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省蚕业站组织开展蚕桑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现场 [复制链接]

1#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11月2日至4日,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蚕桑科研、教学、推广等部门专家,对省三台、阆中、南充蚕种场及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申报省级蚕桑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进行现场审查,专家组组长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南大学教授鲁成担任。

专家组通过现场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档案等方式,对保护单位的法人资格、设施设备、技术力量、制度规范、资源保存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审查,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质询。专家组一致认为上述4个单位具备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基本条件,建议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提交审核。

专家组认为,四川蚕桑种质资源丰富,保护与利用能力优势突出,各单位要以此次保护单位确定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不断优化完善硬件、软件条件,规范操作技术和档案管理,切实把蚕桑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夯实产业发展的种业基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为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到户项目管理,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意见等五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11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林业厅特色种养业扶贫对象产业发展标准的通知》(皖农办﹝﹞51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徽省林业厅关于实施产业扶贫(特色种养业)三大行动的意见》(皖农办﹝﹞号)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要点的通知》(皖农办﹝﹞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条项目实施对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一步逐户摸排,精准识别,把拥有劳动力或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设施、设备等可用生产要素的贫困户,作为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到户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下简称具备条件贫困户)。第二条项目实施范围围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或手工业、休闲农业等高效特色产业谋划项目,常规粮棉油等传统大宗农作物生产以及高风险、高污染、效益不稳的产业等列入负面清单的产业,不得列入项目产业实施范围。第三条项目实施要求1、要根据贫困户所具备条件,尊重贫困户意愿,指导贫困户从自种自养项目、农业务工项目、入股分红项目中选择最合适的项目,从农业特色产业选择最合适的扶贫产业。2、要加强项目收益预测,预期收益达到一定要求方可作为项目实施。3、要发挥奖补资金在项目选择、产业方向等方面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不属于具备条件贫困户范围的,不得再安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之前已安排的,继续实施至项目结束。4、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扶责任人要充分考虑贫困户有可用生产要素的劳动力有、无情况或有劳动力无可用生产要素等条件,共同研定到户项目。奖补政策的实施,要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本村主导产业或相关产业,到年具备条件贫困户所实施的到户产业规模要稳定发展并保持达标水平以上。第四条项目实施标准根据我县实际,结合皖农办〔〕号和皖农办函〔〕号文件要求,精准实施到户项目,完善实施标准,激发具备条件贫困户内生动力,确保到户产业稳定发展并保持达标水平以上。每个具备条件贫困户实施的主导项目要按照精准要求,突出产业规模,并针对发展产业项目规模较大的具备条件贫困户,按照相关政策在其他扶持类项目上给予倾斜(享受扶持资金或项目资金应就高原则选择一项)。针对混种或混养的具备条件贫困户,按照人均收入不低于元标准,按产业纯收益分类折算到户项目类型、规模及资金额度。1.蔬菜(大棚蔬菜每户1亩以上,露地蔬菜每户2亩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露地蔬菜:按元/亩补助。含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大棚蔬菜:标准钢架大棚设施一次性补助元/亩,简易大棚设施按元/亩补助。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及生产管护,按元/亩补助;2.畜牧(贫困户符合下列要求之一)(1)生猪(常年存栏3头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肉猪饲养:补助元/头。含仔猪、饲料、药品等;能繁母猪饲养:按购买后备种母猪元/头补助,饲料、防治药品、配种元/头补助;猪圈维修:40元/㎡,按规模到户据实测算。(2)羊饲养(常年存栏6只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补助元/只。包括羊羔、饲料、药品及羊圈维修等;(3)牛饲养(常年存栏1头以上)购置牛犊、饲料、药品按元/头补助;牛棚维修40元/㎡,按规模到户据实测算。(4)蛋(肉)禽、鸭、鹅等(常年存栏羽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按12元/羽补助。包括禽苗、饲料、药品及禽舍改建等;3.渔业(贫困户按达标规模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1)水产养殖(3亩以上):补助元/亩,含鱼苗、饲料、药品等;(2)稻渔综合种养(4亩以上):补助元/亩,含种苗、药品、饲料等;(3)泉水鱼(平方以上):修建流水鱼池及引排水基础设施,购置鱼苗、饵料等,新建及改造鱼池,原生态河道型鱼池,给予元/㎡补贴;仿生块石垒砌生态鱼池(含鱼苗),给予元/㎡补贴。4.茶产业(人均0.8亩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1)对低产低效茶园进行改土、改树、改种、改管理:茶园改土:对土层薄的茶园进行客土施肥改造,茶园土层增20cm以上,按客土元/亩、增施有机肥料按元/亩补助。茶园改树:对低产、衰老的茶树进行合理修剪、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改造。修剪后茶树高度不低于40cm,按元/亩补助,增施有机肥料按元/亩,病虫害防治等按元/亩补助。茶园补植补种:对覆盖度低的茶园进行补植补种改造,移栽大茶树亩种丛以上,按元/亩补助。茶园深挖施肥:对低产茶园进行深挖施肥改造,茶园土层深挖20cm以上,按深挖元/亩,增施有机肥料的按元/亩补助。(2)新建良种茶园(0株/亩):按元/亩补助,增施有机肥料等生产管护按元/亩补助。(3)单人采茶机,推行茶叶机械采摘:除去农机补贴,另按元/台补助。5.水果(人均0.8亩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苗木栽植(40株/亩以上),补助10元/株;新建果园增施有机肥料按元/亩补助,生物农药防治按元/亩补助;投产果园后期管护元/亩。6.中药材(人均0.6亩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新发展中药材达到相应种类种植标准,种子(苗)、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按-元/亩按实际种类补助(可参照县级产业扶持政策)。多年生中药材新植园及投产园管护,达到相应种类种植标准,补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元/亩。7.