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校史孙诒让和ldquo永嘉蚕学馆 [复制链接]

1#

今天的黄溪,多栋连体式独立庭院整齐排列,建成全县首个村级自来水厂、首个村级公墓区、首个垃圾焚烧厂,一跃成为全县众人皆知的先进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并于年成功“脱贫摘帽”。

短短九年时间,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缘于一位好支书——徐万年,年被评为“江西省劳模”,年被评为“九江市十佳书记”,年当选“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年被评为“龚全珍式好干部——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关键时刻体现共产党员的担当

把担子担起来

“徐万年愿不愿意再回村里当书记呢?”是谁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像一颗火种,迅即点燃了乡亲们渴望摆脱贫穷落后的心愿。年村“两委”换届前夕,乡亲们一拨一拨地找到徐万年请他参加村支书选举,许多村民自发组织到镇里,还打电话给县委组织部争取组织上支持,甚至有人“威胁”徐万年:“你不回来做支书,我们就把你猪场围墙推倒。”镇里也被村民的热情所感动,镇党委书记亲自出面鼓励徐万年莫辜负群众的期望,黄溪需要他,乡亲们在等着他……回首自己18年走南闯北,养鱼,养猪,失败过,成功过,一抹酸酸的滋味涌上心头。如今,自己的致富梦想刚刚起步,修水县万年综合养殖公司经营状况略有好转,竹坪农业生态示范园正在紧张建设中。此时的徐万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尽管感到有些为难,尽管担心干不好对不住组织对不起乡亲,但在大伙的真情感召下,徐万年把公司扔给儿子和女婿,毅然决定参加村里的换届选举。年11月26日,徐万年全票当选黄溪村党支部书记。

围绕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出实招

让百姓富起来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这话烙印在徐万年的心中。于是,他用经营企业的理念来谋划发展,提出了符合黄溪实际的发展思路,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土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住房城镇化、农民工人化“五化”发展模式和家家有资产、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分红“四有”目标,请专家制定黄溪村5-10年发展规划,立志建成全县乃至全省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蚕桑产业是黄溪的传统产业,经反复论证,蚕桑仍适合黄溪发展的主导产业,徐万年多次给村民算经济账,动员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蚕桑,全村桑园面积由50亩扩大到连片优质高产桑园多亩。为破解产业链条短影响蚕农增收的难题,他积极争取省蚕种厂到黄溪创办制种基地。成立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省蚕种厂合作推广科技养蚕,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茧质和产量,使单张蚕种收入由原来多元提高至多元。去年全村蚕农收入超万元。

徐万年并不满足于农业产业,在他的积极运作下,成功引进汇津纯净水、金樱子酒业、三和家具、蚕茧收烘公司等企业,年产值达0万元,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于此,村集体通过采取资源入股的形式,黄溪由原来的“空壳村”摇身成为产业大村、经济强村。经过几年努力,黄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元提高到年4元,增长51%,贫困户人均达到了3元,年黄溪退出贫困村。

从内到外,誓将旧貌换新颜

让村庄美起来

徐万年深知要充分利用好山环水抱、平畴肥沃的先天资源禀赋,着眼长远集约土地资源以城镇化理念高起点规划中心村,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黄溪。于是,把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增减挂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建房管理有机结合,本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中心村,实现村民就地城镇化。随后几年,徐万年经常到县里、跑市里、去省里,积极争取移民扶贫、危旧房屋改造等政策,新建了一个接纳安置9个乡镇的深山与库区移民和本村整组易地搬迁建房户的中心村。配套建有中心广场、排水管网、健身设施、绿化亮化等,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洋溢着一派新农村的气息。

让群众说党好、跟党走

把民心拢起来

“不领一分钱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村干部就是为民办事的公仆,村部就是服务站。”这是徐万年上任之时的承诺。在徐万年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坚持每天到村部签到上班,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村民解难题、办好事、办实事;采取“四议两公开”等方式,落实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小事相互通气,大事开会决定;组建村民事务理事会,构建村民自治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村民事村民管、村民干。为使各项工作都能得到村民的信任与拥护,村支部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每10户选举一个代表,实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支部决策、村委会执行”的自治机制。与此同时,村“两委”坚持村务公开,对财务收支、低保救助、项目筹资、资金使用等情况,定期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监督,确保村“两委”在阳光下运行。

修水县委组织部供稿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