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不仅风景秀美、经济发达
让人引以为傲的是
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不
最近在咱们高新区又有重大发现!
11月29日
有着“江南九寨沟”之称的
高新区白马涧龙池景区
发现了一块“新宝贝”
乾隆御笔“眀镜漾雲根”石碑
这块陈旧的石碑,高厘米、宽37厘米、厚12厘米,字体遒劲,但被收藏人用漆涂过。字体有赵孟頫风韵,已被景区人员移到了龙池边上;断裂处已被修复,但明显留下断痕,眀镜的“眀”字是“目+月”的异体字。
经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苏州高新区文联副主席、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南社书画院副院长钦瑞兴鉴定,这块刻有“眀镜漾雲根”字样的石碑古迹,为乾隆御笔真迹。
这个发现无疑为高新区的文化古迹
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乾隆御笔真迹、目月眀……
这些字眼也让这次发现变得
更加神秘与珍贵
关于石刻,关于白马涧
且听小新慢慢解释给你听
这块石碑是如何被发现的?
这块碑的发现,其实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人发现它时,是在白马涧龙池景区的洗心池边上的泥土里,断成了3块,被人收藏了。
年,在开发龙池风景区时,这块碑又被收藏人献给了龙池风景区,但景区一直有些将信将疑,结果是让这块宝贝一直躺在了景区的梅林里。
专家钦瑞兴经过鉴定,该块石碑上写着的“眀镜漾雲根”五字,明显是乾隆御笔亲题留下的墨宝。
从这个旧碑的材料、碑刻上留下的“乾隆宸翰”印章来看,痕迹也具沧桑感,可进一步佐证这个碑的真实性。
石碑上为何是“目+月”异体字?
上面提到,眀镜的“眀”字是“目+月”的异体字,而非现在常用的“日+月”明,这又是什么原因?
专家解释到,这个字一般解读为在晚上不借助“日”,透过目光、月光便能看清景色,这个“眀”要比“日月明”来的更加不寻常。
明代也更喜欢用“目月眀”。这个例子还可以参考唐伯虎的墓碑题刻“眀唐解元之墓”也是用的“目月眀”。
明代的书法也有用奇字来标新立异来表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有些会想用生造字来表明自身的学问。因此,大部分的目月眀都出现在明代的书法作品当中。
为什么这块石碑会出现在白马涧?
“三山相拥白马涧,天地灵气聚龙池”
白马涧的美自不必赘述
专家解释,乾隆六下江南,都不曾错过这片世外桃源。一是向往这般无拘无束,得山水之清气的生活。第二个原因则是与另一位同当地颇有渊源的《寒山志》作者赵宧光有关。
“眀镜漾雲根”,“眀镜”指的是龙池,“雲根”指的是寒山云根泉。
云根泉是寒山极有情致的一脉细水,为赵宦光开掘,有《云根泉》诗:清冷石间水,恬淡有余滋。但可就山酌,出山多浊泥。云根泉汇入龙池,形成大水,水面波纹荡漾,灵性百般。
乾隆皇帝由龙池追溯云根泉,除了题写大量的诗词之外,还欣然挥笔,留下了这块石刻。
由此可见,龙池的美是连乾隆皇帝也为之流连的,“眀镜漾雲根”这五个字就是龙池优美风景的完美写照,是白马涧龙池景区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刻体现。可以想象时隔近三百年的高士与帝王在这里品茗赏景、吟诵诗作的虔诚。
到了今天
这个季节的白马涧
也依旧可以美成一幅画
相较于前段日子
白马涧的枫叶已经红透了
浸染了整片景区
随着近期反常的气温
外加凛冽寒风的合力作用下
白马涧新添了惊喜的落叶景观
在感觉一切都在凋零的时候
一些路边的花却给了我们以外的惊喜
极力展现着与众不同的高傲姿态
若再次前往
山茶与玉兰也应该都开了吧
除了值得观摩的乾隆亲笔题刻
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新区还有众多古迹值得探访
今天就跟随小新一起了解下吧!