油茶(人均栽培0.8亩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新造油茶林:初植密度74-株,成活率达到85%以上,补助油茶苗2.5元/株,肥料、农药等管护按元/亩补助;油茶幼林抚育:从新造林第2年起,每年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清除杂草、松土培蔸、水肥管理等抚育管护措施,苗木保存率达到80%以上,按元/亩补助。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根据低产林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修枝整形、密林疏伐、疏林补植、嫁接换冠、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措施,按元/亩标准给予补助。8.香榧(人均栽培0.8亩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新造香榧林:初植密度40株/亩以上,成活率达到85%以上,对采用“2+3、2+4、2+5”以上香榧嫁接苗种植,并通过当地林业部门订苗的按40元、60元、80元/株补助,肥料、农药等生产管护投入补助元/亩。香榧林抚育:从新造林第2年起,苗木保存率达到85%以上,每年定期开展抚育管护,按元/亩补助。含肥料、农药等。9.竹林(人均栽培0.8亩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新造毛竹林:栽植密度40株/亩以上,补助竹母18元/株,肥料、人工等补助元/亩。竹林垦复:根据老竹林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松土、除灌、扩鞭等措施,补助元/亩。10.苗木花卉(人均培育0.8亩以上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新培育花卉苗木,达到相应种类种植标准,补助种苗、化肥、农药等投入补助元/亩;多年生苗木花卉,达到相应种类种植标准,补助化肥、农药等投入元/亩。11.其他产业。(1)蜜蜂养殖(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补助元/群,含蜂具、蜂群购置及日常管理等。(2)蚕饲养(人均收入达到元以上)补助元/张。含蚕种、蚕具、药品等。(3)所发展的产业不属于以上产业类别的高效特色产业,如林下经济包括种养加一体模式的,本户通过发展该产业,人均年纯收入元以上,由各乡镇按“一事一议”原则进行奖补或项目支持。12、达标奖励。为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根据“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要求,对当年经过自我发展的自种自养贫困户,申报的主导产业项目达到产业发展达标标准且该产业经营性收入达到元~元、0元以上,每户年终分别一次性给予元、元达标奖励,奖励资金在扶贫专项资金中安排。由贫困户提出达标奖励申请并填写《黟县特色种养业扶贫达标奖励申请表》(附表6),经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村委会核实确认且贫困户认可后报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审核,通过审核的进行公示(附件4、附表5),无异议的,并报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复核,通过复核的,按程序申报奖补资金,达标户的奖补资金通过县级扶贫领导小组同意后,于下年度安排并直接拔付到乡镇,由乡镇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给达标户。第五条申报及实施由乡镇村根据项目实施要求,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进一步精准识别,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宣传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选定合适的发展项目,指导贫困户填写《黟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申请表》(附表1),经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共同审定后,报乡镇审核,审核通过后组织村级填制《黟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公示表》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附表2、附表5),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复核,复核无异议的,报县扶贫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组织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乡镇要组织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指导贫困户精准实施到户项目,并不定期的对贫困户项目的实施进展、实施质量等进行跟踪和服务,保证项目质量,保障项目效益。考虑到生产季节等因素,各乡镇针对具有条件的贫困户,可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采用“先建后补”方式进行,其他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同样执行,其他相关未尽事项由各乡镇研审确定。第六条验收及补助项目完成后,由贫困户提出验收申请,各乡镇及时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对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进行验收,填写《黟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验收表》(附表3),并对项目效益进行绩效评价,核定项目补贴金额。各乡镇组织相关人员将村级通过验收的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类型、补贴金额和贫困户符合情况进行逐项审查,通过后汇总填写《黟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资金补贴表》,并在乡镇、村公示栏进行公示(附表4、5),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无异议后,经乡镇主要负责人签字审批,报农业农村水利局复查。复查及县级公示后无异议的,县农业农村水利局会同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等相关单位将贫困户的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打卡直接发放给贫困户。第七条信贷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资金短缺的,由乡镇摸底审核推荐可申请5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按贫困户实际贷款额度予以贴息。第八条档案管理加强精准扶贫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的信息和档案管理。各村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资料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申报审批、组织实施、项目验收、资金拨付等资料按扶贫考核年度进行归档管理,以备检查、审计查阅。第九条督办检查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将根据特色种养业扶贫到户项目的各项要求及实施过程中的需要,及时组织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等相关单位进行实地随机抽查或资料集中核查,主要核实帮扶对象认定、项目实施和补贴资金等情况,并提出核查意见。到户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按贫困户实际情况精准识别,严禁做老好人,搞均衡等形式主义。对到户项目组织实施到位、群众积极性高、扶贫效益明显的乡镇给予资金倾斜;对组织管理不到位、效益差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对截留、挪用、骗取扶贫到户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第十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开始实施,原《黟县产业扶贫到户项目暂行办法》同时废止,由县扶贫开发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负责解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