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
03.
NikonD相机
于阗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大国。这里商客云集,各种文化汇聚交融。玉石之路、丝绸之路源于此或经于此。
曾有一个关于丝绸的千年传说,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详细的记载了下来:
“瞿萨旦那国王为了获得蚕种,求娶东国公主。在迎亲之际私下告知公主,瞿萨旦那国没有丝绵蚕种,请公主携带蚕种而来,以后方能自做衣裳。公主听后悄悄在帽子的丝絮中藏了蚕卵,带到了瞿萨旦那国。”
随着蚕种西传,养蚕和造丝的技艺也传到了于阗。于阗国将丝绸源源不断地传播到遥远的西方,促进丝绸贸易,被誉为“丝路绢都”。而除了西传的造丝,佛教艺术也随丝路而在于阗不断发展……
《魏书·西域传》
/p>
(于阗)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众,
王尤信尚,每设斋日,必亲自洒扫馈食焉。
魏晋南北朝时期,于阗佛教发展到顶峰,以佛国著称东西。当时的于阗,有大僧伽蓝14所,小者不计其数,仅瞿摩帝一所大寺就有僧众三千人。
当时,中原不断有僧人到于阗取经。般若部、法华部、方等部、华严部等大乘佛典和《贤愚经》等小乘佛典多种传入中原,对中原佛教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法显于公元5世纪之初来到于阗,留下了如是记载:
“彼国人民星居,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作四方僧房,供给客僧及余所须……”
他显还特意在于阗停留三个月,观看于阗国的行像仪式:
“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其城门上张大帷幕,事事严饰,王及夫人、采女皆住其中。瞿摩帝僧是大乘学,王所敬重,最先行像。……像去门百步,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华香,翼从城门迎像,头面礼足,散华烧香。……一僧伽蓝,则一日行像。四月一日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讫。行像讫,王及夫人乃还宫耳。”
可见佛教在魏晋时期已是于阗的国教。玄奘法师抵达瞿萨旦那国境七日后,国王获悉亲自前往迎接,并留王子陪伴,先行回都安排接待,后又遣重臣在途中迎接法师。玄奘法师在瞿萨旦那国停留有七、八月之久。
热瓦克佛寺遗址
热瓦克佛寺遗址
MamiyaZD相机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今和田地区洛浦县吉亚乡西北70公里处的沙漠中,面积约平方米。这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教寺院,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遗存。
“热瓦克”,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楼阁”。该佛寺的建筑格局是印度式的,寺内发现的大量具有典型犍陀罗风格的泥塑,是和田地区保存相对完好且风格唯一的寺院遗址。
佛塔置于方形院内,居于中央,坐北朝南,与院墙均为土坯砌筑。院墙东西长49米,南北长49.4米,残高约3米,南墙中部为院门。
(横屏欣赏)
热瓦克佛寺遗址
Ebony8X10相机
佛塔平面呈十字形,台阶向四面延伸铺展,塔基残高5.4米。塔基正中为覆钵式塔身,残高8米。塔身分三级,顶部直径9.6米。
热瓦克佛寺遗址
Canon5D相机
热瓦克佛寺遗址
Canon5D相机
“热瓦克佛寺,是以佛塔为中心的一组建筑。建筑中心是印度的覆钵式窣堵波,四周筑墙,墙内外贴塑一排排的佛或菩萨立像,而庙宇则在院外(现已毁)。这与法显《佛国记》所载于阗国王新寺的格局一样。王新寺有‘可高二十五丈,雕文刻镂,金银覆上,众宝合成’的佛塔,‘塔后作佛堂’。……上圆下方的覆钵式,与内地大多数佛塔的形制不同。可见印度式的建筑随着佛教的传入,也普及于于阗地区”。(《和田春秋》李吟屏著)
热瓦克佛寺遗址
Canon5D相机
热瓦克佛寺遗址
Canon5D相机
年4月11,斯坦因来到了热瓦克,除了测绘遗址图,他带领当地民工队伍在沙漠中淘挖,发现了令人震惊的大量的泥塑雕像。它们原为彩塑,色彩已经脱落殆尽。其中最高的塑像高达2.5米以上。仅院内东南墙和西南墙挖出的雕塑就有91尊。这些佛像具有明显的晚期犍陀罗流派艺术风格。
