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州3地入选浙江ldquo千年古镇 [复制链接]

1#

关于古镇

历史文化

近期,省民政厅公布了第二批浙江省“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其中湖州有3个古村落入选,加上此前第一批入选的德清县新市镇,目前全市共有1个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3个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

一起来看下是哪3个古村落吧!

吴兴区织里镇义皋村

义皋村位于吴兴区织里镇东北6公里,距离湖州市中心约22公里,地处太湖南岸的河网平原,北濒太湖,南临湿地,聚落沿义皋溇两岸呈块状分布,故旧有“水市”“舟中市”著称。为世界灌溉工程文化遗产吴兴七十二溇港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节点,也是太湖溇港市集村落“夹河为市、沿河聚镇”聚落形态的典型,被誉为“溇港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义皋,“皋”之名源于“皋塘”。据清同治《湖州府志》:“汉元始二年吴人皋伯通筑塘以障太湖”。宋嘉泰《吴兴志》引晋张玄之《吴兴山墟名》记载:“皋塘……吴高士皋伯通所筑。”因此有了皋桥、义皋之名。

现保存有完整连片的老街、石拱桥、石牌坊、古水闸和清代古商铺、古鱼行、古民居等传统建筑;有建于吴越国古寺院--兴善寺等名胜;有建于明成化十年(年)的普安桥、尚义桥、清代民居“范家大厅”等3处为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存有古河埠、茧站等遗迹。以蚕桑文化、稻作文化、鱼文化和商贸文化为著。

德清县钟管镇蠡山村

蠡山村地处钟管镇西南,年村级区划调整由原刘桥村、洋湾村合并而成,东连古运河与茅山村相邻,南与乾元镇明星村交界,西与塍头村相连,北与葛山村接壤。近年来,蠡山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湖州市文明村、湖州市卫生村、德清县和美家园精品村等荣誉称号。

蠡山村,清康熙《德清县志》载:“昔范蠡扁舟五湖,寓居此地,属三致千金之一。”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携西施隐居于此山,故名蠡山,村庄因此山命名为蠡山村。

蠡山,虽然为水乡平原上的一座孤山,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底蕴。山体林相丰富,多为原生、次生林木,风景独秀、环境生态优美。蠡山之巅,建有清代初年的的范蠡祠和蠡山戏台,环山有八景,分别为陶朱古井、西施画桥、碧山凤翥、翠岭马回、石池剑跃、柳浪珠浮、竹林云屋、松峤天梯。丰富的景观资源促使蠡山成为绝佳的旅游胜地。

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

东衡村位于德清县东北,地域面积10.4平方公里,特色工业为钢琴、木业和酿酒,集约经营农业有河蟹、青虾、淡水鱼。村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南朝时,出过著名史学家沈约。南宋期间,出过四位尚书。自宋至清,出过十一位进士。元朝大画家赵孟頫和他的夫人管道升,居住在村内,死后归葬于此。与村落物质遗存相呼应的民风习俗丰富。村落住宅总体上保存着传统格局。

唐朝以前,东衡里称为博陆里,隶属会稽郡乌程县余不乡(见《宋书》)。按当时行政建置,县下设乡,乡下设里,余不乡下设金鹅里、博陆里,分别管理北、南两大片自然村。其时,北博陆里溪流共有四座桥,正南面石桥名唤“东衡桥”。唐朝新建德清县后,重新设置乡里,里会也因“东衡桥”命名,改为东衡里,此后历千年而不废。

村内现今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孟頫墓、古千秋桥、东汉中晚期墓等。

东衡有自己的蚕种场,自古以来村民以酿酒、养蚕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现今传承文化,将打造酒文化馆、蚕文化馆等。

近年来,湖州全面贯彻落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各项要求,通过制定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发布县、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举措,切实做好全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为传承、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湖州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湖州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