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郧阳“永顺生”,百年前在世博会获大奖!
年4月,湖北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武汉汉冶萍公司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湖北省“义国都朗万国赛会”获奖名单,其中“湖北郧阳府郧县永顺生”获得银奖。
意大利博览会获奖名单(湖北省档案馆提供)
据上述档案记载,年,湖北省政府选派产品参加义国都朗万国赛会,义国即意大利,都朗指意大利首都都灵。年1月,湖北省民政长(省长)吕调元签发命令,指定由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根据赛会获奖名单,按驻意大利代表寄来的奖牌图样铸造奖牌。武汉汉冶萍公司创办于年,是中国第一代新式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当时亚洲最大和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
年8月2日中华民国政府发布的第94号公报(湖北省图书馆提供)
获奖名单表明,年湖北选派产品参加义国都朗万国赛会的,有汉冶萍公司等14个单位获奖,郧阳府“永顺生”,是湖北省14家获奖商号中唯一一家省会城市以外的商家。能在这样大的博览会上获奖,实属不易。
《湖北省志》工业篇记载永顺生获奖作品为丝织物
无独有偶,年下半年,十堰档案馆再次发现郧阳刺绣产品参加巴拿马赛会的档案,有民国三年(年)湖北行政公署批转郧县行政公署的训令,要求郧县西路初等女学校及早筹备绣货参加巴拿马赛会,并对参展货品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年郧县行政公署转发的训令(十堰档案馆提供)
上述档案资料显示,郧县行政公署转发了湖北行政公署的训令,上面加盖着“中华民国湖北郧县之印”的县政府印章。训令中要求郧阳西路女子学校及早筹备赴巴拿马博览会赛品,参展赛品包括:枱毯、几毯、靠枕套、盤垫用细夏布绣。大餐桌长条饰垫、横幅挂屏式如油画,能绣苏杭锡各胜景尤妙。四幅屏风用细花鸟或名胜景织。花瓶垫、胸巾、袖口、腰带三者均用西式为一套。
经查阅《郧县志》,当时郧县确实有西路初等女学校。女校的学生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掌握女红技能(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这说明当时女子学校的师生们一起参与了筹备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刺绣货品的制作事宜。
《郧县志》记载:民国元年(年)至民国5年(年)县城内先后设立东、西、南、北四路小学,东路设在东狱庙、西路设在西寺、南路设在都察院街垣墙内西边、北路设在土地庙。在西关街河南馆还设立了西路女子小学,1个班50人,在都院街三司巷还设立了东路女子小学,1个班50人。
特别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与郧阳“永顺生”商号同时在年意大利万国博览会的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和江苏“苏绣”均获大奖,年与“郧绣”一起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贵州茅台酒一举夺金,名声斐然。
关于意大利都灵万国博览会:
年是意大利建国50周年大庆,意大利政府决定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大型博览会。会场分设两处,一处在罗马,举办美术展览会;另一处在意大利古城都灵,举办“万国制造工艺赛会”。这次世博会是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参加的最后一届世博会,清政府对博览会十分重视,从光绪33年(年)即开始征集参赛产品。湖北省不仅在省内组织各类商品赛会,陈列湖北土特产品和工业制品供客商选购,还热心选派优质特产出洋赴赛。在这届世博会上,中国参展商民却获得了很大成功,参展的中国货品获得奖项达到了个,一举超过了当时的列强国家俄国。
关于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p>
年规模空前的巴拿马赛会,可以说是展示20世纪初人类文明成果的大舞台,是美国政府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建成通航,于年在旧金山市举办的一次国际性博览会。尽管中国政府于年3月就收到美国总统发来的邀请书,但因南北纷争,政局动荡,经费迟迟不能解决,致使筹备工作一度停滞。直到年5月,北洋政府专门成立农商部全权办理参赛相关事宜,6月28日在北京成立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袁世凯亲自任命陈琪为赴美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在天津成立商品陈列所,负责征集全国的名优产品送展,各省也先后相继成立赴赛出品协会,负责征集审选产品。赛会于年2月20日开幕,历时9个半月,共有31个国家参加,整个赛会期间参观者达万人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博览会展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整个赛会共设11个陈列馆,中国展品分别在教育、工艺、美术、文艺、农业、园艺、食品、矿物及交通9个陈列馆和中华政府馆展出。本次赛会中国共计获得各类奖章余枚,居各参展国获奖之首。
意大利万国博览会获金奖的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釉下五彩瓷,始于东汉,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它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显得晶莹透亮。醴陵釉下五彩瓷器的瓷质极为细腻,图案画工精美,五彩缤纷,在釉层的覆盖下显得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现珍藏于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陈列馆)一举夺得此次赛会的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醴陵陶瓷名扬华夏,风靡全球,尤其是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国陶瓷的特色,世界陶瓷的一朵奇葩。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毛主席生前特别喜爱醴陵釉下五彩瓷,中南海专门为毛主席设计制作的生活和办公用瓷,代表了中国陶瓷制造的最高水平。其中最著名的是醴陵特制的毛瓷,瓷质晶莹如玉,壁厚不足毫米,经光照射,几近透明,结构坚密,以指扣之,声如磬乐悦耳,做工精致无比,品相精美至极!
