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条蚕丝被需要条蚕吐丝宁波 [复制链接]

1#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0/5474665.html
5月20日,小满在江南地区这是一个“桑叶正肥蚕食饱”的节气

小满节气来了,蚕宝宝准备结茧

东桑西移

“哎呀,可惜你们来了,却看不到蚕。”宋锦方在纸箱里翻了半天,才找到三条蚕。记者看到,其中一条看起来已经准备结茧,却不知为何已经变成了“僵蚕”。

宋锦方的老家在桐乡。这是全国知名的蚕桑之乡,有着近年的栽桑养蚕史。

宋家祖祖辈辈都是养蚕人。他年来到宁波,从事手工桑蚕丝制作。宋锦方在宁波也养蚕,但多是供应学校、学生所需,至于做桑蚕丝要用到的大量原料,要么来自桐乡老家,要么来自其他省份。

可能至今为止,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栽桑养蚕是江南,尤其是江浙一带农村的传统副业,是家家户户都会的一门手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浙一带养蚕人不少。在宁波本地,现在可能也就奉化、宁海还有人在养蚕。”在宋锦方看来,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受江浙一带工业飞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少的农民愿意从事这一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江浙一带留给桑树的空间也越来越少。“东桑西移”逐渐成了一种趋势。

“像四川、广西已经成为国内养蚕规模最大的省份。”宋锦方说,“像两广地区,气候条件更为适宜,前前后后可以养五批蚕,而像浙江一带,也就养三批。”

不过,宋锦方也说,虽然不再见家家户户栽桑养蚕的盛况,但江浙一带,尤其是苏南、浙北制作桑蚕丝的工艺在国内还是数一数二的。

从事桑蚕丝制作多年,宋锦方对“东桑西移”有着切身感受

不好“伺候”

打开冰箱,有好几块用塑料袋包着的纸板,上面布满了黑黑白白的小点。若没有宋锦方提醒,记者很难将其和蚕卵联系起来。

“像这种白色的已经坏了,黑色的是可以用。”将蚕卵放在接近零度的冰箱里,是为了等桑叶“初长成”。

“今年桑叶出得挺早,比去年提前了10天,但气候变化太大,对桑叶的品质有影响。”等到桑叶“初长成”,就可以把蚕卵从冰箱里拿出来。随着气温回升,它就会慢慢变成一条蚕。

“像宁波的气候条件下,5月初开始发种,预计等到5月底蚕就会做茧。”

养蚕的人越来越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太辛苦”。

“蚕24小时一般要喂食4次。桑叶最好现采现吃。太阳东升前和西落后采摘的桑叶最为新鲜、滋润,营养价值高,有助于蚕吐丝。”

宋锦方指着一片桑叶的茎说:“有没有看到茎里面白白的,像乳胶一样的东西?这是一种天然纤维,蚕就是靠这个来吐丝的。”

“一次性采一堆桑叶存在冰箱里,如果只是养着玩,那没关系。如果想要它吐丝的,那这样养出来蚕即便吐丝,丝也很少。”

蚕不仅挑剔桑叶是否新鲜,还挑剔桑叶是否健康。很多小区里种的桑树,为了防止病虫害,都会喷农药,蚕吃了就会出现不适应,甚至死亡。

蚕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很高。像蚊香、花露水的味道,很容易导致蚕吐水;有时把它们放在空调房里,它们也会因为空气不流通而出现异样。

蚕对风向也很敏感,被风吹过之后会变成“僵蚕”。不过,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刚蜕皮的蚕上,因为它本身比较脆弱;蚕忌讳的是西北风这样的冷风,至于像东南风那样的热风,则要好一些。

从茧到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37道工序

从一条条的蚕,到一条可以盖的桑蚕丝被子,宋锦方说,需要完成37道工序。包括烘干、选茧、煮茧、剥茧、晾晒、脱水/油脂、高温消毒等。

他选择将制作桑蚕丝制品的绝大部分工序放在桐乡老家完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尽可能节省成本,“我只要将老家寄来的蚕丝撑开,做成被子、衣服等各种成品就好。”

选茧很考验经验。宋锦方抓起一把蚕茧,轻轻一捏,有些蚕茧立马像漏了气的乒乓球一样,凹进去一个坑,“那种捏不出坑的,说明蚕丝比较厚。”

蚕茧的好坏,直接影响蚕茧的收购价格。目前,鲜蚕茧的收购价格在每斤元到元不等,干蚕茧的价格则要贵一些,每斤在元左右,“3-4吨鲜蚕茧才能做1吨干蚕茧。”

煮茧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煮的时间太长,纤维会被煮烂;煮的时间不够,剥茧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宋锦方正在做一床厘米×厘米的春秋被,约3斤重。做这样一条被子,要用到个到个蚕宝宝吐出的丝。

他拿起一块由48个蚕茧制成的丝块,套在半椭圆棚架上,一次次撑,直到半透明的状态,之后再将丝片铺到床上,一点点拉伸、延展,直到它将断不断,变成被子中的一层。

记者忍不住上手摸了摸,触感轻且柔。

这样一块丝,由48个蚕茧组成

在一次次的“拉扯”间,原本厚实的丝块变得薄如蝉翼

一字之差

采访过程中,有顾客抱着一床被子来找宋锦方“鉴定”。宋锦方上手一捏,就说:“不用看了,肯定不是百分百的。”

宋锦方说,蚕丝被和桑蚕丝被,其实是有蛮大区别的。

蚕丝被更像是一个统称,用到的原料除了桑蚕丝,还可能会有木棉丝,一种植物纤维;也可能会有榨蚕丝,一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的“毛毛虫”食用柞树叶后吐得丝。

桑蚕丝被,用到的原料只有桑蚕丝。

因为原料不同,价格也会有差异。贴在墙上的价目表显示,一斤桑蚕丝的价格为元,一条被子根据分量不同,价格从元到元不等。

采访过程中,陆陆续续有顾客上门,有年轻人来做桑蚕丝被,也有上了年纪的,把自家用了几年的桑蚕丝被抱来翻新。

虽不能说“门庭若市”,但也是络绎不绝。这样的场景,宋锦方年刚来宁波那会儿不敢想。

“当时大家还都没有盖桑蚕丝被的概念,买东西也都讲究品牌,不会把我们这种路边小店放在眼里。如今,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不再一味追求品牌,开始追求品质。”

桑蚕丝被是用食桑叶的蚕吐出的丝制成的

拥抱时代

其实,刚走进宋锦方的店里,最先吸引人眼球的,不是那床做了一半、如同云朵般绵密的被子,而是桌子上的手机支架。

“你是在拍短视频,还是直播?”

“我主要拍点视频发抖音。”宋锦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对55岁的他来说,拍抖音是“拥抱时代”的一种方式,至于直播,还有点远。

粗粗浏览了一遍宋锦方拍的内容,多跟桑蚕丝被的制作工艺有关。虽然视频的制作比较简单,但也吸引不少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