塑像原来由木支架作为依托,而久经风沙后这些支架都已腐败,此时塑像因有沙土的覆盖,底部得到承托而没有倒塌。斯坦因为了对这91尊无法搬走的佛像进行拍照,下令大肆刨挖塑像。他们在8天的“考察”过程中对热瓦克佛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临行时,斯坦因带走了一些小型塑像和大型塑像的头部。并将剩余塑像填埋。在《沙埋和田废墟记》中他写道:“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任务,让我联想到真正的葬礼,真不忍心看着把已经挖出来的塑像,再一个一个重新掩埋回若干世纪以来,掩蔽它们的沙土中去。”……
年9月,斯坦因再次踌躇满志的来到热瓦克,发现泥塑多被本地寻宝者破坏。遗憾之余,他又挖掘带走了不少文物。年,德国人椿克尔来此大肆挖掘,获取文物6箱,虽一度被和田当局扣留,但后来文物仍被携往国外,今收藏于德国不来梅市。
热瓦克佛寺遗址
MamiyaZD相机
热瓦克佛寺遗址
Canon5D相机
年,洛浦县当局挖掘了寺院墙北,出土涂金塑像3尊,完整泥塑佛像20尊以及五株钱、泥猴、碎古钱、珠子、檀香木等。省府组成古物保管委员会,在和田城举办了历史文物展览。之后,这批文物下落不明……
阿克色皮力古城
阿克色皮力古城遗址
Canon5D相机
阿克色皮力古城,汉代至宋代古城遗址。“阿克色皮力”,是维吾尔语“白色城墙”的意思。因古城墙用土坯砌筑,在沙漠中呈白色,故名。
阿克色皮力古城遗址位于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乡兰干艾日克村西北沙漠中,南偏东距县城16公里。
阿克色皮力古城遗址
MamiyaZD相机
年4月7日,斯坦因调查阿克色皮力古城遗址时曾测算其直径约米。现该城仅残存北面城墙一段,其余三面城墙已无迹可寻。
墙为弧形(原城址为圆形),残墙长约90米,残高4米,厚1.2-2米不等。墙垣两端有马面,墙基往上1.2-1.5米处有一排箭孔。
城墙(西向东)
Canon5D相机
在这些大小不同的大型土坯上刻画有各式符号,有专家认为这是古代文字。城墙四周散落有陶片、炼渣、五铢、唐钱、北宋钱和黑汗王朝钱币,契丹文铜印,各类青瓷,以及具有地方特点的民族风格陶器、陶塑等生活用品和艺术装饰品。
城墙
MamiyaZD相机
城墙(俯视顶部)
Canon5D相机
残垣
Canon5D相机
阿克色皮力古城遗址
MamiyaZD相机
年,*文弼教授到新疆考察期间来到这里。他根据出土文物判断,阿克色皮力古城是于阗国重要的大城池,认为这里有可能是古代于阗国的东城。
阿克色皮力古城遗址
MamiyaZD相机
巴扎拾趣
和田集市略景
行摄过程中为了赶路常常早起,车行至巴扎,这里已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刚烘烤出炉的馕饼,热气腾腾的拉条子;充满着干劲的男人和女人们,生机勃勃的孩童。南疆的自然生态如此严苛,但在蓝天之下依然不乏温暖富足的笑脸。而美食,是心灵最好的安慰剂。我匆匆按下几张快门,买了两张微微烫手的大馕踹到怀里,愉快,心想,今天的午饭有着落了……
NikonD相机
NikonD相机
NikonD相机
NikonD相机
NikonD相机
NikonD相机
—END—
《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
封面题字:冯其庸
作者:丁和
顾问:冯其庸王炳华
学术支援:王邦维
设计总监:姚伟延
篆刻:王运天
出版发行:文化艺术出版社
印刷:上海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
(丁和与李吟屏先生在一起)
|丁和|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新疆龟兹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滑动了解作者
丁和从年起取材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地区,以8×10大画幅相机拍摄西域文化遗址、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以每年多次赴疆,累计近四十次行摄,走遍西域的沙漠戈壁、草原雪山。通过学习,并经由国学大家冯其庸及众多学者的指点,拓展并深入被摄对象,创作出“流沙梦痕”、“玄奘取经之路”,以及“古代龟兹石窟壁画”等一系列文化摄影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个人文化主题影像展及出版同名书籍。获得轰动社会的巨大反响。丁和以镜头刻画了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况。