“毛瓷书房四宝”,极为罕见的收藏极品。
在巴拿马赛会一举成名的贵州茅台酒
/p>
茅台酒在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一举夺金,名声斐然,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谈到茅台酒的评奖,颇具传奇色彩,一直以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中国在巴拿马赛会农业馆的展位面积,虽然规模最大,展品也最为丰富,“然观我农业馆出品,则简陋已甚”,每日参观者不是很多。茅台酒用的是土陶罐包装,显得简陋土气,几乎无人问津。于是工作人员决定将茅台酒移入食品加工馆陈列。不料搬动时,不慎失手将一瓶茅台酒从展架上掉下来摔碎了,顿时酒香四溢。中国代表团陈琪等人知道茅台酒酱香馥郁,且有空杯留香的特点,不免灵机一动,建议不必换馆陈列。只需取一瓶茅台酒,分置于数个空酒瓶中,敞开酒瓶口,旁边再放上几只酒杯,任其酒香四溢,任人品尝。此举果然奏效,人们纷纷闻香而至,争相斟酒品尝,一致赞口叫绝。顿时,中国农展馆里人头躜涌,热闹非凡,很快产生了轰动效应。
两度世博会均扬名的江苏“苏绣”
/p>
中国四大名绣:湖南省的湘绣;,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江苏省的苏绣。
年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苏绣大师沈寿(女,-)展出的《意大利皇后像》荣获一等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意国皇赠子金质钻石表。《英女王维多利亚像》获得优等奖。一时名扬中外,沈寿被誉为“针神”。
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沈寿利用“仿真绣”的手法,精心选用自己染就的余种不同色泽的丝线,绣织的《耶稣像》被评为一等大奖。
"永顺生”现在哪里?“郧绣”当下情况如何?
偏居鄂西北的郧阳,两次选送产品参加国际著名展会并获好评,表明当时郧阳手工制作工艺的精良。“永顺生”、“郧绣”是郧阳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传承下来的极品。湖北省档案馆和十堰市档案馆提供的珍贵档案资料,为研究郧阳早期工商业和外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开发,并传承光大。
《湖北省志》多处记载郧阳‘’永顺生”获奖情况
但是,年郧阳“永顺生”岀现在意大利万国博览会的获奖名单中,并且在《中华民国政府第公报》和《湖北省志》中都有记载,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却在郧阳的各种史志中为什么没有任何记载?“永顺生”获奖的“丝织物”,与年巴拿马参展的“郧绣”是否同一类的展品?“永顺生”和“郧绣”现在的状况如何?
