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蚕相伴苦并快乐着 [复制链接]

1#

追溯历史,最早的蚕生活在古代的野桑树上,源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最习惯吃桑叶的特性,一代又一代遗传至今。石泉蚕桑文化传承悠久自不必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蚕技术也是越来越先进科学,但最基本的植桑养蚕,吐丝作茧却是一如既往。

蚕爱吃桑叶已是共识了,蚕的生长包括孵化期、幼虫期、蛹期和蚕蛾期,几个阶段各有不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桑叶可以为蚕宝宝提供更好的营养物质,满足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需求。蚕的一生从蚕宝宝成为熟蚕阶段会不停取食桑叶,这段时间是我们最繁忙的时期,需要为蚕提供桑叶。摘桑叶喂蚕我是记忆犹新啊!背上背篓拿上口袋去摘桑叶得我,为了快点完工,直接连桑树枝一块掰断,忐忑的回到家还是难免遭受桑树枝亲吻皮肤的酸爽,长大后才知道那时候桑树本来就不多,甚至好多家里桑叶不够还去采摘悬崖上的野桑,危险和辛苦不言而喻。那时候更不知道蚕除了吃桑叶,还能吃其他的食物:枸树叶、莴苣叶、榆树叶、柞树叶..但不能多吃。就算现在知道了也不敢随便给蚕吃,毕竟害怕它营养不良会生病,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回到家,把桑叶均匀的铺在蚕簸里,就像给蚕盖被子一样,这时蚕扭动身子,伸长嘴开始大快朵颐。好奇的我尝试用手拿着一片桑叶在蚕的面前晃悠,它却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桑叶的具体位置。很困惑它是如何发现的?原来我们的蚕宝宝拥有很好的嗅觉、味觉系统,它们可以帮助蚕宝宝去辨别桑叶中独特的气味,方便进食。蚕有眼睛却没有视觉作用,位于嘴巴旁边的单眼,只能感受外界光线的强弱。蚕身上的环形条纹将蚕分为头节、尾节和中间的体节。公蚕有十一节、十个条纹、身上还有几条黑灰色的细纹,而母蚕有九节、八个条纹、身子是乳白色的。蚕有七对脚,前面三对,后面四对,公蚕脚上会长毛,母蚕脚上没有毛。蚕变成蚕蛾后:比较胖的、翅膀较小的是母的;蚕蛾比较瘦的,翅膀较大的是公的。通过这些小细节可以判断蚕的公母。养蚕是个细心活,只有蚕吃饱了、吃好了,吐丝才更多,茧壳质量才更好。石泉政府近年来大力支持鼓励更多农户养蚕脱贫、增加收入,通过电商平台将石泉的蚕桑产业推向全国各地,远近闻名。如今天气转暖,又到了养蚕的好时节,不知,你准备好养蚕了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