他的上千张8×10胶片,前所未有的精确记录了历史遗存的每一个细节,并通过由学者及专业机构所认可的解读,给读图者提供了以图看史的学习机会,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普及古代丝绸之路及古代西域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播以玄奘大师为典型的精神文明遗产。丁和的摄影作品也成为了学者研究西域,比对今昔的珍贵素材。在“古代龟兹石窟壁画”题材上,丁和为了能够做尽可能的完整、全面的记录,年亲赴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拍摄流失海外的龟兹壁画。年冬,丁和将实地拍摄所收获的影像资料无偿捐献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龟兹石窟研究院、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等研究机构。同年,丁和被入编《上海摄影史》,被称为文化影像的追摄者。
年,丁和初从人文摄影,后以大画幅相机摄取风光,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主题摄影展《藏风丁和摄影作品展》;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流沙梦痕丁和西域艺术影纪展》,其中十幅作品为上海美术馆所收藏。年开始拍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遗存。年秋,与冯其庸先生同入罗布泊考察,开始探考与记录玄奘取经之路。在冯其庸先生的指点下,丁和带着他的大画幅相机走完由西安至新疆出境,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穿越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过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那烂陀寺的玄奘取经之路全程。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以季羡林、任继愈为学术顾问的《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展——北京》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行,中央领导及文化部主要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新华社为此专门播发统发稿和央视晚间新闻予以播报。继此之后的年5月,由上海市文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联合主办的《玄奘取经之路丁和西域艺术影纪展——新疆》在新疆国际博览中心展出。年10月,丁和有幸与冯其庸先生联合举办《冯其庸、丁和寻访玄奘取经之路影纪展》。年11月,丁和独立策展了大型影像展“Photoshanghai”获得巨大反响,并与冯其庸先生作《瀚海劫尘——西域文化遗存》联合展。从年开始,丁和全力投入西域石窟壁画遗存的拍摄,不但赴德拍摄流失海外的壁画精品,更多次往来于新疆各地佛教洞窟之间,旨在记录遗失海外的壁画以及现存洞窟壁画的现貌。他的西域壁画拍摄主题得到了身在香港的饶宗颐先生的指点与鼓励。年,摄著刊印《德藏新疆壁画》一书。年5月,丁和受中华艺术宫的邀请,由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市文联、新疆文物局及上海市摄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丝路精*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展览,并开设文化摄影专题公开课。
丁和曾先后出版书籍《藏风丁和摄影作品》、《流沙梦痕丁和西域艺术影纪》、《玄奘取经之路丁和寻访影纪》、《德藏新疆壁画》、《丝路精*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
往期回溯
▽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第三十七期麻扎塔格戍堡
▲第三十六期牛角山
▲第三十五期喀什
▲第三十四期塔什库尔干
▲第三十三期那烂陀
▲第三十二期大菩提寺
▲第三十一期鹿野苑
▲第三十期阿格拉红堡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