1
通安:真山吴楚贵族墓群遗迹
真山吴楚贵族墓葬群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大小真山上,是夏商时期以来江南地区的典型遗存,与吴越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年与华山墓地一起被国家文物局批准定为吴楚贵族墓地。
2
两浒地区:沿运河文化遗迹
01
关署(钞关)遗址
关署绿叶楼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浒墅关镇上塘南街18号,为一处民国时期的砖木结构二层建筑。当时作为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校务楼使用,后作为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办公楼,为一处重要的民国时期文化教育方面的建筑。
02
蚕桑文化遗存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前身为私立上海女子蚕业学院,年迁至浒墅关改公立更名为江苏省女子蚕业学堂,更名为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有2幢遗留建筑;
蚕种场,有5幢遗留建筑;浒关蚕种场办公楼位于浒墅关镇浒关蚕种场原种分场内。办公楼位于大门附近,是一栋二层仿罗马建筑。南北向,左右对称,爱奥尼亚式柱头。结构间架均保存完好,门窗脱漆。南侧另有民国时期建筑一座。
03
龙华寺遗存(原吴县中学所在地)
龙华寺是“古镇八咏”前二,被誉为“龙华晚钟”,这座坐落在古镇中心的寺庙原名广福庵,建于宋宝庆二年(年),距今已近千年。浒墅关镇的龙华桥、渔庄、庵桥,都是以寺得名。
04
文昌阁太平天国营垒
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紧邻京杭大运河。年至年太平*驻守浒墅关期间,在文昌阁四周构筑砖墙营垒,将文昌阁作为扼守运河和屯粮储草的要地。砖墙营垒于年被拆毁,现仅存残迹。
当年太平*驻守的文昌阁前后殿及两厢尚存,均为清代重建,均为硬山顶清代建筑,屋顶上还留有太平天国特有的龙凤纹瓦当、滴水,是研究太平天国苏福省历史的重要遗迹。
05
三里亭
三里亭位于江苏省浒墅关开发区,运河西侧。亭用花岗石砌成,顶为单檐歇山式,坐西面东,面阔3.5米,进深3.8米。亭有四柱,平面呈方形,边长44厘米,四面皆有踏步。
亭东临运河面上刻有“三里亭”匾额,左右柱上刻有“桥垂柳荫,名继苏公”、“亭爱棠甘,人心召伯”楹联,另有“同治元年”字样。亭本为古代行人纤夫歇脚之用。
06
十里亭
十里亭位于枫桥街道,亭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一年(年)重建。亭用花岗石砌成,顶单檐歇山式,坐西面东,有四柱,平面呈方形,边长44厘米。
内立《浒墅关修堤记》青石碑1块,碑高3米,置于赑屃背上,惜头已损坏。碑文为明中期太极殿大学士申时行撰,江西巡抚杨成书,翰林院侍读学士韩世能篆额。该亭是研究明清时期仿木结构石亭建筑的实物资料。
3
浒墅关经开区:观山摩崖石刻遗迹
观山摩崖石刻位于浒墅关经开区观山南麓,观山公墓范围内。观山是阳山的一支,山上巉岩壁立,摩崖题刻极多,南麓山壁上有明嘉靖石刻“仙人洞”、“来鹤峰”、“积翠峰”等,还有清代道光时期的“管山”石刻等,大多是点景题字,字体各异,笔力遒劲,是研究明清书法艺术的极好资料。
4
枫桥:支硎山、白马涧遗迹
支硎山,又名观音山、报恩山,长约2.8公里,海拔米。许多史籍都提到支硎山的中峰、南峰、北峰,其实它们都是支硎山的别峰。支硎山这道龙脊似的山峦,不陡不奇不险,却雄壮而平实,逶迤而苍翠,还有放鹤亭和马迹石。
寒山摩崖石刻
(部分属新区地界、文物古迹属吴中管理)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法螺寺西的寒山岭,分布在天平山北、花山东、支硎山的南面寒山壁岩上。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自高士赵宧光开始,无数文人墨客乃至乾隆皇帝纷纷在此题诗,并勒之岩壁。
这些摩崖石刻,字体以篆行为多,风格各异,镌刻极精,惜部分题刻已漫漶,现尚存十七处,有“千尺雪”、“蹑青冥”、“芙蓉”、“凌波栈”以及清乾隆长句等。寒山众多的摩崖题刻,为我们研究明末清初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史料。
5
东渚:窑墩遗迹
窑墩遗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东渚镇淹马村范家里村北,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遗址范围大,年代跨度广,且紧邻太湖,是一处极为重要的遗址。
这样文化底蕴深厚
风景绝美的高新区
你怎能不为TA点个大大的赞呢?
部分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旅游局
新浪博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