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角
桑
桑手绘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小小桑树,大大财富
人民网宁洱年8月18日电,记者来到云南省宁洱县德安乡恩永村旧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水田园画卷——层层梯田错落有秩,白砖青瓦屋舍俨然,远处青山环绕,绿树成荫,屋后那大片枝叶茂密的桑树点缀恰到好处。自年来,恩永村在原有的种桑养蚕协会基础上成立了种桑养蚕*支部,通过“支部—*员大户—*员—农户”模式,带动村内群众实现蚕桑产业发展,至年恩永村种桑养蚕模式成效显著,不但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态居住环境。小小桑树,在恩永村人民的集体智慧下,为当地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致富铺路。
恩永村旧寨村民在蚕室内喂蚕(李林摄)图片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此则新闻介绍的就是本期主角:桑
摇曳生姿数千年的“中华宝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1]。年安阳殷墟出土的墓玉蚕以及甲骨文中有关桑蚕丝帛的记载表明:早在商代*河流域就有了发达的桑蚕业[2]
年安阳殷墟出土墓玉蚕,现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作为第一个使用以桑养蚕的国家,中国人与桑的关系自古以来亲密无间。这不仅与我国古代农业耕作特点有关,也与桑自身价值有关。
采桑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桑全身是宝,与蚕联系紧密。桑叶肥嫩可养殖家蚕。家蚕所吐蚕丝可纺丝制作绫罗绸缎,蚕蛹可供食用,蚕沙、蚕茧炭、僵蚕均可入药[3]。西汉张骞出塞通过丝绸之路用带带丝绸将当时的中国与亚欧大陆栓连起来。时至今日,时代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仍任重道远,不变的是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此外,桑基鱼塘模式在现代农业中被普遍采用,用以协调生产结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正在食桑的蚕宝宝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成熟桑葚色紫发黑,可鲜食、晾晒干食或制成果酱、风味俱佳。桑条韧劲十足,可编帽,做筐。桑木致密细腻,可生产农具,家具。桑皮富含纤维纸,可用于造纸。[1]此外,还有桑根,桑花,桑芽,桑耳,桑寄生,桑螵蛸等都是中医治疗病症时所使用的中药。
桑葚果酱图片来源:淘宝网(广禧食品旗舰店)
桑树的使用已有数千年,不但全身皆可用于生产实践,与其相关的产品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实在是一株造福华夏儿女的“中华宝树”
青枝绿叶紫果*根,一树四药皆可生
除用于生产实践,桑还具有自己独特的药用价值,你了解多少呢?
桑
青枝——桑枝[4]
1.来源产地:来自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嫩枝。全国各地均产。春末夏初采收。
2.性味归经:味微苦,性平。归肝经
3.功效用途:祛风湿,利关节。用于治疗痹症。
4.临证备要:煎服,9~15g
绿叶——桑叶[4]
1.来源产地:来自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初霜后采收。
2.性味归经:甘、苦、寒。归肺、肝经。
3.功效用途: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治疗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肺热燥咳,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4.临证备要:煎服,5~10g;或入丸散剂。外用煎水洗眼。清肺润燥多蜜炙用,余生用。
紫果——桑葚[4]
1.来源产地:来自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果穗。产于江苏、浙江、湖南等地。4~6月果实变红时采收。
2.性味归经:甘、酸、寒。归心、肝经。
3.功效用途: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证,津伤口渴,肠燥便秘。
4.临证备要:煎服,10~15g。大便溏薄者慎用
*根——桑根[5]
1.来源产地:来自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根。分布于全国各地。全年均可挖取,除去泥土和须根,鲜用或晒干。
2.性味归经:微苦,寒。归肝经。
3.功效用途:清热定惊,祛风通络。用于治疗惊痫、目赤、牙痛、筋骨疼痛。
4.临证备要:煎服,15-30g。外用煎水洗。
桑枝、桑叶、桑葚、桑根的中药图片来源:百度百科,淘宝网(龙哥绿植)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枝主要含有木糖、γ-氨基丁酸、L-天门冬氨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增强免疫、抗氧化、降血脂的作用。桑叶主要含有芦丁,桑苷等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延缓衰老的作用。桑叶常与菊花配伍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效。
桑菊饮图片来源:淘宝网(组合茶香店)
桑葚中主要含有*酮苷,胡萝卜素,可促进造血。[4]桑根中含有桑根酮,桑酮,其乙醇及丙酮浸出液在体外有抑制真菌的作用。[5]
寓于桑中的那些“小情愫”
向上滑动阅览
诗经·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白话译文[6][7]: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茂盛掩枝柯。见到我是那人儿,快乐滋味无法说!
洼地桑树多婀娜,枝柔叶嫩舞婆娑。见到我是那人儿,如何叫我不快活!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碧绿密又多。见到我是那人儿,情话绵绵难尽说。
爱你爱在内心窝,何不情意向你说?心中把你深藏起,哪有一日忘记过?
这是小雅中少有的几首情诗之一。此诗借桑生长茂盛之势,描绘出少女对于心上人思念情谊之浓与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之情。先秦时期诗句“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中的“桑梓”已成为无数游子所思念的故土。汉乐府诗歌《陌上桑》中秦罗敷美丽、聪慧、坚贞的采桑女子形象深入人心。还有“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那桑树下的童趣与农家乐。成语“沧海桑田”道出了世间万物变化之大。“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点醒了一时失意的世人。关于桑的诗歌成语历代还有很多,可见桑早已不只是作为中国人民生产实践的一种资源,在使用桑的过程中,辛勤的劳动人民也与它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情愫”。数千年来寓于其中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醇厚,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其实已离不开桑。
农俗门前不载桑——都是谐音惹的祸
农村注重风水习俗,种树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园内不栽*拍手”.[8]其中“前不栽桑”其实是源于桑通谐音”丧“,这才让门前栽桑落了个不吉利的象征。尽管如此,桑深扎根于中华大地,待到时节成熟,它又将为中华儿女贡献自己的所有,数千年如一日,却依旧惊艳不减半分。
摘桑葚图片来源:王子勇QJ
参考文献
[1]谈宜斌.栽桑与养蚕.科技日报.-02-21.
[2]中国历史时期桑蚕、植棉业和纺织业的分布和变迁.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研究中心.-4-21..
[3]田硕.桑树的药用价值.10./j.-..11..
[4]周祯祥,唐德才.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7---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2375820.
[6]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
[7]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8]生活有味.农村种树的习俗农“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园内不栽*拍手".百度文库
文字:长相思
排版:长相思
编辑:长相思
图片:见出处
END
好啦,本期关于桑的内容就讲到这里,希望本文对您走近桑有所帮助。喜欢本文的同学可以点赞收藏哦,我们下期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