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图说东港深山寻蚕乡新农镇秋蚕放养记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36628.html
图说东港

中伏破蚕

今天,是图说东港的第期。两年多来,每一期精彩的图片故事背后无不浸润了东一网拍客团队的汗水。

为了探访养蚕这一古老又神秘的职业记录东港蚕农的生活,7月20号起,东一网拍客就“驻扎”到新农镇北宋家屯的蚕农家里。

东港近来少雨,空气闷热而潮湿。而7月24日午后的新农镇北宋家屯,却是那样安谧而柔和。

但蚕农张吉安却无暇享受,此时,他正在打一盆清水为蚕卵破壳做最后的准备。

蚕卵破壳,被蚕农叫做“破蚕”,即蚕卵离开母体一周至十天时,蚕农需要把蚕卵涮洗干净晾晒,再将蚕卵送到蚕场的柞树上等待破壳。

在蚕农的心中,粒粒蚕卵都是金。张吉安说,蚕的一生极其干净,所以蚕农必须在蚕破壳前为蚕卵消毒。一夜过去了,7月25日的清晨5点,北宋家屯在虫鸣鸟叫的晨曲中醒来。

张吉安已经拎着晾干的蚕卵走出了家门。北宋家屯蚕农的蚕场距离自己的住处都有些距离,驾车放蚕不为时尚,实属必须,但是像张吉安这样驾着“高大上”轿车放蚕的并不多见,难怪邻居们戏称他为“土豪蚕农”。

“土豪蚕农”张吉安说,邻居们在开自己的玩笑,这辆车是二手货,时不时地还打不着火,看看等秋蚕卖了,还真得换辆一手货呢。

张吉安车子快,爬山的速度也快,从停好车到登上山顶不过十来分钟。

而此时,蚕宝宝已经急不可耐地探寻世界了。那个红褐色发亮的,便是蚕宝宝的脑袋。

所有的蚕宝宝在破壳成虫后都要蚕食掉自己寄居了一周的卵壳,是其天性和本能。也因为蚕食掉了营养丰富的卵壳,蚕宝宝才会有足够的力气爬到柞树叶上。

嘴叼牛皮纸,手拿装订器。张吉安在柞树丛中为蚕宝宝寻找合适的“家”。

“乔迁新居”后的蚕宝宝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开始在柞树叶上大快朵颐。

很快,满树都是蚕宝宝。刚刚来到世界的蚕宝宝食量惊人——这是在蚕宝宝上山后第二天拍摄的图片,此时的柞树顶部已经仅剩叶脉。

刚刚诞生的蚕宝宝有着人类不能想象的超强生物记忆力,它们会自己爬到柞树叶上。蚕的一生十分顽强从不惧栉风沐雨,但食物链单一只吃柞树叶,其他食物都会令其不适甚至死掉。

在辽宁的柞蚕放养区,无论山势多么险峻,蚕农都要保证蚕场不能有高草,用蚕农的话说“露头便打”。张吉安解释,清除蚕场高草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方便蚕农作业,二是保护柞蚕生长的安全不让害虫顺着高草接近柞蚕。

说话间,张吉安捏起一只螳螂。“它在菜地里是益虫,但是到了蚕场就是害虫,非灭不可。”

蚕农虽然辛苦,但是在“破蚕”周期内相对轻松,类似为蚕宝宝“安家”的事情,基本上一个人就可以搞定。

张吉安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于是,早间偌大安静的蚕场,张吉安悠扬的口哨声显得清亮且耳熟——“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

关于困惑,放了将近三十年柞蚕的张吉安说,在北宋家屯最老的蚕农将近八十岁,往下是六十左右,像自己这样48岁正值“当打之年”的蚕农已经不多,35岁以下的已经没人放蚕。“再过二十年,这里可能就见不到放蚕的了。”

忙了一早又吃了一些干粮,口干舌燥的张吉安俯下身子猛灌几口山泉水。“我上山从来不带商店卖的矿泉水,就喝这里的山泉水。这水干净,你别看蚕农干活穿得脏兮兮的,但在山上那可讲究了,没有人往水里扔任何东西的。”

张吉安山上的“家”。蚕宝宝刚刚上山,张吉安休息的时间不能过长,取了床铺上的爆竹后急匆匆又赶回蚕场。

用香烟引燃爆竹。(小编提示:危险动作,切勿模仿!)

一弹弓打出去,爆竹在空中炸响,企图偷食蚕宝宝的麻雀被惊飞。麻雀是柞蚕最大的敌人,又不能猎杀,蚕农们便想到了这样的土办法。

蚕农上山就很难太闲,按张吉安的说法,每个蚕农在山上都有自己的副业,譬如他自己,每天忙完了柞蚕的事情,总得插空绕过这密密的荆蔓,照看一下规模不小的林下参。

山上的简陋旗杆和旗帜,寄托了张吉安和其他蚕农太多的祈愿。“每年的七月十五,这山顶可热闹了,鞭炮焰火老漂亮了。七月十五是普通人眼里的*节,却是蚕农敬山神的日子,动静小了可不行。”

天将中午,张吉安准备下山,另一拨蚕卵等待着他去消毒涮洗。张吉安说,“从夏天开始到上冻,就别想清闲了。“破蚕”之后,蚕一周蜕一层皮,俺们叫一眠儿二眠儿三眠儿和老眠儿,四十多天到五十天之后,蚕就开始“倒煞”了,把身体内所有的脏东西全空干净准备吐丝,都得盯着。放蚕的不比蚕轻松。”

这里,是张吉安和其他蚕农的家,山上,是蚕的“家”——所有的辛劳,皆为安家。

东港人的一天深山里的“助产士”

图说东港

城市视界

图:老苹果/文:暴力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