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外地人吃不惯的当地美食有哪些你吃过一半算 [复制链接]

1#

最近不能出门的我,宅在家看各地美食,看到这些当地特色的美食,完全没有想尝试的勇气,不知道大家吃过几种?

1.北京:豆汁儿、炒肝儿

豆汁儿——是什么味道?有点酸,有点臭。汪曾祺曾这样描述,“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

豆汁儿也算为“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食物之一,爱喝的人极爱,刘心武在《钟鼓楼》中写道,“老北京们将它视为最廉价物美的热饮,许多人简直是嗜之入迷。”而不爱喝的人:这辈子,一口就足够,再也不想尝试第二口了。

豆汁儿色泽是青绿色,原料简单,就是绿豆和水。将绿豆浸泡十二小时,直至一捻就碎的地步,再过滤残渣,留下浆水发酵。经过沉淀,留下质地较为浓厚的生豆汁。一种喝法是夏天直接喝生豆汁儿,;另外一种喝法就是喝熟豆汁儿,就着辣咸菜和焦圈。

炒肝儿,“猪肝猪肠加蒜末勾芡双烩”。“炒”不是本意,在满语中指的是“浓稠的汁”,译成汉语就是“熬煮”的意思。炒肝儿的食材以猪大肠为主,蒜香、汁浓、肠滑、肝儿脆,一碗好的炒肝要“肥肠顶针状,猪肝柳叶片,色泽香浓,蒜香扑鼻,稀稠得当,不坨不澥”。

炒肝儿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是美味,更是记忆。有几家名气比较大的炒肝店,天兴居、姚记炒肝店、炒肝赵等。

2.浙江:宁波三臭、绍兴双臭、东阳童子蛋

“宁波三臭”:臭冬瓜、臭苋菜梗、臭菜心(芋艿梗),以臭苋菜梗铺底,臭冬瓜承上启下,最后以臭菜心压轴;绍兴有“蒸双臭”:臭苋菜梗与臭豆腐……臭苋菜梗被尊为臭食界的祖师爷,臭菜心、臭冬瓜可用它所熬制的“臭卤”腌制而成。绍兴臭豆腐,在发酵一年以上的苋菜卤里浸泡一定时间。

东阳童子蛋用的就是新鲜的10岁以下的童子尿,煮开了之后将蛋壳敲裂,再反复熬煮上一天一夜甚至更久,煮好的蛋晾凉,再放置在炭火上炙烤到微焦,就可以食用。

3.江苏:豆丹、活珠子

豆丹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的美味珍品。在中华美食暗黑料理的榜单上,来自连云港灌云县的豆丹必须占有一席之地。豆丹是豆天蛾的幼虫。以吃大豆叶子、洋槐树的叶子为生(南方俗话叫大青虫),与蚕相似。豆丹的做法是家常菜的做法,准备好葱姜蒜等配料,入锅加油加各类调料翻炒或是煲汤喝。

怕虫子的人,答应我,不要去搜图。

活珠子为南京特色小吃,光听名字就不敢吃了……它与毛蛋类似,是鸡蛋即将形成一个生命但又没有成形(胚胎),是正在孵化中的鸡蛋(孵化12天左右),蛋里有头、脚、鸡翅的形状。食用方法非常简单,冷水小火慢煮,看上去和煮鸡蛋并无二致。

4.福建:土笋冻、田鼠干

土笋冻,是福建闽南的特色小食,吃过土笋冻的人,爱的人赞不绝口,不爱的人避之不及。土笋冻以土笋为原料,其外观晶莹剔透,口感香嫩清脆,咬一口弹性十足。土笋不是笋,是一种长在滩涂里的虫,嫩白的沙虫去沙后,放入锅中熬煮,丰富的胶原蛋白被炼出,冷却后,凝固成果冻状的土笋冻。

宁化田鼠干,又名老鼠干,属于闽西八大干菜之一,是福建汀州府著名的地方特产。制成老鼠干必须选用野生田鼠或者竹鼠。田鼠属哺乳纲仓鼠科,以稻谷为食。晚稻黄熟期·咬稻穗贮洞穴,常于山脚田边草丛,挖掘隐蔽小径,对农作物为害甚大。宁化属山区农业县,故田鼠甚多,人们为了保护庄稼而捕捉田鼠,然后将田鼠制成宁化田鼠干。”这是它的来历。处理干净的田鼠用谷壳或米糠熏烤,直至烤成酱黄色……有人说,“相对来说,我并不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是更佩服第一个吃老鼠干的人。”有点想吃是怎么回事。

