇丨清河村丨双庙渚
双庙渚,老底子是菱湖、新市到崇德、长安的水上咽喉。清河桥横跨双庙渚,桥南为南金山漾,桥北为北金山漾,水面开阔,最适宜搞大型演出。附近一带,蚕花胜会很多,最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含山头,一个便是双庙渚。洲泉的前邱,也有一个“双庙渚”,但蚕花会的规模远远不及清河村,所以自动退居二线,称为“小双庙渚”。
老底子辰光,双庙渚庙会,一年一度,少则两三日,多则六七天。几百年了,来过的船,排起来,大约可以绕地球三圈半。据老人说,出庙会的辰光,岸上的茶亭搭了上百个,河面上的闹忙,可想而知了。双庙渚的庙会,闹忙了几百年,一直闹忙到了现在的百度里。。。。
清河村与“金”有缘,光一个金山漾,就分南、北两只,民国廿三年,江南大旱,南金山漾的水照样滋润。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金山漾里有一只金山羊,有人还看见过金山羊上岸来吃草。也有说金山漾下面埋藏着不计其数的金子。三十多年前,南金山漾边办起了一个厂,无巧不成书,这个厂,也带个“金”字,五金厂。厂长胡荣先,是村里的名人,如今四十岁以上的清河人,应该都晓得他。
现在的双庙渚之西,陈许二大明王的对面,造了一个双庆寺,二大明王与佛菩萨互相有个照应,不至于寂寞孤独,很好。
双庆寺,是老底子演庆寺、顺庆寺的合称。这样的合称,排名不分先后,用个“双”字,最为公平。称为“演顺寺”、“顺演寺”,都端不平这一碗水。
演庆寺、顺庆寺都是南宋古刹。演庆寺,曾与演教寺齐名,并称为崇德县佛寺中的“二演”。顺庆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出了一位骨伤科专家止庵和尚,是清初国学大师张杨园先生的方外好友。
清河村的顾家,是老底子崇德县的名门望族。从明朝末年到清康熙年间,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顾家就出了三个进士:顾朱、顾鐔、顾濂。除开贡生、秀才不算,清朝一代,顾家就出了六个举人。清河顾家,堪称老底子崇德县里数一数二的“高考优秀家庭”!
顾朱,字自公,崇祯年的进士,官行人司行人,受到倪元璐、刘宗周、张国维的赏识。明朝灭亡以后,他回到家乡东陈村,做了一个明朝的遗民。遗民不用上班,于是写了《石璘集》、《春秋本义》等好几本书。
顾朱是清河村顾家出的第一位进士,引领这个家族走向荣耀。但我个人最服帖顾耀,顾耀是顾朱的玄孙辈,他除了教科书如《四书》、《五经》之类,居然还能够背诵《明诗综》,史称他于《明诗综》能“全部背诵,不遗一字”。让人惊叹!
《明诗综》可不是一部几十页的小书,而是一部一百卷的大书,收录了明代诗人多人的作品,叫范厂长翻一遍,估计得花一年时间,不要说背了。一部《唐诗三百首》,现在还能有几个人能背诵?而《唐诗三百首》与《明诗综》相比,就相当于范厂长跟马云比钱谁多。倘若清朝也有“江苏卫视”,凭顾耀的“超强大脑”,完全可以让清河村在一夜之间惊艳全球的!
郁震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