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因食而美,民因食而乐。12月7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我市“江南美食之都”称号,常州再添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中国烹饪协会专程发来贺信,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邢颖和市长盛蕾出席授牌仪式并共同为“江南美食之都”“江南美食研究院”揭牌。
餐饮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也是彰显城市魅力的闪亮名片。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从塑造“旅游明星城市”,到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休闲度假中心”,“食美常州”品牌建设始终被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已成为常州旅游的“金名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餐饮企业4万余家,其中,中华餐饮名店7家、江苏餐饮名店8家,餐饮从业人数超20万人。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江南美食之都”创建工作,在打造餐饮标杆企业、培育美食集聚区、弘扬江南美食文化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为巩固“江南美食之都”创建成果,我市专门成立江南美食研究院,深度挖掘江南美食品牌价值,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合作体系,系统化开展品牌打造,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当天的活动中,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江南美食研究院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大在国际交流、教育培训、理论研讨、赛事展览、美食节庆、品牌培育、媒体宣传等多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江南之美,何止山水园林,也在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以饮食而言,常州人要吃得鲜,吃得好,吃得有文化,是真正的讲究“美食”。
白居易于江南食春笋,大赞:“紫箨折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常州之大,亦何止人文。苏东坡于常州食河豚,餐毕大呼:“值得一死!”随手写下千古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常州美食,可谓江南翘楚。
常州人站在东经度、北纬1度的地理坐标上,面向东方,左边牵着长江,右边揽着太湖,史称“江东”,人谓“福地”。如此区位,物产丰富、天赋美食,把常州人的口味弄得刁钻无比。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俗话还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俗话又说,众口难调。于常州人来说,俗话一、俗话二,不是问题。问题是俗话三,如何调好口味。东边邻居无锡、苏州、上海,口味偏甜。西边邻居镇江、南京,口味偏咸,过了长江,那口味就不是江南了。调来调去,调出一个“鲜”字。
常州鲜味,灵魂在一个“三”字,名曰“三鲜”。第一鲜,是时令之鲜。所有美味食材,都有时间要求。譬如刀鱼,一定要清明之前食用。清明节后第二天,价如黄金的刀鱼,立即贱如青菜萝卜。譬如沼虾,一定是吃黄梅季节的。此时的沼虾正当交配季节,虾籽鲜美。过了黄梅,身价大跌。清代漕运总督、常州人管干贞,写过《毗陵食品拾遗》,书中有“时里白”一说。所谓“时里白”,是太湖白鱼。太湖白鱼常年都有,但常州地方上讲究要“梅后十又五日出网”,这个时段所捕之白鱼,美称“时里白”,味道最是鲜美。第二鲜,是食材之鲜。占襟江带湖之利,常州菜谱中,无臭菜、无腌菜、无渍菜。譬如臭鳜鱼,譬如腌苋菜梗,譬如渍白菜。老常州的菜系,连辣味都不上桌。嫌弃的就是这些臭、腌、渍、辣等,影响了一江春水中取来的食材之本味与鲜味。第三鲜,是赋提之鲜。有些食材,本身没有味道,就要赋予鲜味。有些食材,回味不足,就要提升鲜味。赋鲜之作,譬如太湖银鱼。银鱼细如项链银索,本身并无滋味。常州人赋鲜于银鱼,方法有二:用高汤制作银鱼羹,用蛋清烹制芙蓉银鱼。高汤之鲜,蛋清之鲜,使银鱼立即鲜美无比。提鲜之作,譬如猪骨汤。猪骨汤喝到最后,回味略有微酸。为了提升回味,猪骨汤里一定要加入或干贝、或淡菜、或开洋等海味,让猪骨汤的回味变得丰满厚实。年年春江水涨、春风骀荡、春花绕裙之时,常州三鲜即如郊野烂漫之景、小楼春雨之丝,逶迤而来。首先是“地三鲜”:蚕豆、苋菜、蒜苗。经过漫漫百余天的低温,清明、谷雨过后,立夏时节,蚕豆、苋菜、蒜苗,如邻家少女,倏忽间就出落成水灵灵的大姑娘了。有花堪折直须折,此时出阁正当时。于是家家试新、户户尝鲜。然后是“树三鲜”:杨梅、枇杷、樱桃。也是立夏时节,杨梅紫了,枇杷黄了,樱桃红了。春气勃发的和暖天气里,红妆女子、青衣少年手中白玉盘碟,盛上鲜果,往文雅里说,常州词人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那是沦肌浃髓的生动。往俗气里说,真是当贼的心都有。
