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革民盟民建在市委专题民主协商会上这 [复制链接]

1#


  近日,市委召开专题民主协商会,围绕“建言十四五,共谋新发展”专题听取市各民主*派、工商联和无*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锚定发展坐标,广泛凝聚共识,充分汇聚合力,齐心编制好具有镇江特色的“十四五”规划,更好引领推动“三高一争”新实践。


  市各民主*派、工商联负责人、无*派人士代表一致表示,将深入学习*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既做好*委、政府政策的“宣传员”,也当好支持服务镇江发展的“战斗员”,为推进镇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跑起来”、开创“三高一争”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会上,民革市委、民盟市委、民建市委建议如下:

传承百年蚕桑文化

打造特色文旅产业新亮点

民革镇江市委会


  镇江拥有悠久的蚕桑文化、丰富的蚕桑资源、强大的蚕桑科研,有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蚕桑专业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简称中蚕所);有年创建的蚕种场,是目前苏南唯一一家幸存的蚕种场;有保存完整的、与蚕桑生产相关的特色建筑21幢。充分挖掘、保护和发展蚕桑文化,对提升城市品位和增强城市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市蚕桑文化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缺少规划,无法可依;缺少宣传,标识缺位;缺少传承,融合度低;缺少支撑,品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如何“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建议如下:


  1.以规划编制为契机,加强蚕桑文化科学规划和法律保护。一是制定蚕桑文化发展规划。要围绕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将蚕桑文化发展列入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二是出台蚕桑文化保护条例。尽快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起草制订一系列关于蚕桑文化发展与保护的条例或法规,确保蚕桑文化良性发展。


  2.以蚕桑文化为灵*,加强名人轶事资料收集和媒体宣传。一是挖掘蚕桑历史名人。镇江蚕桑文化历史中,涌现出了冷御秋、严惠宇等许多杰出人物,要挖掘更多的蚕桑历史名人。二是挖掘蚕桑文化名人轶事。镇江拥有“习近平赠送卡斯特罗桑树种子”等蚕桑文化名人轶事,要搜集整理,丰富蚕桑文化的精神内涵。三是加大蚕桑文化宣传力度。对重要的蚕桑文化资料要建立文化标识和说明。要向社会全方位宣传展示镇江蚕桑历史文化。


  3.以蚕桑优势为载体,打造蚕桑文化项目建设新亮点。一是创建蚕桑文化主题公园。立足现有蚕桑建筑和园区,打造集聚蚕桑文化保护传承、生态观光体验、特色旅游相结合的蚕桑文化主题公园。二是利用现有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将蚕桑文化融入西津渡街区的系列活动,提升西津渡旅游的内涵和价值。三是发挥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一批国际性蚕桑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定期举办国内外蚕桑培训、论坛等活动。


  4.以蚕桑资源为依托,促进蚕桑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要推动蚕桑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延伸蚕桑产业链条。一是研制茶桑树新品种,做大做强茶桑产业。在丹阳、句容、丹徒等重点蚕桑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桑茶产业园。二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做精做优蚕桑商品。鼓励相关企业与现有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推广特色品牌蚕桑商品。


  镇江的蚕桑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积淀,大力发展蚕桑文化,能促进镇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相得益彰,为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美丽镇江增添新的元素和亮点。

让古运河金腰带

“炫”起来

民盟镇江市委会


  谋划“十四五”,建议我市在实现“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新定位上,匠心打造高颜值、高内涵的古运河观光带,努力将全国唯一的夹岗运河变成镇江的金腰带,让镇江再添骄傲名片。


