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图来源:大蜀道纪录片
李白诗云:“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古蜀道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古蜀道背后还有哪些内涵?它为巴蜀及周边文化区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今天小艺就要跟大家叨一叨,这顶顶有名的“大蜀道”。
01.
什么是蜀道?
褒斜道、陈仓道、子午道、金牛道……
所谓蜀道,就是古代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之间道路的总称。说来容易,但两地之间有秦岭和大巴山阻隔,要想在崇山峻岭中穿梭,其曲折凶险,实在困难。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的便是此事。
蜀道因此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区段:一段是关中穿越秦岭至陕西汉中段,主要是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另一段是由汉中穿越大巴山直抵四川,主要道路为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也称洋巴道)。
是不是不太明白?没关系,我们来看看下图
图源:最爱历史
也就是说,蜀道的这几段,大致是一个“北四南三”,一共7条道路的格局。
另,古蜀道中,还有一条诸葛亮北伐的祁山道,和三国时期邓艾灭蜀的阴平道。
纪录片《大蜀道》选段
要理清这几条蜀道每一条的历史故事恐怕不容易,其中的故事,我们将在第三部分“蜀道传奇”中仔细讲解。
不过这条荔枝道倒是可以一提:根据各种考证,唐朝时重庆一带气温较高,种植荔枝,专家们做出了“贵妃荔枝蜀地来”的推测。
杜牧诗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场景,实是唐玄宗时期,重庆的荔枝,通过荔枝道快马加鞭送入长安大明宫中,而非来自今天的岭南地区。
荔枝道上的摩崖石刻图源:光明日报
02.
蜀道上的文化融合
天道、神道、人道合一
蜀道首先是一条“天道”。
《战国策·秦册》记载:“蜀,西僻之国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蜀地与中原王朝被绵延纵横的秦岭与大巴山阻隔,崇山峻岭间飞鸟难渡,猿猱愁攀: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剑门关鸟道动图来源:大蜀道纪录片
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便是剑门关。所谓剑阁,就是说它以峭壁为剑,檐栈为阁。其两侧的大小剑山绵延数百里,刀刻斧劈般的巨大山石,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形成一道凛然不可逾越的屏障。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卢照邻诗)在一条狭窄的裂缝之间,剑门关就守护在这里,一线中通。
剑门关图源:成都景区直通车
另一座重要关口,金牛道天雄关,在今昭化镇西南,光听名字就知道是一座雄关。
金牛道天雄关图源光明日报
虽有艰难险阻在前,然“得蜀则得楚,得楚则天下并以”,对于蜀地的千里沃野,历代统治者无不垂涎,势必要建立中原与蜀地的通道。
于是,飞梁架绝岭,栈道接危峦。一条条贯穿秦岭、跨越巴山的蜀道相继贯通。
由此,蜀道的历史开始上演。
图源:成都景区直通车
然而要开山,谈何容易!悲壮的“五丁开山”神话和《蜀道难》中“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向我们侧面展现了修筑此道的千难万险。巴山四道之中最早开辟的金牛道,便是这些故事发生的地点了。
蜀道的建设,让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交互变得微妙。因此,蜀道必定是一条“神道”,而且是一条佛教、道教、各种民间信仰相互交融的神道。
巴蜀地区雄起天险,人在此地,不能不生敬畏之心。早在这里还是古蜀国的时候(也就是“蚕丛”及“鱼凫”这些古蜀王统治的时候),那些瑰丽奇幻的宗教符号#三星堆#就已让人目不暇接:
三星堆出土文物图源:三星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