再后是“水三鲜”:鲥鱼、刀鱼、河豚。清明时节,长江水温回升,少男鱼、少女鱼们迅速健康成长,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鱼们,尤其是鲥鱼、刀鱼、河豚这三种,属于鱼类中的早熟青年。早熟青年的特点,是会谈恋爱,撩汉、撩妹,不教自会。荷尔蒙丰富,多巴胺爆棚,面容姣好、皮肤紧致、行动敏捷、浑身散发莫名其妙的香氛,让异性难以自持。王安石忍不住“鲥鱼出网蔽江渚,获笋肥甘胜竹乳”、苏东坡垂涎三尺“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被这群早熟的青春期的少年鱼们给闹的。
不在时令上,餐桌上如何尝鲜?常州人发明了一种四季皆有、随时可尝的鲜货,叫“三鲜馄饨”。据说,三鲜馄饨的原创,是越国第一美女间谍西施。西施侍候吴王夫差,见夫差常常深夜操劳,就用面皮包了鱼虾肉糜等鲜美之物,放入鸡汤中,大意是美女、美食,美美与共,消磨夫差的雄心。夫差没见过,问这是什么,西施无以为名,回曰“混沌”,意思是鱼虾肉糜与面粉混在一起的东西。后人依音,名曰“馄饨”。吴国都城阖闾城,遗址在常州,西施是在常州发明馄饨的。如此看来,馄饨的原创版权,还是常州的。
传说当不得真,但常州人做馄饨,仪式很隆重,似乎此物来头不小。旧时,明清样式的住宅,邻里相连,鸡犬相闻,一家煨肉香三家。只是,无论煨多少肉,没有说煨好后要给邻居送一碗的。然而,馄饨,常州人自做的馄饨,下锅煮熟后,是一定要分送左邻右舍品尝的。据考,分送馄饨,是常州特有的风俗。换言之,自己做的馄饨,在常州的文化语境中,可以充当礼物。与此对应的是,吃了别人家的馄饨,把碗还回去的时候,常州规矩,要放个鸡蛋在碗里,不能让碗空空而归。这种充满敬意的仪式,恰到好处地印证了国人“礼尚往来”的优秀传统。从这种仪式去体察,说馄饨源于吴地宫廷贵族,似乎也不无道理。
一个“鲜”字,让常州这个位处江南核心的城市,在可体会、可触摸、可品尝的层面上,把江南的神韵,诠释得生动无比。此间更值得一说的是,常州城从古代传承至今、千年不变且唯常州独有的一个地方风俗——除夕中午阖家吃馄饨。
除夕这天,最重要的是晚餐,一年的总结、来年的祝祷,全在这顿丰盛、丰富、丰满的晚餐之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午饭怎么吃。午饭吃多了,年夜饭就吃不下了,然,午饭又不能不吃。那么吃什么?常州有谚曰:“粥半夜,面黄昏,馄饨只能饱一顿”,意思是,馄饨这东西,吃了容易饿。于是,常州人除夕中午,就吃馄饨。
除夕,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馄饨这种简陋的食物,如何与之匹配?常州人用一个字配之:“鲜”!
除夕中午,常州阖家做馄饨。这个馄饨馅,猪肉要选前夹肉,或者五花肉,三肥七精。入陈酒嫩姜少许,剁成肉糜。青菜当然是去边皮的。有以荠菜为馅的,取其报春之鲜,然不可全用。荠菜是野菜,做馄饨馅水份不足,入口有干涩感。所以,选了荠菜馅,一定要加青菜若干,以求润喉。
别以为这就是了,要买上半斤青虾,去壳存肉,细细剁了,掺入馅中。除夕时的青虾,常州价钱卖过百元,就是给这种讲究闹的。更有甚者,还要加二奉承,捡几个上好香菇,开水氽过,快刀急剁,弄成细末,揉搓入馅,图的是一口下去,香味别具。
千万不要以为这就讲究完了,还有人要找个沾着山泥的冬笋来。敲泥剥壳,弄出如玉笋身。切成薄片,入锅焯水。一定要切成薄片焯水,否则冬笋入口有麻味。这过水的冬笋也是要千刀万剁的,剁成碎屑后,拌进菜肉中,为这顿馄饨增添玉色。
馄饨成了,汤又是问题。清汤肯定不对,一年到头了,不能清汤寡水,要丰厚。肉汤要文火慢炖,直到汤色凝重为止。所谓凝重,就是一眼不见碗底。如果是骨头汤,则要精熬,熬得多年媳妇熬成婆,骨髓熬入汤中,面上不见些许油腻,入口要满嘴顺滑。再讲究点,那就要用一只多年母鸡了。那只母鸡的肉肯定是没人吃的,说是木兮兮的且嵌牙,放一边去,只用那汤。讲的就是那汤面上有一层金黄色的油斑,看着觉得黄金万两,吃着觉得心满意足。
事情还未完,最后要交待的是,馄饨碗里,一定要有小葱。常州人把小葱叫“香葱”。一碗如花似玉的除夕午餐馄饨,碗里是不能没有香葱的。注意,此处不能用大葱,那是长江北面的食谱,江南人不吃的。小葱也要剁细了,撒入刚出锅的馄饨碗中。据说人肚子里有馋虫,有好吃的,就会爬出来。香葱让热汤一激,香气四溢,其气能把虫杀死,因此此物叫“杀馋虫”。
常州人这种讲究,如何得来?左江右湖固然是其一,历来王侯所居,是主要根源所在。季子是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王储,公元前年就封在常州。吴国宫廷之豪奢生活,常州先民那是历历在目。其后,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又封在常州,他家看门的人,把珍珠当鞋带上的饰物,吓跑了一大群来献宝的贿客。魏晋间衣冠南渡,许多北方大族,纷纷落户常州,出了15位皇帝的兰陵萧氏,就在常州孟河,诗酒风流,闻鸡起舞,让常州人知道了什么叫贵族。《吴风遗韵》季全保绘
物产丰富,文化昌明,加上世家大族的排场,流风遗泽,造就了常州人对美食的讲究,把这饮食日用的小事,生生积淀成了传统,成了美食文化。
作者:张戬炜
常州必吃的十大美食,你吃过几种?
