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洋镇鼓劲村通过建设智能养蚕场实现自动化养蚕,改变传统养蚕模式,实现蚕桑工厂化饲育,进一步完善了蚕桑配套技术产业链。不仅节省了人力,养蚕效率也大幅提升。
记者在蚕桑基地看到,在占地亩的蚕棚里,刚刚投用的自动化养蚕生产线运行稳定,蚕农们正操纵移动式蚕台,为大蚕喂桑给叶。
蚕农徐瑞洋
据了解,按照以前的传统模式,像这样大规模的饲育桑叶,至少需要20多人用6个小时来完成。现在有了自动化养蚕设备,喂一趟桑叶最多花10分钟,一人一天可以喂十张以上的蚕儿。
蚕场技术顾问仲伟荣
据介绍,这条自动化养蚕生产线包含标准蚕棚、电动轨道、移动式蚕台和自动上簇升降机等设备,并能根据蚕棚面积进行增减。从一龄蚕开始直到大蚕上蔟、自动取茧,都能由生产线自动完成。同时还打破常规的家蚕饲养模式,实现家蚕多批次饲养,也就是说每年的4~10月连续地进行养蚕,一年下来养蚕批次由原来的4批增加到现在的8批,从而提高了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应现代蚕业生产发展的要求。
记者:夏 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