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面有个‘空*’第一书记呢,高高大大的,工作又扎实!”高田镇下山村脱贫户邹盛文骄傲的说。
这位第一书记叫赵振国,他出生在河北邢台,从*校毕业后入伍空*成为了一名空中引导地面指挥员,年底退役转业,满怀着对*对部队的感恩之情选择留在了桂北大地,服务桂北发展。转业后的赵振国在桂林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在机关,那份*人“建功立业”的情怀早已刻进了他的骨血里。年,当全国上下吹响脱贫攻坚的嘹亮号角,赵振国再也坐不住了,他主动请缨,申请到脱贫攻坚一线去战斗。由于是业务骨干,他的申请几次被单位排在了后面,在他的不懈争取下,终于在年3月如愿成为阳朔县高田镇下山村第一书记。
“我就是真心的想为村民干点实实在在的事。”如今再问起赵振国为何当时如此坚定的选择下乡驻村时的初心,他这么说道。轻描淡写的话语中透露出他要继续秉承并延续*人的“红色基因”,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立下的誓言。
心系群众、体察民情
他是为民解忧的“排难人”
到村之初,他挨家挨户与老百姓促膝交流,白天不在家的就晚上走访,全家外出打工的就电话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走遍了全村户人,第一时间融入了农民朋友圈。他还主动撰写了村情调研报告,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建立了全村58户人贫困户的“一户一档”资料。针对部分群众对惠农惠民政策了解不全面、不深入的,专门重点收集整理了教育、医疗、危改、易地扶贫搬迁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政策,坐在农户的家里头,站在群众的田地头,他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讲解脱贫攻坚政策。“你们快出去,我是不会搬的,我不用你们管。”赵振国又一次被五保户邹桂昌冷冰冰的拒之门外。邹桂昌是下山唯一一户仍住危房的五保户,赵振国带领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多次上门劝说其搬离危房搬迁至五保村,但邹桂昌始终不肯。多次接触后他发现邹桂昌在村内很少与村里人走动,平时出去也常常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原来是邹桂昌本人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五保户,想要被村里人正常的看待,可自己又没有多余的积蓄建房。赵振国了解后辗转大半个月跑了多个部门,通过民政部门拨款,镇*委、村“两委”多方筹集资金,最终为邹桂昌建起了新房。在搬入了新房后邹桂昌似乎换了个人似的,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前几日还特地跑到村委向赵书记他们送来了一封感谢信,邹桂昌激动的说:“太谢谢赵书记了,赵书记是我的大恩人啊。”
迎难而上、砥砺攻坚
他是敢做敢为的“实在人”
20多年的从*经历,淬炼了他敢担当、善实干的优秀品质。三年多来,他常常为村里的大事小事“忙里忙外”,早出晚归。忙“输血”、促“造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