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民夜扬州系列夜逛淮海路绿杨夜话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ww.txbyjgh.com/m/

市区的道路各具特色,如果细细品味,各有各的风格,淮海路就是其中扬州味比较重的一条。且不说它盛夏的绿树浓荫,留给人们清凉的记忆,就是在草木凋零的冬季,特色依然很鲜明。它是5.09平方公里古城区域内晚上人气比较旺的一条路,也是将扬州文化的包容性诠释得比较好的一条市区道路。

首先是餐饮文化的丰富。这里曾经有本土的飘逸着“魁龙珠”浓香的富春茶社,维扬风味的各式小吃,中式快餐的宝宝熊,制作正宗的“三香碎金”扬州炒饭;也有全国各地的风味火锅,来自宝岛台湾的永和豆浆,现买随带的手抓饼;还有海外风味的德州牛排、日本料理、韩式烧烤、港式小炒。如果想约三五好友小叙,这里还有廊桥遗梦的茶艺、巴黎春天的咖啡。夜晚徜徉其间,看着众多霓虹闪烁的店字招牌,就会让你食欲大增,更不用说看到店内的人头攒动。尤其是火锅店,几乎是一店一品,有老妈米线、厚丰肥牛、椒香辣虾、青岛扎啤城、日日红香水鱼,还有酷辣辣、山路久、香辣蟹、小肥羊等10多家,几乎家家每晚都要翻台子,生意真的很不错。不过现在餐饮店的门脸变得也快,今天还是这个招牌,隔段时间来看,已经换成了另一家。

其次是建筑文化的多样。道路两侧的深巷内,还保留着不少传统特色的民居。扬州中学对面的朝阳巷,旧时称作阴阳巷,是明代阴阳学衙署所在地。清太谷学派周太谷先生曾经讲学于此,巷内有太谷传人李晴峰的祠堂。沿途还有几处西式建筑,位于淮海路42号的憩园,系原国民党中常委王柏龄在扬的私邸,这座千余平米的花园里,古树参天,芭蕉丛丛,气度不凡;沿墙有假山湖石,其间有池水萦绕。豪华气派的西式洋楼中的地板、楼梯,都原样保留着,让人们去体验和追忆。原来作过市规划局办公地点的大汪边招待所,是民国十年用盐业税款聘请宁波工匠设计建造,给两淮盐务稽核所的外国人居住的别墅。楼内有客厅、卧室和书房,并具备较为现代的生活设施。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接待过许多政要和知名人士。由于工作的关系,有一阵子时常要去规划局,每每踩着那赭红色的木楼梯,听得吱吱呀呀的声响,心中便充满了敬畏。医院院内的那幢西式小楼,是美国基督医院的遗存,前两年在原址作了复建。总共不到两公里长的范围内,汇集了多处外来风格的建筑,在市区其他路段是不多见的。

再次是景观文化的兼容。从新北门桥到南通西路,整个道路沿线,栽种的都是梧桐树。这虽是一个外来树种,但在扬州生长得却很繁盛,有些粗硕的树干一人已难以合抱,与周边院落内的杉树、槐树、黄芽、竹子等本地草木一起,在春夏时节把淮海路装扮得绿意盎然。

或许是由于它是扬州历史最久的一条城市道路的缘故,一路走过来,你会嗅到浓烈的文化气息。北端有扬大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间有百年扬州中学,南面有扬大医学院,另外这条路上还有扬州八怪纪念馆。如果你留意,会看到一路上有六七家书店、两三家琴行,看到体现休闲文化的会所、特色足疗和美容美发店,看到展示多彩服饰文化的精品屋和专营店,看到具有现代节奏的世纪影城和KTV练歌房,如此众多的业态汇聚在淮海路上,不仅昭示了它的繁华,更体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的和谐共赢。

孩子读中学的时候,我们租住在医学院宿舍,有好几年的时光,每天上下班都从这条路上走过,晚归途中时常绕道扬中北门,从对面的炒货店称一斤瓜子,亦或是二斤蚕豆,带回去剥剥,好像没太在意四季的更迭,如今一愰已过去了多年。偶尔在城区有个应酬,结束后还会不自觉地绕过去,沿着扬中围墙外砖铺的人行道,再走上一段。

(感谢汪民军先生提供文中图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