5.湖南:猪血丸子

猪血丸子,又名血耙豆腐,是由豆腐、猪血和配料腌制成的特色腊味,是湖南邵阳地区的传统家常菜。

将刚宰杀好还未凝块的猪血与黄豆制成的豆腐、五花肉、橘子皮、盐一同搅拌均匀,接着像做馒头一般,将混合的材料反复揉捏成团,做成椭圆形巴掌大小的丸子。将猪血丸子烟熏切片后,同辣椒、大蒜炒着吃。很多不习惯腌菜的人会觉得咸。

6.山东:知了猴

从某种程度上说,知了猴算的上是山东的一张名片。知了的一生会历蝉卵-蝉蚁-幼虫-若虫-成虫5个阶段,而知了猴是蝉的幼虫,在地下最少三年,其间经历数次蜕皮,幼虫慢慢长大,直到破土而出。之后它们会爬上树干,在几个小时之内经历最后一次蜕皮,变成成虫。这个时候的知了肤色金黄光润有色泽,刚从泥土里钻出来,需要爬到树上学习飞翔,破土和爬树的姿态跟金丝猴非常相似,所以就被称为知了猴。

炸知了猴是最正宗的吃法。捉来的知了猴要先洗净,然后泡在盐水里吐净泥水,然后晾干。油烧至五分熟,直接下锅,炸至八九分熟,盛起晾凉,再下锅炸至全熟。

山东是个隐藏的吃虫大省,还有蚂蚱、蝎子、豆虫、瞎碰子、蚕蛹竹虫、蜂蛹、蛤虫、松虎蛹、山水牛等。

7.贵州:牛/羊瘪火锅、折耳根、独山三酸

牛瘪/羊瘪(biě)火锅,是奇葩火锅排行榜的YYDS。牛瘪、羊瘪,就是在牛羊胃中取出半消化的草挤出来的汤,加上胆汁一锅煮沸,绿中泛着黄,红中配着绿,闻起来有三分清香,看上去却令人七分心凉。它流行于黔东南地区,是侗族同胞的传统美食。

牛瘪汤,侗乡人称为“百草汤”,牛瘪遗留了消化液,侗族人常吃糯米,正好能解决消化不易的问题;黔东南夏季湿热,食物容易变质,吃牛瘪需要沸腾,反而更安全,也就演变成侗族人的“食瘪养胃肠”。

折耳根,又名鱼腥草,猪鼻拱。原来是长在野地的野菜,现在已经有大面积的种植。在贵州,每道菜都恨不得加上折耳根。其味涩、腥、苦、甜,口感清脆,如嚼草根。这种菜喜欢的喜欢得不得了,吃不惯的吃一口都要吐。主要的食用人群在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等西南地区。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在黔南独山,有“三酸”盐酸、虾酸和臭酸。“臭酸”用鱼制成,煮熟的鱼冷却入坛密封,发酵数月;“虾酸”原料有小河虾、野生小番茄、辣椒、鲜姜、大蒜等;“盐酸”则以青菜为原料,待青菜晾干发蔫后,得加入糯米甜酒、辣椒、蒜糖盐等。放的越久臭酸越有味道。吃起来也很简单,最简单的就是凉拌臭酸,放入配菜和相应的辣椒,再直接浇入两勺臭酸即可食用。

8.广西:爆烤猪眼

看了广西的特色美食,螺蛳粉都觉得温和多了,单说说下面这一个吧:

烤猪眼,百色人招待外来朋友的必备。广西烧烤段位解析:青铜级:烤蔬菜、烤排骨、烤豆腐皮;白银级:烤秋刀鱼、烤鸡爪、烤生蚝;黄金级:烤螺蛳、烤黄喉;铂金级:烤鹌鹑、烤鸭舌,王者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做成串,就能吃。

9.云南:撒撇、生皮

撒撇在云南各地都有,“撒”是凉拌的意思,“撇”是牛的消化物,本质上以牛苦肠和苦肠液混合了牛生肉和其他食材的凉拌菜。异乡人还不太能接受这道奇食,但对于本地人来说,这却是一道名副其实的上瘾味道。在湿热多雨的环境里,苦味的撒撇不仅爽口回甘,还是一道清热去毒的妙方。

云南生皮,腿肉和里脊用火烧皮去毛,再把金黄脆皮和未全熟的肉切盘,配上辣椒、花椒、梅醋和姜蒜等调料混合的“蘸水”一起吃。不过如今为了食品安全,大理地区用于制作生皮的猪肉检疫颇为严格,并且至少要做到七八分熟才敢拿去招待外客。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它们不一定符合外地人的胃口,但却滋养着一方风土,成为一方人的舌尖欢愉,也是在外游子割舍不下的家乡味与乡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