带着这一连串问题,在十堰市档案局馆提供的重要材料基础上,笔者又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访谈了部分郧阳老人,力图弄清“永顺生”和“郧绣”的前世今生。
查阅郧阳历代的县志、府志、抚台志
查阅湖北省图书馆藏的相关史志
追溯康乾盛世期间的郧阳丝织业:
郧阳的商业贸易繁盛自明代设立郧阳府之后,明亡清兴之际,当年繁华的郧阳城因频繁的战事而一度凋敝,至清代康乾盛世,由于政府鼓励农耕,废除了不合理的税收政策,农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民间手工业快速发展,兼之从发达省份涌往郧阳发展的商人、工匠带来了先进的经营方式、制作技术,采金、纺织、磨坊、油坊、酿酒、造纸、粉坊等遍及城乡。
明万历《郧台志》记载摊派郧阳的蚕丝纳粮任务
清同治《郧阳府志》记载郧阳承担的蚕丝供给任务
清同治《郧县志》记载郧县的物产丝麻
外地经商者云集郧城,较出名的商号有鸿兴号、同盛油号、聚源号、兴源盛号、成记号、王恒记号、德盛昌号、中浮号、永远福号、阮祥泰号、文盛山号、同兴义号、陶德记号、文昌号、忠记号、昌记号、同心成号、鸿记号、王敬廷号、集成号、东记号、鸿盛和号、同顺昌号、仁记号、永发德号、同心合号、王生记号、永和祥号、益和号、协心隆号、郝义记号、积玉森号、同春生号、三合永号、宇记号等。交易农产品有粮食、油脂油料、棉花等,土特产品有丝麻、生漆、桐油、木油等,日用杂品有瓜果、蔬菜、柴炭等。
而各省各地来郧经商者越聚越多,乃至地区性的行帮会馆纷纷出现,如河南怀庆经营钱庄的怀帮,陕西贩盐兼营其他的秦帮,湖广经营杂货的黄州帮、汉阳客等。这些行帮为相互联系、支援,防止当地豪强地痞的敲诈,欺压,纷纷于乾隆时期在郧县县城乃至重要乡镇建立会馆,如府城西关的江西馆、山陕馆、河南馆、山阳馆等。
上面这块残断的碑刻,是在郧阳大丰仓院内发现的乾隆年间修建的山陕会馆碑,残留的文字中,仍可看到数十个当时商家的字号,如时振、魏永盛、元德、全盛、万盛、万成、宜兴、义顺、日升、新兴合、西全盛、卫永盛、大顺乾、永来盛、聚盛、元兴隆、和盛隆、万盛来、大顺合、永兴裕、振兴和、永升荣、万盛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山西、陕西在郧经商者人数之众,如果再加上江西、湖广、河南、安徽各省的商人及他们的商号,当时的郧阳府城商业相当繁盛!这些会馆与府城内的先农坛、文昌宫、关帝庙、孔庙、马王庙、城隍庙、魁星楼、仪凤阁、钟鼓楼……相映成辉,使郧阳府城呈现出一派富丽繁华的景象,郧阳府城也由此成为鄂豫川陕毗连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
上面这些商号中没有发现“永顺生”。
再来看看民国时期的郧阳丝织业
/p>
民国期间,郧阳商业沿袭往昔,变化不大,县城的盐店巷口、试验场、城隍庙、总兵坊等处为蔬菜市场;小南门外、鲁班庙、蓝家码头是柴炭交易市场,大东门内是粮食销售处;西河码头是土特产品集散地。城内的鼓楼街市、西关街市、十字街市是较繁荣的商贸市场。主要行业有棉布、柴炭、丝烟等十余个行业。
用丝绸制作的旗袍是女性最具特色的服饰
棉布业较出名的有伍叔伯经营的福记绸布店,王硕谦、候青廷联合经营的同康绸布店,冷俊发、方千卿、周子康的棉布店,王怀业、郭子厚、周家元、候青庆等经营的布摊。百货业有何从斋等经营的百杂店,主要品种为毛巾、袜子、童装、肥皂、牙膏、针线、纽扣、布鞋等小商品。另有久兴、久康、荣华几家文化用品店。杂货业从东关到西关共有小杂货铺(店、摊)二十几家。规模较大的是马斯跃经营的集中店、由星奎经营的积兴成杂货店,经营品种以炊具、食盐、煤油为主,兼营其他杂品。行商业有经营农副土特产品的涂发德、张义斋、邢富山,邢富山,主要收购桐油、木耳、五倍子、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同时销售从外地购回来的卷烟、布匹等日用品。
饮食业比较繁荣,从县城的东关到西关有百余家,较有名的餐馆有时东海的中华饭店、陈富贵的民生饭店、李树林的青年馆、田保珍的真不同饭馆。回民张玉金除主营三合汤、酸浆面外,还经营肉包、菜包、锅盔馍等白案食品,不仅回民喜食,也受到汉族市民青睐。属地方风味的还有蓝伯顺的荤豆腐脑,宋六娃的清汤(馄饨),伍盐水的水煎包子,黄自成、罗清富的油条酥饼。另有酒店几十家,最有名的是庆和楼酒店、西关的马家酒店。服务业主要是旅馆,较大的有青年宿社、鄂北旅馆、马明记旅馆、刘旅富旅社等。金银业主要打制金银首饰,有名的是天宝楼、范银匠、王银匠等。丝烟业中王谭的金桂烟丝在郧城颇有名气。还有国药业、柴炭业、白酒业、摊贩业、修理业等各行业,遍及每个街巷。
据民国30年(年)统计,当时的同业公会有油业46家,油坊业16家,屠宰业30家,蚕丝业13家,生漆业12家,棉花业10家,皮毛业16家,油篓业10家,卷烟业33家,中西药业26家,匹头业26家,糕点业8家,染坊业12家。足见当时郧阳城昔日商贸的繁荣!
