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么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缕缕桑风,声声蚕韵。*甸镇利和村的养蚕人家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精彩演绎“化蛹成蝶”的增收故事,织就了农人致富的“小康梦”,桑风蚕韵,已成为*甸镇一道亮丽风景线。
这几天,在*甸镇利和村盛淼公司蚕棚内,数千张方格簇整齐排列,白花花的蚕茧如雪似霜,煞是喜人,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忙着摘蚕茧,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在村民们灵巧的手指下,离开蚕杆,将蚕房铺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盐亭县盛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培文:我们这季秋茧,出来的茧子颗粒大、色泽好、茧层厚,这季3个蚕房养了多张纸,收入可以达30多万。
*甸镇利和村在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那时村里没有一个成型的产业,土地大面积撂荒。年,在相关部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引进了村里第一个农业企业——盛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0多亩撂荒地栽桑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和工厂化养蚕,今年养蚕多张,实现产值多万,到明年全村可养蚕0张。
蚕桑产业的发展,也给利和村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家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在家门口挣上一笔工资。利和村发展蚕桑产业,不仅让上千亩的土地得到了增值,更让村民能够就近务工,蚕茧采摘期间,每天采摘蚕茧用工都要多人。
村民何仕芬:我们60、70岁了,又做不得啥子,就是摘个茧子、摘个叶子,工作还是轻松,一天有60-70块钱,每个月差不多有元的收入,还是可以。
找准路子、迈开步子,利和村通过产业杠杆的撬动,不但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还吸引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在城里打工的王雪梅和大部分村民一样,以前都靠打工赚钱,现在看到家乡发展蚕桑增了收、致了富,也准备回家栽桑养蚕。
村民王雪梅:我回老家来看到他们栽桑养蚕都赚到了钱,我也心动了,我也眼红了,准备明年回来栽桑养蚕。
发展蚕桑产业,让村里村民的收入从几年前的几千元增加到现在的2-4万元,村上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通过土地流转和到基地打工,顺利脱贫奔康,实现了“破茧成蝶”的蜕变。
利和村*总支书记王益:这几年栽桑养蚕不但让我们集体经济壮大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更让公司得到了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蚕桑产业园,走农旅结合的路子,打造桑果采摘、桑园养殖生态跑山鸡、桑叶养殖生态鱼,发展休闲垂钓,让我们村的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赚更多的钱。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西陵、嫘祖、高渠等乡镇也像*甸镇一样,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奔康的产业来抓,通过流转土地和资金入股,进行规模化养蚕,使蚕桑产业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的主导产业。
记者|衡廷凡
编辑|许晓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