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古蜀人在经历“营盘山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以后(基本上和华夏文化同步进行),就和华夏文化的商、周时期产生了碰撞。
蜀地的古羌人后来分化成了很多支:羌族、冉族、氐族等。羌族强大的时候,华夏部落的“黄帝”曾娶羌女为妃(黄帝并不是指姬轩辕一人,它是华夏黄帝部落的首领代称),这位羌女生下一子,此子天生双瞳,长大后因教民养蚕有功,而被族人称为“蚕丛”。蚕丛是蜀人最早的领袖,他的部族被称为蚕丛氏,后来,蚕丛王带领蜀人逐渐从川西高原走向了成都平原的宝墩、三星堆、金沙,并在瞿上城(今成都双流区牧马山)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蜀人部落。
蚕丛氏面具
蚕丛氏的一支后来又迁徙到今彭州一带,改称“柏灌氏”。而生存在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带的渔民开始逐渐壮大,发展为后来的鱼凫氏,鱼凫王杜宇率领族人统一了成都平原,并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自称“蜀”。从此,蜀人这个概念进入华夏文明的视野,周朝建立后,杜宇正式被周王室承认为蜀王。
鱼凫王
其实,蜀文明和楚文明是并存于华夏文明的不同文明,只是后来被华夏文明同化,才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明。
战国中期,蜀王杜尚封其弟为汉中侯,置藩属国——苴国(今陕西汉中),同时迁都成都。后来苴国越来越不听蜀国号令,蜀国便派兵攻打苴国,苴国害怕,便向北面的秦国求救。这一下,蜀地便永无宁日!秦国采用司马错之策,假道伐蜀,先灭了苴,再灭蜀,随后又灭了巴,巴蜀之地从此便为秦有。秦国贬蜀国为蜀侯国,后因为蜀侯叛乱,降蜀国为蜀郡。
战国蜀地形势图
从秦朝开始,关中之地成了战乱之地后,巴蜀之地便成了新的天府之国,也成了历代野心家的天堂!我们来看一下蜀地的变迁。
1、西汉末,王莽篡汉,公孙述被派往蜀地做蜀郡太守。公孙述趁铜马、赤眉等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割据益州,自称蜀帝,国号“成”。后被汉光武帝刘秀大将吴汉攻灭。
2、东汉末,刘焉、刘璋父子割据蜀中,后被蜀汉昭烈帝刘备夺取,建立蜀汉政权。后被曹魏司马氏所灭。
三国形势图
3、西晋末,五胡乱华,巴人李雄趁乱在蜀中发动暴乱,推翻官府,建立“成汉”政权。这次暴乱使蜀中人口大减,是蜀人的一次大浩劫。成汉后为东晋名将桓温所灭。
4、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唐将王建趁乱占据蜀地,自称蜀王,国号大蜀(史称前蜀)。后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灭。
5、五代时期,后唐灭前蜀后,派勋戚孟知祥坐镇蜀中,结果孟知祥也割据自立,建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后为宋太祖赵匡胤所灭。
6、元朝末年,陈友谅杀害农民军领袖徐寿辉,自立为帝,徐寿辉部将明玉珍不服,于是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后来明玉珍西进夺取蜀地,大夏横跨巴蜀及贵州等地。后被明太祖朱元璋所灭。
元末形势图
7、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在蜀地建立大西政权,后被清军所灭。关于张献忠屠四川的事情,不多说,是清廷扣给张献忠的大屎盆子。这场兵祸使蜀中人口大减,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四川”。
张献忠大西政权
古老的蜀人和巴人在历届的动乱中,几乎灭绝,现在的大多数蜀人都是客家人,从四川话中就可以听出很多广东话的味道。而真正遗留下来的土著蜀人,或许只有等到以后基因的遗传信息破译后,才能找得出来了。
作者本人申明:该文章独家发布于百家号平台,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