  一、科学谋划新蓝图。一是注重统筹规划。充分吸纳过去各家规划中合理部分,充分考虑居民休闲与景观、水上与岸上、白天与夜晚、防洪与观光的融合,从科学、可行和可操作角度,制定古运河观光带建设专项规划。二是创新运营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优化部门职能,加强统一领导,破除体制弊端,明确总牵头单位,统筹推进,而不是各敲各的锣。在建设运营方式上,引进专业化、有实力的高端创意集团公司,参与古运河建设,“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建设资金上,以水环境项目治理为抓手,全力争取央企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并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古运河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三是强化法制支撑。加快制定《镇江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把镇江运河文化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系统治理出新高度。1.精致打造高颜值的绿色生态带。镇江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建议一要深度治理古运河水体。坚持问题导向,因段制宜,在现有基础上,把城市防洪、水质提升、岸上雨污管网建设、水岸景观打造融为一体,通盘考虑。二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级生态资源博物馆、国家级蚕桑博物馆等展示点,精心打造“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生态长廊和“吴楚风韵、璀璨人文”的生态旅游产品,让古运河成为镇江的绿色增长点。


  2.精心锻造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带。建议把镇江“历史厚重、古今辉映”的文化基因厚植于古运河观光带建设之中,一是彰显宗教文化。大手笔做好镇江宗教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章。二是彰显诗词文化。将名人在镇江留下的名篇名句植入到古运河文化旅游带景观建设中集中展示,积极打响“中华诗词之市”这块金字招牌。三是彰显爱情文化。以金山湖白娘子爱情公园为基础,打造世界爱情之都,吸引年轻人。四是彰显饮食文化。建议在民间搜寻“古运河宴”菜谱,结合夜经济,在东、西片区将纬五路、新河街升级打造为运河美食一条街,推动饮食文化与夜经济深度融合。五是彰显名人文化。建议在宝塔山公园增设新学子亭;在江苏大学梦溪校区,依据沈括《梦溪笔谈》打造古代科技展示馆。


  3.精美塑造高端化的标志性工程。一是数字化展示工程;二是标志性(LOGO)工程;三是统一展示展陈工程。


  三、营造运河人家新氛围。针对古运河缺乏系统性整合、整体性包装、全方位宣传推介等薄弱环节,建议扩大影响力和参与度。一是利用好现有媒体;二是开展不同层面的志愿者公益行动;三是加强重点领域的专题研究;四是策划开展群众性活动。

加快提升重点产业链

现代化水平

民建镇江市委会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培育,我市产业链逐步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呈现出产业层次提高、强链补链投入较大、智能水平提升较快、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等鲜明特点。但也存在一些短板:龙头企业不足,规模不够大,配套不够优;产业关联度需进一步提升,等等。为此,我们建议:
  


  “十四五”期间,我市应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产业链培育”为具体抓手,聚力产业发展,聚焦项目企业,聚合服务资源,培育引进更符合镇江发展需求、更有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坚实地撑起镇江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把构建镇江特色先进制造业体系作为我市“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立足于现有产业基础,主动融入区域分工与协同,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打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四大产业集群,选择航空航天、海工装备、新能源(智能物联)汽车、智能农机装备、新型电力装备、高性能新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大数据等八条产业链,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二是合理布局产业发展空间。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在“一带、多片区”的产业布局,全面推动产业“三集”发展,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如:高新区中船船舶与海工配套产业园、丹徒重型装备特色产业园、镇江新区、丹阳航空航天产业园;京口高性能铝材料产业园、镇江高性能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镇江新区、扬中新能源产业园、扬中智能电气产业园;规划建设句容光电子产业园;丹阳市生命科学产业园等。通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园区功能分工和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三是强势落实产业发展路径。招引和培育并重,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对优势产业实际、未来产业进行深度研究,从产业趋势、产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图、重点目标企业、可对接的平台组织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全市产业招商提供靶向目标,提高招商精准性。通过建链、补链、强链等方式实践产业链招引。


  四是积极营造优良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注重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并推动落地见效。支持产业链市内上下游产品配套采购;鼓励各类基金参与服务产业链建设;发挥“四新”经济对产业链发展的推进服务作用;鼓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等等。二是强化链长制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产业链链长制相关工作,形成工作的整体合力。

内容来源:镇江日报

(本号将陆续刊登市各民主*派、工商联和无*派人士在市委专题民主协商会上的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