常州大麻糕
独具常州风味传统美食之一。始于清咸丰年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用猪板油、面粉和脱壳芝麻、白糖、精盐等原料通过传统的桶炉烘制而成,具有甜、咸、椒盐三种口味,呈圆或椭圆形状,其色泽金黄,香脆松软,层次分明。这个饼最好是热着吃,冷了以后会影响口感。
常州萝卜干
常州名吃之一,当地人常用它做下酒菜。其做法是:当地产的实心红萝卜为原料,洗净切条,然后晾晒,再加入适量的盐、糖及多种辅料,精心腌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黄里有红,咸中微甜,香脆不辣,十分可口。且价廉物美,携带方便。
常州芝麻糖
常州芝麻糖是当地的传统名吃。也是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唐朝,盛于宋朝。芝麻糖是白芝麻、白糖、麦芽糖、面粉、桂花、橘皮等原料精制而成。其特点是:味香甜酥不粘齿,口味松脆。
虾饼
虾饼,又称“铜鼓饼”。里面包裹着新鲜的虾肉,过油炸,酥脆鲜香,营养美味。让常州人念念不忘的味道最属青果虾饼这家店了。老板张小兴坚持“虾多才是硬道理”,从不偷工减料,保持着原有的独特风味,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豆渣饼
豆斋饼是常州独一无二的小吃。这种小圆饼只有铜钱般大小,所以也称“金钱饼”。豆斋饼源自对祖先的祭奠,在今天,已成为老百姓饭桌上一道常见的美味菜肴。豆斋饼油炸后,还可以做成糖醋豆斋饼,味道可以跟糖醋排骨、糖醋鲤鱼媲美呢!
三鲜馄饨
三鲜馄饨是常州名吃之一,始于清末距今已有百年历史。馅心用虾仁、鲜青鱼肉、鲜猪肉制作,故称“三鲜”。馄饨皮以精白面粉拌入鸡蛋清压制而成,馄饨汤用新鲜母鸡煨成鸡汤。馄饨皮薄滑爽,馅心鲜嫩,汤清味美。
银丝面
银丝面,是常州传统面食小吃。面条细如丝,白如银,制作的精致和细腻,融合了江南水乡独有的气质。一口面,一口浇头,汤鲜美,面细滑,满满的一口,让家乡人不禁回忆起了儿时的幸福味道。
横山桥百叶
横山桥百叶早于明清时就已出名。因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卖相极佳,口感上乘,乃百叶中之上品。常州人宴请会客总会点上一份红汤百叶,味道鲜美,口感醇厚,老少皆宜。
糟扣肉
“糟扣肉”是常州冬令、初春的时令佳肴,源于苏南民间家常菜,70余年前引入菜馆。年常州名厨强良生在烹制工艺上将涂拌酱色改为直接加料走红,使此菜色、香、味更佳。现以常州德泰恒菜馆制作质量最好,菜品色泽酱红,酥烂入味,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几经复蒸而食则香味更足,口感更糯,加上凉后还能凝成一团,便于携带,当地百姓常作礼品馈赠亲友。
天目湖砂锅鱼头
天目湖砂锅鱼头,取材于旧称“沙河水库”的天目湖,其中盛产的鳙鱼(灰鲢)体大壮实,用砂锅小火慢炖长达2个小时,当汤色呈洁白时,清甜醇厚的砂锅鱼头就出锅了。鱼肉腴嫩,鱼唇肥厚,鲜而不腥,肥而不腻。先喝汤,后吃鱼,豆腐的醇香加上鱼头的鲜香,喝完一碗还想再来一碗。
好吃的可不仅仅是这“十大美味”
多年传承下来的常州地道美食
鲜美名菜和精致名点相结合
共同组成了常州餐桌上的极致味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