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蚕桑,工作蚕技站。养蚕想致富,县里找老万。
他叫万祎敏,来自汉台区,现任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蚕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年7月毕业于陕西省安康农校蚕桑专业,同年分配来略阳山区从事蚕桑、魔芋等农技推广工作至今,年通过几年自学考试取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本科学历。他重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养,工作扎实,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了*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站干部职工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扎根基层数十载,产业脱贫把头带
作为一名农业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他扎根山区,积极献身略阳农业科技事业。从专业学校毕业后,放弃平川县工作来到略阳县扎根基层,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一干就是三十余年,为略阳县蚕桑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年以来,经过认真筛选,被聘请作为产业脱贫技术服务专家级包村指导员以来,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和送技术下乡、技术指导服务工作,近年来,累计开展以魔芋、蚕桑为主贫困劳动力培训36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人次,开展技术上门服务和电话技术指导服务共计人次,解决群众技术难题个。
在工作中急群众之所急,不管上下班,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农民群众的咨询电话,他都不厌其烦认真给讲解,直到农民听懂为止,有农民要求上门服务的,他总是尽可能积极上门开展指导服务,手把手的教他们魔芋种植、栽桑养蚕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民亲切的说老万是他们的贴心人。同时他还要求本站所有技术服务人员,要以榜样为力量,认真细致为农民群众服好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他还负责带领全站蚕桑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发展蚕桑新型经营主体12家,培育蚕桑龙头企业1家,建蚕桑示范园区1个,示范基地5个,指导园区、基地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带动周围群众,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立足实际抓蚕茧,助力脱贫效益来
略阳县有种桑养蚕的传统,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养蚕专家。年下半年,县政府决定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他主动请战,发挥特长,积极支把蚕桑产业做为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
亲自制定蚕桑产业发展规划,紧盯蚕桑技术发展前沿,积极引进、推广桑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为蚕桑产业大发展寻得了捷径、蓄积了力量。
积极引进强桑、农桑等高产优质良桑新品种建密植桑园亩,将电动桑剪、电动除草机、微耕机等机械化设备用于桑园建设管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桑园管理水平。在蚕种催青保种关键技术环节上,引进智能化蚕种催青保种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蚕种胚胎发育所需的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等参数的电脑精确控制,满足了全县年养蚕6万张的生产规模,节省了劳力,提高了孵化率。
积极引进小蚕共育智能化设备4套应用于小蚕集中共育技术上,大大提高小蚕发育整齐度,达到降本节耗,提高小蚕共育水平。大力推广大棚养蚕(工厂化养蚕)和活动蚕台育、地蚕育等大蚕省力化饲育技术,推广养蚕大棚平方米,方格簇5万片、塑料折簇张,实现自动上簇技术,减少了除沙和蚕病发生,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蚕桑规模化发展。在蚕茧烘干上引进自动化热风循环烘干设备,解决鲜茧烘干问题。通过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从根本上改变蚕桑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为全县蚕桑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疫情防控不放松,指导蚕农早复工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按照县委政府要求,在县农业农村局的安排部署下,他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服从大局,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同时指导农民和经营主体有序开展复工复产。为了避免人员密集、交叉感染,疫情初期采取错峰上班,轮流上班的方式积极主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严格做好单位办公及周边环境的清洁、消杀工作,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