在民国时期的商号中,仍然没有发现“永顺生”。
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一重要信息没有记录下来?不得而知,也可能是当时郧阳人不善于对外宣传罢了。尽管没有查寻到“永顺生”商号的相关信息,但可以确定的是:年意大利博览会获奖的“永顺生”丝织物,与年巴拿马参展的“郧绣”系列是同一个类别的产品!
“丝织物”为何物
/p>
丝织品都是由桑蚕丝制成的,在中国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丝织品的分类,根据织物组织结构、经纬线组合方式式、加工工艺、绸面的外观形态及质地,可分为14大类和34小类。人们常用绫罗绸缎来形容一个人穿着的华丽与富贵,而绫罗绸缎实际上是丝织品其中的4个种类。
十四大类:古代的丝织品基本按织物组织、织物花纹、织物色彩命名。现在根据丝织品种的组织结构、采用原料、加工工艺、质地、外观形态和主要用途,可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等十四大类。
三十四小类:双绉、乔其、碧绉、顺纡、塔夫、电力纺、桑蚕丝、薄纺、绢纺、绵绸、双宫、疙瘩、星纹、罗纹、花线、条、格、透凉、色织、双面、凹凸、山形、花、修花、有光、无光、闪光、亮光、生、特染、印经、拉绒、立绒、和服、绫罗绸缎
百年老号“永顺生”,何日获新生?
郧阳桑蚕业几度兴衰:
桑蚕是制作丝绸的唯一原料。丝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的特产,丝绸制品,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那时从中国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欧洲人称为“丝绸之路”。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大批地运往国外,成为世界闻名的产品。郧阳丝织业发展历史悠久,特别自明代成化年十二年(年)在郧县设立郧阳府后,政府十分重视桑蚕种植,纺织业发展很快,民间刺绣也十分活跃。
桑蚕种植历来是郧阳的传统产业,解放前农民养蚕沿用本地传统方法饲养,建国后不断引进外地优良品种,产量大幅提升。年到年全县年均产茧公斤,年产茧公斤,创最高峰。主要养蚕区域有胡家营、刘洞、白浪、南化等,这些茧制成丝后大部分出口国外。
郧阳织布女(陈家林年摄)
为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郧县丝织产业是县里的骨干企业,有缫丝厂、抽纱厂、针织厂、丝毯厂、羊毛衫厂、苎麻厂、毛巾厂、制衣厂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青睐。但是,到上世纪末期,受市场和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郧阳的丝织企业先后关停倒闭,蚕桑产业下滑到谷底。
郧阳出产的柞蚕丝是出口畅销产品
年,郧县被国家商务部确实为“东桑西移”工程首批基地县;年底,全县蚕桑基地4万多亩,年发蚕种3万多张,年产鲜茧吨;年全省蚕桑产业现场观摩会在郧县召开。同年江苏大型生产企业江郧丝绸有限公司落户郧县;年,郧县蚕桑产业经验在四川南充召开的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上交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郧阳出口的挂毯
但是自年后,受国内外市场影响,蚕桑价格大幅滑落,桑农养蚕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桑园开始荒芜。年,江郧丝绸停产至少。截止到年,全区发放蚕种张,产鲜茧吨,只有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刘洞镇桑蚕基地(年4月摄)
