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早已不存在真正的野生马类了。近日,《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通过基因比对得出结论,所有现存的马类都是人类驯养后的结果。
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科学界普遍观点认为,一种原产于蒙古国西部科布多盆地和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一带的马类,普氏野马,是真正的未经人类驯养的野生马种。然而,当科学家将普氏野马的基因与波台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骨相比较之后,他们推翻了这一结论。
波台文化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年,那里出土了一大批大约年以前的马骨,他们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早的驯养马。而所谓的普氏野马正是这些马类的后代。在公元前年波台文化消失之后,这些已经被驯养了的马类重新回到自然当中,因此被误认为是野生马类。
对于这一结果,参与到这项研究中的美国堪萨斯大学SandraOlsen博士表示:“这意味着地球上已经没有存活的野生马类了,这是让人悲伤的部分……它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并对我们的观念造成了冲击。我们才刚刚意识到,所有的野生马类都已经灭绝了。”
正因如此,更多人愿意从考古学的角度去解读这项研究,NPR援引爱丁堡大学考古学家RobinBendrey的观点:“(这项研究)意义重大……驯养马类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影响深远,对于我们旅行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以及作战的能力。”
出于实用目的,人类从史前时期就开始驯养动物。牛成为了人类蛋白质的来源,也是农耕生产中的重要劳动力。蚕和绵羊提供人类衣物的原材料。狗被冠以人类最忠实的伙伴的名号,除少数工作品种以外,大部分作为宠物寄生于人类家庭之中。
马在人类历史中起到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其他物种。马的驯养对于游牧民族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提升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帮助游牧民族更快地随放牧迁徙。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区域就经常遭受游牧民族的侵扰。长城的一部分作用就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在之后的历史上,游牧民族多次入关,并造成了几次民族大融合的局面。而对于欧洲来说,公元4世纪游牧民族匈人(Huns)西迁,引发欧洲民族大迁徙,并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不过,这次的研究反而让人类驯养马类的历史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因为科学家发现由波台遗址演化出来的普氏野马,与时下所有的驯养马类都并非同一个品种。这意味着,人类究竟是何时何地,从何种生物开始驯养马类的,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回到了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