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年纪了,视力不行,蚕子在蚕种的时候滴滴大,看不清,现在有合作社帮忙,把蚕先寄养到合作社,养大了我们再自己养,十分省心。”5月13日,前来村委会“接”蚕“回家”的板长村村民郭永照开心的说到。
为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抱团式”发展,熨斗镇板长村合作社在听取镇党委书记谭可新的走访建议后,率先开启“金蚕托管”的新模式,以每张蚕80元的价格计费,其中40元属于日常消毒消杀支出,40元属于蚕食桑叶支出,托管时间12-13天,在蚕二眠后再根据预定数量发给农户自行管理,合作社免费提供后期技术指导。年春蚕共计孵化50张蚕种,托管6户建档立卡户小蚕培育15张。
板长村在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探索路上,遵从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依山就势发展种桑养蚕,修建蚕室余平方,流转村内土地亩,带动28户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等方式直接增收,让村集体经济在产业发展中发挥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能人带动、农户参与的良性模式,让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相互助力,既推动了村集体经济更大更强,也让农户增收渠道变多变广。
“蚕的生长周期大概28天,我们有偿代管13天,农户负责养半个月就能见成效,蚕种不要钱,托管费用80元,除去开支,养蚕半个月就能实现一张蚕种增收约元,后期技术指导我们也会跟上。”兼任蚕桑技术指导员的板长村支部书记郭万明,时常在农户面前算“经济账”,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发展信心和发展活力,让这个高山村群众看到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来源:安康新闻网
编辑:熊彬彬
审核:赵立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