郧县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茧丝(年4月摄)
蚕桑这个郧阳的传统产业,受市场影响而兴衰更替,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规律,但曾经的辉煌和荣耀,也是鞭策和鼓励该产业再谋发展的动力。
郧阳桑蚕多次获奖
旗袍,这种丝织品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线条简洁、色彩徇烂,有一种东方含蓄式的美,展现了最具有特色的中华民族风情。
郧阳籍美女靳小丽,现任十堰旗袍协会会长,致力于传统服饰的宣传普及和文化推广。
旗袍,让女人更加妩媚(十堰旗袍协会优雅的阵容)
建国后郧阳刺绣厂的变迁:
郧阳刺绣,是郧阳民间传统的手工业,它是在白色或素色布料上,用五彩线扎绣花鸟人物,有铺绣、排绣、十字挑花、架子花等工艺,通过画、剪、贴、绣四道工序,把绘画与刺绣结合起来,以五彩夺目的各种图案,绣于门帘、围裙、衣边、裤脚、腰带、枕套、床单、被面、鞋头、袜底等日常物件之上,寄托对生活吉祥如意的祝福。刺绣有机绣和手绣之分。
花鸟刺绣《喜鹊登梅》
《郧县志》中记载的“郧绣”制品畅销海内外
《湖北工商企业名录》记载上世纪八十年代郧县刺绣厂、服装厂、缫丝厂的情况
年,在老郧阳城朝阳街成立手工业厂社(绣花社),招了30多个年轻女工,首任书记王秀莲,厂长马超贤,聘请了郧阳天主教堂黎明辉、张贤文两个修女为师傅。黎明辉,年生,老河口人,人称“黎修道”,她为人善良,心灵手巧,刺绣手艺出色。
年黄久芝接任刺绣厂书记(那时是书记负责制),当时刺绣产品主要交武汉工艺厂统一外销。年刺绣厂与解放军总后厂合作,成立工艺时装厂,冯志有任书记兼厂长,主要产品:绣花工艺品、童装衣服等。同年还从刺绣厂抽调骨干组建了县抽纱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受市场影响,刺绣业务量很小。
年工艺时装厂改为郧鹰制衣厂(凌云制衣厂),法人张正科,现制衣厂主要以工作服制作为主,经营状况艰难。
当年刺绣厂的第一批女工,现尚健在的只有三个人了,当问及郧绣系列产品当年参加国际博览会获奖一事,她们都说不知详情。
位于郧阳城关东岭街的郧鹰制衣厂(原刺绣厂旧址)
黄久芝,年生,招工进刺绣厂,年任刺绣厂长,年退休,现住郧阳城关镇东岭街。上面是黄久芝刺绣的绣花绸缎背面。
熊国翠,年出生,年刺绣厂成立时招入,一直任绣花工,年退休,现住郧阳城关镇东岭街。上面是熊国翠刺绣的绣花枕套,已使用了多年。
兰海,年生,年从郧阳职高毕业招入刺绣厂,当时效益很好,刺绣产品主要岀口,上面是当时一同在刺绣厂上班的爱人汪小梅刺绣的门帘眉头和被罩。
冯志友,年生,年从县服装厂副厂长调入刺绣厂,任书记兼厂长,年刺绣厂改为工艺时装厂。年退休,现住郧阳城关镇文化东巷。
鲍峡退休干部何均厚(现年77岁)十字绣《伟人像》
郧阳区国土局干部杨国成十字绣《家和万事兴》
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杨小婷双面全异绣作品
刺绣《鸳鸯戏水》
刺绣屏风《花开富贵》
“永顺生”和、“郧绣”系列产品,先后参加意大利和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这是郧阳人民的骄傲。但是目前刺绣工艺很少有人做了,只有十字绣还常看到,刺绣其他的工艺在郧阳基本绝迹,甚是可惜。拯救郧阳传统手工艺刻不容缓!
“郧绣”当应借鉴苏绣、醴陵釉下五彩瓷和茅台酒的成功模式,积极谋求该产业的转型发展,尽管“郧绣”没有“四大名绣”知名度高,但毕竟是郧阳的传统工艺和知名品牌,特别是符合当前农村产业扶贫政策,桑蚕种植、丝织、刺绣产业的市场空间很大,前景广阔!
郧阳阳百年老号“永顺生”,潜在商机!
传统工艺“郧阳刺绣”,呼唤新生!
相信郧阳桑蚕产业明天一定更美好!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