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蜀国蚕丛氏政权如何建立,《华阳国志》的记载是:
至皇(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
蚕丛氏仿佛借着颛顼的分封就统治了富饶美丽的成都平原和川西川南。我不否认这个记载,但是蚕丛氏具体建国过程我发现可能并不这么轻松。他可能为了治水,与成都平原的部落们发生了冲突。武装冲突之后,洪水得到治理,蚕丛氏下山建都。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得不从远古的气候和蚕丛氏的发源,以及大禹治水说起。
蚕丛氏发源地,在川南的山上,现归青神县,挨着彝族聚居地,不在成都平原的中心,更不在三星堆。他的建国,有从川南下山的经历。
三星堆文化,不是从夏朝发源,而是从新石器时代发源。据考古分析,夏朝开始三星堆逐渐走向强大。而四川当地也有蚕丛建都成都平原的传说。
蚕丛和他的祖先,嫘祖娘娘,生活地区都在山上,包括川西川南。大禹的母族也在川西的山上汶川。这里面是有气候变化的因素。黄帝时代,气候温暖,成都平原沼泽密布。而后温度开始下降,人民慢慢下山。到舜帝时,又突发洪水,成都平原再次一片沼泽。大禹治水以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天府之国。虽然还会受到水患影响,但影响较小。
据传说,就在蚕丛下山之前,大禹与成都平原的居民为治水发生了冲突。这个民间传说蜀国无记,记录者为浙江上虞。这件事直接参与者是大禹,但背后支援的是舜帝,上虞是舜帝待过的地方。
舜帝怎么跑到浙江上虞去的,这里小小解释一下。《晋太康地记》曰:
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
舜避丹朱,是在尧帝刚刚去世时,让丹朱先继位。他躲避到上虞,结果百官都到上虞朝拜虞舜。所以上虞也留下了很多舜帝传说。
传说大禹到成都平原治水,当地“生灵”表示已经习惯了,还串通虫豸毒物,如蜈蚣、蝎子、毒水蛏、毒蜘蛛、噩鱼、蟾蜍,一起对付大禹。蜈蚣是他们的元帅。这些所谓的动物,应该就是四川当地的部族,他们用毒虫对付大禹。四川人民天生乐观,成都平原成沼泽了就悠然捕鱼。巴蜀人民发洪水时还能坐水里打麻将,神色泰然。我想如果当时有麻将,四川人民会告诉大禹实际上坐在水里打麻将也没问题。这个时候的大禹心里应该有十万只草尼玛!我来脑补一下,成都在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有广阔的江汉平原,还有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考古遗址有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你上游不管,下游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折腾。
大禹老哥一听就火了,你们这些瓜娃子逗老子呢!你们是治也得治不治也得治。不同意那就开战呗!于是大禹与成都平原的部落们打了起来,与大禹同盟的应该有他的母族汶川羌族和蚕丛氏、川西川南各部落和中原各部落。前面已经叙述过,他们两族都在山上,与成都平原各部落不是一个部落。蚕丛氏和大禹,据传说都是颛顼的孙子,刚好还在一个辈分上,还是堂兄弟。
大禹打不过蜈蚣,让伯益向舜帝报告。舜帝这个时候已经是老司机,老谋深算。他完全不慌,马上就想出对策。几年前他让皋陶训练了一支狴犴大军,这个时候可以派上用场。狴犴是什么?它是龙的十子,又懒又馋,满身分泌一种腥臭的涎汁,不仅会呼风唤雨,而且还会翻江倒海,专门吞食最毒的动物。我不知道它现实对应什么,但确实是厉害的特种部队,专克巴蜀。也许是浙江打仗厉害的越人吧!至今上虞上浦还保留着一种奇特的“狴犴龙”舞,曾经在年欢迎浙东纵队解放章镇时舞过。
狴犴在皋陶的带领下杀入巴蜀,这也是千里奔袭了……可能只是小股特种部队。它们把毒虫打的屁滚尿流,大禹大胜。大禹治水之后,成都平原积水排尽,沼泽变良田。虽然发生了冲突,但是成都平原的人民,还是立祠建庙,纪念大禹。如今都江堰水利工程上,还有古代修的禹宫。此时蚕丛下山,入三星堆建都,蜀国从此进入蚕丛氏朝。
大禹治水时,遇到当地人阻碍并不是只有这一个传说。他在淮河遇到一个掌握水系的妖怪无支祁,他们也是大战一场。最后无支祁被镇水底,导淮入海工作顺利进行。
很多人怀疑会治水的大禹和杜宇是一个人,论据也非常多,但问题就是时空地点混乱。其实蚕丛,杜宇的称号,从传说看延续时间非常长,杜宇氏也有可能是大禹的儿子或者女儿的部落。留在四川辅佐蚕丛做治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